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颖;盛蓉;易远红;谈静
目的::观察滋补肺肾法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性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以抗炎、化痰;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以滋补肺肾为法,2组均治疗10天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1.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补肺肾法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性肺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朱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将藏医热病作为诊断量表研究的切入点,编制一套含有热病症状、体征、尿诊、脉象等四方面信息的综合诊断评分量表体系。通过该体系对热病的病理程度进行分级,并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同时使热病证候客观化,规范化,科学化,对藏医热病临床研究有开创性及探索性意义。
作者:仁青东主;洛桑东智;波毛措;尕藏多吉;仁增多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科重症肺炎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重症肺炎患儿85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采用重症肺炎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同时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儿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症状改善时间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护理5d后,综合组患儿PaO2高于护理前(P<0.01),PaCO2低于护理前(P<0.01),且综合组患儿PaO2高于对照组患儿(P<0.01),PaCO2低于对照组患儿(P<0.01);综合组在肺炎吸收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综合组患儿为90.70%,对照组患儿为83.33%;2组患儿整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儿症状改善,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校晓丽;田爱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为临床服务的宗旨,找出豆科药物治疗乳病的共性和个性,为完善中药学理论提供支撑,同时为指导临床应用豆科治乳病药物提供借鉴。方法:从《中华本草》中筛选出治疗乳病的豆科药物(豆科治乳病药物)共60味,分析选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结果:豆科治乳病药物多甘平,主归肝、脾经,无毒者占大部分,可入食者多,第一高频功效为解毒,以治疗乳痈为主;甘平归脾胃经的豆科药物多可治疗产后缺乳的虚证,即乳汁不足;有通乳作用的豆科药物多性甘辛温,且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多有通乳的效果;而性味苦寒,多归肝、肺经的豆科药物以治疗乳痈为主,说明乳痈的致病因素与患者的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性味偏于辛苦温的豆科药物则有软坚散结的功效。结论:豆科治乳病药物主要高频功效为解毒、利水利湿、健脾、散结等,以治疗乳痈、水肿、淋证、乳汁不通、乳汁不足、乳癖等为主,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作者:李娜;郭瑞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2004—2014年间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疗效。方法:搜索2004—201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及临床研究类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通过疗效指标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及研究类文献150篇,符合纳入标准者62篇,其中临床对照观察类文献39篇,占62%,临床对照研究类文献23篇,占38%。有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积分对比者12篇,占19%;对照文献说明组间基线均衡者42篇,占68%;无一篇文献行样本含量的估算。以WHO标准判定标准的有29篇,占47%,有效率占38%;49篇评价化疗不良反应,占79%;14篇分析中医症候,占23%;49篇以生活质量为评价标准,占79%。结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在改善症状,减毒增效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但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中医药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方面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
作者:郭晓静;朱莹杰;顾缨;高峰;陶丽;郑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功能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根据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西药治疗加黄芪注射液组)各35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血清ET-1、血液黏度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个疗程、2个疗程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血清ET-1、血液黏度及血小板活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血清ET-1、血液黏度及血小板活化状态影响较大,因此对患者血管功能及微循环状态的改善发挥着积极作用。
作者:杨国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促进自然分娩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传统的接生方法并进行产时护理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建立孕妇个人档案、强化产前教育及培训、严格产前监控及管理、产程中指导产妇运用拉梅兹分娩放松法、配合针灸止痛等措施。结果:试验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阴道分娩中转剖腹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加速分娩进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腹产率。
作者:杨翠萍;陈晓燕;赵宇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天麻颈脑宁片治疗视疲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视疲劳患者60例随机分为天麻组30例,服用天麻颈脑宁片5片,3次/d;对照组30例玻璃酸钠滴眼液滴眼,4~6次/d,治疗1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各项症状、体征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天麻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3.33%,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身体症状积分改善天麻组优于对照组(P<0.01);眼部症状积分改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上皮脱落积分比较对照组优于天麻组(P<0.01);球结膜充血积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颈脑宁片能明显改善视疲劳症状、体征,对全身症状、体征改善尤为明显。
作者:陈剑姝;张殷建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验证ICP-MS法测定胶囊剂药品中铬含量的方法。方法:考察该方法的线性、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并将测得结果与药典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比较。结果:铬元素标准曲线在0~100 ng/g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检测限为0.02 ng/g,定量限为0.07 ng/g,仪器精密度、样品重复性和回收率良好,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结论:该方法实测值较药典方法高,说明其灵敏度更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此方法检测胶囊剂药品中的铬元素含量。
作者:宋艳刚;李波;王国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以溃平宁提取物为模型药物,应用HPMC、十八醇、PEG、MCC为核心辅料,筛选出优化的胃内漂浮片的制备工艺,并探讨中药在胃滞留漂浮型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均匀设计法,以漂浮性能和释放度作为考察指标,对处方进行优化。结果:优化处方为溃平宁提取物∶A(混合辅料,由HPMCK-4M和HPM-CK-100M组成,各占50%)∶PEG6000∶MCC∶十八醇为100∶17∶10.12∶5∶22。结论:该制剂具有良好的漂浮性能和缓释效果。
作者:王宝才;刘效栓;李喜香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以子午流注理论为依据,观察时间护理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65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给予服药、康复训练及心理护理等干预方式,观察组33例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予中医时间护理模式。结果:经过4周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偏瘫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间护理模式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
作者:杨春林;巩婷;李清花;李妍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疏风宣肺方与解表清里方对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A549细胞后,以达菲为药物对照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通过KEGG pathway分析涉及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研究疏风宣肺方与解表清里方凋亡信号通路中基因转录的变化;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6(Fas)、Fas配体(FasL)及天门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3、-8、-9(Caspase-3、-8、-9)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H1N1感染组差异表达基因Casp3、Casp8、Casp9、Fas、Fasl明显上调,奥司他韦组、疏风宣肺组和解表清里组对差异表达基因Casp8、Casp7、Fas、Fasl明显下调;qRT-PCR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1N1感染组Caspase-3、-8、-9、Fas、FasL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H1N1感染组比较,疏风宣肺组Caspase-3、-8、-9、Fas、FasL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解表清里组Cas-pase-3、-9、Fas、FasL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疏风宣肺组治疗效果优于解表清里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1N1感染组Fas、FasL蛋白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H1N1感染组比较,2种方药的Fas、FasL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qRT-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疏风宣肺方与解表清里方均可调控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的Caspase-3、-8、-9、Fas、FasL表达,可对抗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细胞凋亡。
作者:葛世杰;刘晓婷;张沂;卢娜娜;顾立刚;吴珺;邱泽计;张洪春;晁恩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将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孕妇(上次剖宫产病因均非产道因素,本次无阻道分娩禁忌症,有阴道分娩愿望)64例随机抽样分为2组,采用不同方法启动产程,研究组应用米索前列醇加中药降子汤,对照组按常规静脉滴注缩宫素,观察比较2组孕妇分娩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潜伏期、总产程所用时间及阴道分娩成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在产后出血及子宫破裂发生率、新生儿并发症方面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应用米索前列醇加中药降子汤可提高剖宫产后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的成功率;缩短潜伏期、总产程;且不增加子宫破裂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王海玲;寇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自拟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和IL-4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患者8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4例,其中对照组单用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取自拟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率及TNF-α和IL-4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和IL-4水平分别为(1.29±0.29)ng/mL和(33.62±3.52)pg/mL,均低于治疗前的(3.24±0.38)ng/mL 和(50.51±3.83)pg/mL,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2.47±0.32)ng/mL 和(42.07±3.77)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6.82%和9.09%,低于对照组的15.91%和22.73%(P<0.05)。结论:自拟通窍止鼽汤联合西替利嗪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免疫状态,且不良反应及复发率低。
作者:张德骞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描述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文献的引文情况,反映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者对文献信息吸收利用能力。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为查询对象,查询从建库到2013年1月1日前所有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共487篇,采用引文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平均引文量为5.39条,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引文类型中期刊引文率为68.79%,是第一文献来源,其次是图书、古籍、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网络文献等;引文语种以中文为主,占90.14%,其次是英文,占9.74%,再次是日文等其他语种,占0.11%;学位论文的平均普赖斯指数为30.72%;学位论文中有31.37%引文著录不规范,但有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学术水平欠佳,研究者对文献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弱,但这一状况已逐年得到改善。
作者:张淑萍;阮学平;段红梅;宴利娇;单亚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索PBL教学模式在中医骨伤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方法:将中医骨伤科46名实习生分为观察组24名,对照组22名,观察组给予PBL实习带教模式教学,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教学,通过测定理论测试、技能操作对2组实习生进行考核。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以及总平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BL教学法适合骨伤科实习带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郭成龙;郭小荣;张晓刚;曹林忠;张虎林;宋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百部养肺煎膏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呼吸困难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百部养肺煎膏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分、mMRC评分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能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的CAT评分,且优于对照组(P<0.05);在MRC评分及肺功能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百部养肺煎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降低CAT评分,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振伟;杨佩兰;沈丽;汤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为在佳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组和单纯佳营养支持对照组。4周后观察进食哽咽感等的改善情况以及体力评分、生活质量(QOL)、总生存期(OS)变化情况。结果:进食哽咽/胸背痛,纳差,呕吐痰涎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KPS治疗组提高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48.57%,生活质量QOL评分治疗组提高率为95.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3%(P<0.05);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9.3月(3~26月),对照组为5.1月(1~7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能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减轻进食哽咽感症状。
作者:吴茂林;李世杰;段俊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IL-2、IL-6的测定,探索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抑制肿瘤的机理及苯并(a)芘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及苯并(a)芘实验组40只,再将苯并(a)芘实验组随机分为苯并(a)芘10 mg/kg组、苯并(a)芘20 mg/kg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并以二甲亚砜溶解苯并(a)芘,然后分别以苯并(a)芘10 mg/kg和20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注射10次,以DMSO 100μL/只腹腔注射作为对照,2个月后将苯并(a)芘10 mg/kg组、苯并(a)芘20 mg/kg组再分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2组(乙醇回流法提取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每组10只,分别给予白花蛇舌草流浸膏20 g/kg、10 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给药2周后取材。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及IL-6;取肝、脾、肾、胰、胃肠、肺等器官,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IL-2浓度,对照组、苯并(a)芘10 mg/kg组、苯并(a)芘20 mg/kg组分别为(360±15.92) ng/L、(92.59±6.12)ng/L、(83.84±5.89)ng/L,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蛇草总黄酮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 IL-6浓度,对照组为(32.65±5.32)pg/mL,苯并(a)芘10 mg/kg组、20 mg/kg组分别为(21.78±4.62) pg/ml、(24.54±9.89)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蛇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苯并(a)芘对肝脏、胃、肾脏有明显损害,癌前病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对胃的损害,苯并(a)芘20 mg/kg组明显高于苯并(a)芘10 mg/kg组,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实验组肺脏、胰腺均未见明显损害。结论:实验各组IL-2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苯并(a)芘对机体的细胞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苯并(a)芘对肝脏、胃和肾脏均有明显损害;胃癌发生率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白花蛇舌草总黄酮高剂量组IL-2浓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而IL-6浓度无显著差异,提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有一定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对抗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而实现。
作者:王秋兰;朱建坤;韩涛;林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联合六神栓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我院妇科收治的阴道炎患者204例,按照阴道炎类型分为细菌性阴道炎组(n=44),滴虫性阴道炎组(n=58),念珠菌性阴道炎组(n=52),老年性阴道炎组(n=48)。使用六味地黄汤口服联合六神阴道栓进行治疗,观察不同组患者盗汗、体温升高、体质量下降、月经紊乱、失眠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细菌性阴道炎组治愈率为90.91%,高于滴虫性阴道炎组(χ2=26.257,P=0.000)和老年性阴道炎组(χ2=38.294,P=0.000);念珠菌性阴道炎组治愈率为92.31%,高于滴虫性阴道炎组(χ2=31.451,P=0.000)和老年性阴道炎组(χ2=44.634,P=0.000);细菌性阴道炎组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组有效率达到100%,滴虫性阴道炎组有效率为81.03%,老年性阴道炎组有效率为75.00%。在8周的治疗观察期内盗汗、体温升高、体质量下降、月经紊乱以及失眠的发生率均较低,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联合六神栓更适合细菌性阴道炎和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孙秀霞;朱秀芬;张佃云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