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张艳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促进自然分娩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住院待产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用传统的接生方法并进行产时护理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建立孕妇个人档案、强化产前教育及培训、严格产前监控及管理、产程中指导产妇运用拉梅兹分娩放松法、配合针灸止痛等措施。结果:试验组产妇分娩疼痛程度较对照组轻、自然分娩率较对照组高,阴道分娩中转剖腹产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分娩疼痛,加速分娩进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腹产率。
作者:杨翠萍;陈晓燕;赵宇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建立9种中药口服制剂微生物限度与控制菌检查的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用大肠埃希菌、枯草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和白色念珠菌对健胃清肠合剂等9个中药口服制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结果:按供试品制备方法,各阳性菌样品的回收率均高于70%。结论:健胃清肠合剂、复方萱草颗粒、健胃消食合剂、健胃止泻合剂、健胃止血合剂、痛风平颗粒可按常规法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的检查;通窍鼻渊丸、清热解毒合剂可用培养基稀释法(0.5 mL/皿)进行细菌检查,姜石肠炎康颗粒可用培养基稀释法(0.2 mL/皿)进行细菌检查,霉菌及酵母菌的检查均可按常规法进行。各品种控制菌均可用常规法进行检查。
作者:张小华;王婷婷;徐玉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科重症肺炎患儿疗效的影响。方法:将重症肺炎患儿85例随机分为综合组及对照组。2组患儿均采用重症肺炎治疗方案。对照组患儿同时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综合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护理措施。对比2组患儿护理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症状改善时间及总体疗效评价。结果:护理5d后,综合组患儿PaO2高于护理前(P<0.01),PaCO2低于护理前(P<0.01),且综合组患儿PaO2高于对照组患儿(P<0.01),PaCO2低于对照组患儿(P<0.01);综合组在肺炎吸收时间、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综合组患儿为90.70%,对照组患儿为83.33%;2组患儿整体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患儿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儿症状改善,缩短康复时间。
作者:校晓丽;田爱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百部养肺煎膏对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呼吸困难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百部养肺煎膏口服,治疗6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CAT评分、mMRC评分及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能降低COPD稳定期患者的CAT评分,且优于对照组(P<0.05);在MRC评分及肺功能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百部养肺煎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降低CAT评分,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价值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王振伟;杨佩兰;沈丽;汤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就医行为现状和卫生服务需求,为大学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就医行为及卫生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结果:男大学生患病后首选药店自购药品者占40.4%,女大学生患病首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者占39.6%;在感到身体不适时影响就医的第一要素是自认为病情较轻;大学生需要的是健康体检。结论:通过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加强药品知识教育,宣传健康体检理念,引导大学生正确的就医行为,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作者:刘艳瑞;陈明刚;郭斌;谢欣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滋补肺肾法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性肺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以抗炎、化痰;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以滋补肺肾为法,2组均治疗10天后统计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1.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滋补肺肾法联合西医治疗老年性肺炎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朱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麻杏化瘀汤加减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麻杏化瘀汤治疗,对2组治疗方法、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等相关内容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咳嗽、气促、发热、肺部啰音消失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麻杏化瘀汤加减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痰热闭肺型小儿肺炎喘嗽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
作者:任耀全;石宗珂;沈玉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疏风宣肺方与解表清里方对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A549细胞后,以达菲为药物对照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通过KEGG pathway分析涉及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研究疏风宣肺方与解表清里方凋亡信号通路中基因转录的变化;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中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6(Fas)、Fas配体(FasL)及天门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3、-8、-9(Caspase-3、-8、-9)mRNA表达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蛋白的变化。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H1N1感染组差异表达基因Casp3、Casp8、Casp9、Fas、Fasl明显上调,奥司他韦组、疏风宣肺组和解表清里组对差异表达基因Casp8、Casp7、Fas、Fasl明显下调;qRT-PCR结果显示,与细胞对照组比较,H1N1感染组Caspase-3、-8、-9、Fas、FasL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H1N1感染组比较,疏风宣肺组Caspase-3、-8、-9、Fas、FasL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解表清里组Cas-pase-3、-9、Fas、FasL的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同时疏风宣肺组治疗效果优于解表清里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H1N1感染组Fas、FasL蛋白细胞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与H1N1感染组比较,2种方药的Fas、FasL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qRT-PCR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疏风宣肺方与解表清里方均可调控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后的Caspase-3、-8、-9、Fas、FasL表达,可对抗流感病毒感染后的细胞凋亡。
作者:葛世杰;刘晓婷;张沂;卢娜娜;顾立刚;吴珺;邱泽计;张洪春;晁恩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急诊阑尾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诊阑尾切除术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联合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术后排气功能恢复早于对照组(P<0.01),术后平均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且联合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2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92%;对照组切口感染6例,腹腔脓肿1例,盲肠脓肿1例,粪瘘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8.00%。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可起到减轻疼痛、促进肠道蠕动,进而加快胃肠功能恢复的作用;可降低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作者:杨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益气涤痰化瘀方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将SPF级BALB/c雌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益气涤痰化瘀方低、中、高剂量组。采用卵清白蛋白(OVA)腹腔注射及雾化激发法构建哮喘模型,益气涤痰化瘀方干预治疗。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改变;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行镜下观察;收集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取小鼠血清以ELISA法检测IFN-γ、IL-4的变化。结果:1)与哮喘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哮喘症状有所减轻,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轻;2)益气涤痰化瘀方中剂量组小鼠BALF中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EOS)、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分类计数较哮喘模型组减少(P<0.05);3)与哮喘模型组比较,益气涤痰化瘀方高、中剂量组小鼠血清IFN-γ浓度升高(P<0.05),IL-4浓度降低(P<0.05)。结论:益气涤痰化瘀方可对免疫细胞Th2优势所致的免疫失衡状态进行调节,恢复Th1/Th2平衡;益气涤痰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平衡而减轻哮喘急性气道炎性病变,从而起到防治哮喘的作用。
作者:赵文娟;袁嘉丽;陈静;邢海晶;韩妮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7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缬沙坦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肾功能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和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脂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使用缬沙坦的治疗方法相比,缬沙坦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脂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作者:刘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基于文献研究为临床服务的宗旨,找出豆科药物治疗乳病的共性和个性,为完善中药学理论提供支撑,同时为指导临床应用豆科治乳病药物提供借鉴。方法:从《中华本草》中筛选出治疗乳病的豆科药物(豆科治乳病药物)共60味,分析选取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毒性、功效主治。结果:豆科治乳病药物多甘平,主归肝、脾经,无毒者占大部分,可入食者多,第一高频功效为解毒,以治疗乳痈为主;甘平归脾胃经的豆科药物多可治疗产后缺乳的虚证,即乳汁不足;有通乳作用的豆科药物多性甘辛温,且有利尿作用的药物多有通乳的效果;而性味苦寒,多归肝、肺经的豆科药物以治疗乳痈为主,说明乳痈的致病因素与患者的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性味偏于辛苦温的豆科药物则有软坚散结的功效。结论:豆科治乳病药物主要高频功效为解毒、利水利湿、健脾、散结等,以治疗乳痈、水肿、淋证、乳汁不通、乳汁不足、乳癖等为主,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作者:李娜;郭瑞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五味獐牙菜汤对胆囊炎模型家兔的利胆及抗炎作用,以探讨五味獐牙菜汤治疗胆囊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新西兰家兔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五味獐牙菜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将大肠杆菌茵液注入其余各组动物胆囊,制备家兔细菌性胆囊炎模型,在体外引流家兔胆汁并采血检测血清中IL-1β、PGE2含量,观察家兔胆汁分泌量及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家兔IL-1β、PGE2含量明显升高,药物组家兔IL-1β、PGE2含量低于模型组家兔,且药物组家兔胆汁分泌量显著增加。结论:五味獐牙菜汤对家兔细菌性胆囊炎有明显的利胆抗炎作用。
作者:王拴旺;李永平;王树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从生化、免疫、基因等方面综述近年来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型客观化指标的研究概况,以期为今后制定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占新辉;王微;符思;王影;张喆;刘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川芎平喘合剂对COP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OPD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川芎平喘合剂。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ET-1、vWF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3.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后ET-1、vWF较治疗前明显下降,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ET-1、vWF较对照组明显下降,VEGF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平喘合剂可缓解COPD患者症状,调节、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vWF、VEGF水平,抑制ET-1分泌有关。
作者:郭晓燕;尹广超;陆城华;耿佩华;鹿振辉;张惠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2004—2014年间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疗效。方法:搜索2004—2014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及临床研究类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通过疗效指标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医药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大肠癌临床观察及研究类文献150篇,符合纳入标准者62篇,其中临床对照观察类文献39篇,占62%,临床对照研究类文献23篇,占38%。有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积分对比者12篇,占19%;对照文献说明组间基线均衡者42篇,占68%;无一篇文献行样本含量的估算。以WHO标准判定标准的有29篇,占47%,有效率占38%;49篇评价化疗不良反应,占79%;14篇分析中医症候,占23%;49篇以生活质量为评价标准,占79%。结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在改善症状,减毒增效方面具有一定疗效,并能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但由于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因此,中医药联合化疗在治疗中晚期大肠癌方面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论证和研究。
作者:郭晓静;朱莹杰;顾缨;高峰;陶丽;郑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通过IL-2、IL-6的测定,探索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抑制肿瘤的机理及苯并(a)芘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及苯并(a)芘实验组40只,再将苯并(a)芘实验组随机分为苯并(a)芘10 mg/kg组、苯并(a)芘20 mg/kg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分笼饲养,并以二甲亚砜溶解苯并(a)芘,然后分别以苯并(a)芘10 mg/kg和20 mg/kg,腹腔注射,1次/d,连续注射10次,以DMSO 100μL/只腹腔注射作为对照,2个月后将苯并(a)芘10 mg/kg组、苯并(a)芘20 mg/kg组再分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2组(乙醇回流法提取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每组10只,分别给予白花蛇舌草流浸膏20 g/kg、10 g/kg灌胃,每天一次,连续给药2周后取材。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L-2及IL-6;取肝、脾、肾、胰、胃肠、肺等器官,常规包埋,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IL-2浓度,对照组、苯并(a)芘10 mg/kg组、苯并(a)芘20 mg/kg组分别为(360±15.92) ng/L、(92.59±6.12)ng/L、(83.84±5.89)ng/L,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蛇草总黄酮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 IL-6浓度,对照组为(32.65±5.32)pg/mL,苯并(a)芘10 mg/kg组、20 mg/kg组分别为(21.78±4.62) pg/ml、(24.54±9.89)pg/m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蛇草总黄酮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苯并(a)芘对肝脏、胃、肾脏有明显损害,癌前病变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对胃的损害,苯并(a)芘20 mg/kg组明显高于苯并(a)芘10 mg/kg组,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实验组肺脏、胰腺均未见明显损害。结论:实验各组IL-2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苯并(a)芘对机体的细胞免疫有明显抑制作用;苯并(a)芘对肝脏、胃和肾脏均有明显损害;胃癌发生率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白花蛇舌草总黄酮高剂量组IL-2浓度明显高于低剂量组,而IL-6浓度无显著差异,提示白花蛇舌草总黄酮有一定的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可能通过调节T细胞功能,对抗化疗药物的骨髓抑制而实现。
作者:王秋兰;朱建坤;韩涛;林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晚期食管癌患者70例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为在佳支持治疗基础上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组和单纯佳营养支持对照组。4周后观察进食哽咽感等的改善情况以及体力评分、生活质量(QOL)、总生存期(OS)变化情况。结果:进食哽咽/胸背痛,纳差,呕吐痰涎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KPS治疗组提高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的48.57%,生活质量QOL评分治疗组提高率为95.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3%(P<0.05);中位生存期治疗组为9.3月(3~26月),对照组为5.1月(1~7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味能提高晚期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减轻进食哽咽感症状。
作者:吴茂林;李世杰;段俊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描述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文献的引文情况,反映该领域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者对文献信息吸收利用能力。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CBM)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为查询对象,查询从建库到2013年1月1日前所有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共487篇,采用引文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平均引文量为5.39条,并有逐年上升趋势;引文类型中期刊引文率为68.79%,是第一文献来源,其次是图书、古籍、会议论文、学位论文和网络文献等;引文语种以中文为主,占90.14%,其次是英文,占9.74%,再次是日文等其他语种,占0.11%;学位论文的平均普赖斯指数为30.72%;学位论文中有31.37%引文著录不规范,但有逐年下降趋势。结论: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文献学术水平欠佳,研究者对文献信息的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弱,但这一状况已逐年得到改善。
作者:张淑萍;阮学平;段红梅;宴利娇;单亚维 刊期: 2015年第05期
从单病例随机对照设计(N-of-1)的特点、优势及中医药研究与N-of-1的相关性方面入手论述N-of-1的概念、特点、临床应用、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应用前景。
作者:蹇文渊;路雪婧;段俊国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