学术投稿

无糖型黄疸茵陈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王帆;孙岩;杨玉华

关键词:黄疸茵陈颗粒, 无糖型, 黄芩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质量标准
摘要:目的:建立无糖型黄疸茵陈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供试品中所含黄芩苷进行测定.结果:阴性无干扰,专属性强;黄芩苷在0.0314~1.257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1%,样品中黄芩苷含量为4.58 mg/g.结论:HPLC法测定无糖型黄疸茵陈颗粒中黄芩苷含量结果准确可靠,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黄疸茵陈颗粒的质量控制.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加味缪氏止泻方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33例

    目的:观察加味缪氏止泻方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加味缪氏止泻方联合蒙托石散+美肠安治疗;对照组单用蒙托石散+美肠安治疗.结果:腹痛、便血、里急后重、腹泻等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9%,对照组为75.8%.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缪氏止泻方治疗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于礼建;吴迪;梁昆;邬晓东;徐立群;魏旺荣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尺骨撞击综合征中西医诊疗现状

    通过分析、概括近年来相关文献,从病因、诊断、治疗等方面就尺骨撞击综合征的诊疗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临床诊疗及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徐玉德;谢兴文;董林;徐世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消肿止痛洗液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消肿止痛洗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验证和试验,测定消肿止痛洗液对5个规定试验菌株的回收率,对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验证.结果:方法学验证中各菌的回收率菌>70%,该方法可行.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试验得出的检查方法可用于消肿止痛液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霍玲玲;冯健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肺卫不固型自汗43例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肺卫不固型自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生脉饮口服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1天,随访1年内的复发情况、治疗后止汗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7%,对照组为6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止汗时间观察组为(5.3±0.8)天,对照组为(8.3±1.0)天.观察组汗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5.1%,对照组为3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玉屏风散合桂枝汤加减治疗肺卫不固型自汗效果良好.

    作者:刘麒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甘温除热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56例

    目的:观察“甘温除热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发热的疗效.方法:采用“甘温除热法”辨证论治足月剖宫产术后发热患者56例,服药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48例,显效7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甘温除热法”辨证论治剖宫产术后发热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杨亚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54例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对照组53例,2组均给予多潘立酮10 mg/次,3次/d,餐前服用;观察组同时给予香砂养胃片,1.8 mg/次,3次/d,餐前服用,2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2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4.44%,对照组为73.5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14.81%,对照组为43.39%,对照组高于观察组(P<0.05).总症状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香砂养胃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作者:冯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科团队管理的价值与意义

    目的:探讨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全科团队管理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全科团队管理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体重指数、血压、心率和血糖监测情况.结果:观察组坚持体育锻炼、饮食控制及按时服药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重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心率显著慢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科团队管理,能更好地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杨红兵;秦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牟慧琴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证经验

    牟慧琴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正气不足,卫外不固为致病之本,风、寒、湿、热等诸邪侵袭为病之标,诊治中宜脉证相参,用经方攻补兼施,以扶正祛邪、通络止痛,终达到恢复患者关节功能的目的.

    作者:张永奎;魏宗彬;严凤花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宕昌县羌藏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抽样调查

    目的:调查宕昌县羌藏居民30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高血压相关因素.方法:在选定区域内对30岁以上人群(包括藏族、汉族)进行血压、身高、体质量、腰臀比测量.结果:农村患病率高于城市;高血压患病率藏族(32.8%)高于汉族(26.9%);随着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高.结论:迫切需要进一步开展高血压社区防治工作,在群众中普及高血压知识,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指导,从而降低羌藏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羌藏居民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作者:陈社军;苟小岩;吴文娟;李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DWI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缺血性脑卒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62例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在不同时间行颅脑CT、常规MRI和DWI扫描后进行影像学(包括48h内CT和DWI)的图像特征分析及ASPECT评分.结果:发病后1小时至1周,病灶在DWI上显示均质高信号,而CT、常规MRI多未能显示;在发病后1~3周内呈混杂高信号,大约在3周后高信号消失.DWI诊断超早期脑梗死敏感性为36/39=0.92,特异性为15/23=0.62.结论:DWI对超早期脑梗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晓辉;杨小飞;黄煜;吕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康妇炎胶囊预防人工流产术后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康妇炎胶囊在人工流产术后预防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0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服用康妇炎胶囊,2 g/次,3次/d.2组均连续治疗7天.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盆腔腹膜炎和卵巢囊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带增多、腰腹部疼痛、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异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妇炎胶囊可减少人工流产术后不良反应及盆腔炎症的发生率.

    作者:蒋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构建以专科护理为导向的专业学位护理硕士培养模式

    在分析专业学位护理硕士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以专科护理为导向,对专业学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作者:王会梅;徐桂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肾衰合剂通过PKA信号通路抑制肾纤维化的实验观察

    目的:观察肾衰合剂对5/6肾切大鼠模型肾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肾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中药干预组,假手术组仅行麻醉暴露双肾,剥除肾包膜,不做手术切除,模型对照组、中药干预组5/6肾脏切除建立慢性肾脏病模型,中药干预组在手术1周后每天给予肾衰合剂3 mL灌胃,手术后12周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指标;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αSMA在肾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l lagenⅣ、αSMA、CREB、pCREB在肾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水平;Peptag系统检测PKA活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24小时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明显升高(P<0.05),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蛋白激酶检测提示模型组肾组织PKA明显活化(P<0.05),肾组织中collagenⅣ、αSMA、pCREB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中药干预组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尿素氮和血肌酐均明显降低(P<0.05),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少量胶原纤维沉积.肾组织中collagenⅣ、αSMA、pCREB蛋白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5).结论:肾衰合剂可能通过抑制PKA信号通路减少肾组织中细胞外基质的积聚而抑制肾纤维化.

    作者:邹荣;肖方喜;熊飞;陈芳;胡韬韬;黄晓丽;陈菁;梁鸿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当归含药血清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当归含药血清对由Aβ25-35片段毒性诱导的PC12细胞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计数、MTT及流式细胞术测定观察当归含药血清处理由Aβ25-35片段诱导的PC12细胞活力、形态学及细胞凋亡的改变.结果:当归含药血清能增加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LDH释放,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当归含药血清能降低细胞凋亡率.结论:当归含药血清能升高PC12细胞的活力,降低LDH释放,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谢守嫔;罗佳;李海龙;吴红彦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在控制骨外科手术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消毒供应中心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对控制骨外科手术感染的效果.方法:对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实施前后1 727例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观察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实施1年来常规生物学监测结果及实施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前后手术感染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实施后手术室空气培养及手术人员手表面培养、医疗物体表面培养合格率均达100%,病房空气培养、换药室空气培养有个例培养未合格.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实施前手术感染54例(6.7%),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实施后手术感染37例(4.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天数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实施前为(15.95±5.78)天,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实施后为(13.67±5.31)天,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节质量化规范管理在骨外科手术感染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侯小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抗栓再造丸配合功能锻炼对中风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栓再造丸配合功能锻炼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 3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接受中风后遗症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以抗栓再造丸配合功能锻炼.结果:BI指数及Q0L评分治疗后2组均上升(P<0.05),观察组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59%,对照组为79.4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4.41%,对照组为14.7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栓再造丸配合功能锻炼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复发率低,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白晓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浅析浮针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通过浅析浮针理论、临床研究,并对目前浮针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今后应拓展的研究思路,说明浮针经过短暂的10余年发展,机理逐渐完善,临床适应症范围得到了很大拓展.

    作者:杨江霞;符仲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苦参碱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宫颈癌Siha细胞的自噬、凋亡作用,探讨苦参碱抑制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为中药单体及联合用药治疗宫颈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SRB(sulforhodamine B,磺基罗丹明B)法检测苦参碱对Siha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苦参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不同浓度苦参碱引起细胞凋亡率的变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苦参碱干预后Siha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同时用MDC染色后通过荧光显微镜鉴定自噬的发生;后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促凋亡基因Bax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苦参碱能显著抑制Siha细胞增殖,作用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诱导Siha细胞阻滞在细胞周期的G1期,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Siha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倒置相差显微镜在苦参碱组观察到细胞质中可见大量的大小不等的空泡,而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增加胞质中的空泡逐渐增大增多;MDC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测可见苦参碱组比未处理组显示更强的荧光信号和更多的MDC标记颗粒;实时定量RT-PCR显示凋亡相关基因Bax和在自噬中起重要作用的Beclin 1基因在苦参碱组的表达均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结论:苦参碱可显著抑制宫颈癌Siha细胞的增殖,而且诱导细胞死亡时凋亡和自噬均被激活,自噬基因Beclinl参与了苦参碱诱导的自噬,而苦参碱的促凋亡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凋亡分子Bax的表达相关.

    作者:赵生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40例

    目的:观察杞菊地黄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压、血脂等变化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高血压,能明显降低血压,临床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作者:郭麦荣;李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壮医药线背穴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100例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 00例.体温38.5℃以下者,对照组给予降温贴、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观察组给予壮医药线背八穴点灸.体温≥38.5℃者2组均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液,或者二种药物交替使用,观察组加用壮医药线背八穴点灸.结果:4小时内退热效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温37.5 ~ 38.4℃与38.5 ~ 40.0℃的患儿在治疗0.5小时后体温下降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治疗1、2、3、4小时后,体温38.5 ~ 40.0℃的患儿体温下降明显(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显效,且对38.5 ~ 40.0℃的患儿体温下降幅度影响较大.

    作者:张晓春;王媛媛;李志锋;王力宁;黄瑾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