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阳法在慢性疾病中的运用

曹红霞;俞小艳;梁改琴

关键词:慢性疾病, 温阳法, 名老中医
摘要:从理论基础、病机特点、名老中医运用温阳法的经验及温阳法在慢性病中的应用4方面入手探讨八法之一温阳法在慢性疾病中的应用,指出慢性病虚实夹杂,根本病机在于阳气衰微,命门之火不足,治当以温阳为法。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康肾合剂对酒精性肾损害大鼠肾组织NF-κB活化及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药康肾合剂(KSP)对酒精性肾损害模型大鼠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各22只。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酒精组给予无水乙醇每日2次灌胃,中药组在给予同酒精组等量乙醇基础上,加用KSP水煎剂每日2次灌胃,共12周。于实验第4周、8周、I2周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ELISA法检测肾组织NF-κB活化及IL-6水平变化。结果:酒精组大鼠肾组织NF-κB活化较正常组显著上调,IL-6水平明显上升(P<0.05);中药组NF-κB活化及IL-6水平明显低于酒精组(P<0.05)。结论:KSP干预酒精性肾损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活化、降低IL-6水平有关。

    作者:胡晓琴;邱皓;吕晓云;刘文;李艳芬;滕玉莲;陶小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脾虚型小儿厌食症患者80例随机分成运脾颗粒治疗组40例予运脾颗粒治疗,1~3岁3 g/次,3~6岁4.5 g/次,6~12岁6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儿宝颗粒对照组40例服用儿宝颗粒,1~3岁5 g/次,4~6岁7.5 g/次,6岁以上10 g/次,3次/d,餐前半小时开水冲服;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2.50%,对照组为90.00%,2组疗效接近;治疗后2组患儿食量、体质量均升高,症状积分均下降;治疗组食量优于对照组。结论:运脾颗粒治疗脾虚型小儿厌食疗效确切。

    作者:周黎黎;任耀全;柳春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HPLC-DAD法同时测定消乳增胶囊的三种活性成分

    目的:建立HPLC-DAD法同时测定消乳增胶囊中的多种活性成分。方法:采用DAD全波长扫描,色谱柱为Gemini C18(250 mm x4.6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甲醇为10:90(A)-0.5%冰醋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甘草苷线性范围为1.25~4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51%, RSD为0.81%;橙皮苷线性范围为2.5~8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10%,RSD为1.32%;欧前胡素线性范围为5~160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92%,RSD为0.76%。结论:该HPLC-DAD方法能有效测定消乳增胶囊中甘草苷、橙皮苷及欧前胡素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且快速、准确。

    作者:王锐;陆铖;葛斌;袁继勇;高庆剑;汤浩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局部氧疗配合甲硝唑和龙血竭粉治疗Ⅲ期压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局部氧疗配合甲硝唑龙血竭粉治疗Ⅲ期压疮临床效果。方法:将Ⅲ期压疮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甲硝唑龙血竭粉外敷疮面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氧疗配合甲硝唑龙血竭粉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5、10、15天创面大小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疮面面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治疗15天后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6,P<0.05)。结论:局部氧疗配合甲硝唑龙血竭粉治疗Ⅲ期压疮见效快、治愈率高。

    作者:陆俊雯;韦兰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非药物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非药物治疗依从性与其生存质量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COPD非药物治疗依从性问卷(依从性问卷)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对COPD患者92例进行调查。结果:COPD患者依从性问卷总均分为(3.4±1.5)分,SGRQ总均分为(45.2±22.5)分,依从性问卷中的生活方式转变与SGRQ总均分及各维度均分呈显著正相关(r=0.269~0.421,P<0.05);家庭(社会)支持维度均分与SGRQ的疾病影响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351,P<0.05);呼吸体操和体育运动维度均分与SGRQ的活动能力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368,P<0.05);氧疗和家用呼吸机治疗维度均分与SGRQ的对症状部分和活动能力维度均分呈正相关(r=0.234~0.321,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告知患者在非药物治疗时注意转变生活方式,增加家庭和社会支持,适度运动及进行长程氧疗,提高成人COPD患者非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将有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王燕;孙凤英;倪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加味复元通气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复元通气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VAS评分及JOA评分变化。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口服加味复元通气散,对照组42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2组均在用药前后观察患者VAS、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9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对照组临床控制26例,有效8例,显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5.71%,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复元通气散能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征、减轻腰腿痛。

    作者:严文有;殷秀萍;李有成;张晶;严银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浅谈傣医药的时间医学规律

    对傣医药文献进行整理归纳,初步探讨傣医药的时间医学思想,总结出傣医药疾病诊断和择时用药的季节规律、月规律、星期规律、日规律及年龄规律,为傣医药时间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璞;王亚旭;王嘉伦;何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变应性鼻炎中医治疗研究现状

    对近年有关变应性鼻炎(AR)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指出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已基本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临床疗效较好,尤其是远期效果更好,且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但诊断标准不统一,作用机理不明确,临床疗效难以比较,尚需大量实验和临床基础研究以制定客观的诊断标准;同时在无特效药的情况下,局部诊疗和全身诊疗相协调,结合医学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辨证治疗,调节机体内外环境平衡,提高免疫力,防止复发,是中医药的优势所在,可以为AR的治疗提供广阔的前景。

    作者:谢强;付文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循经弹拨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循经弹拨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椎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弹拨组、悬吊组和结合组各28例。弹拨组采用循经弹拨法,悬吊组采用悬吊运动疗法SET技术,结合组两种方法相结合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法(VAS)和颈椎关节活动度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颈椎病症状均有所改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结合组VAS评分和颈椎关节活动度优于弹拨组与悬吊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经弹拨法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董雯雯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甘肃半夏资源及研究现况

    结合甘肃半夏的资源、质量研究文献及在甘肃半夏产区的调查结果,发现近年随着半夏市场需求量的持续增加、野生资源不断减少和半夏栽培技术的远远滞后,市场缺口较大,伪品冒充正品半夏的现象较多,而甘肃半夏栽培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作者:王彩琴;杜娟;王一敏;惠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分析

    目的:对13例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过敏反应的机制和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的12篇文献中报道的13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热毒宁注射液致过敏反应对性别无选择,10岁以下儿童发生率较高;过敏反应均发生于用药过程中,出现时间短为用药后2分钟,长为连续用药6天后出现,大多集中在药后30分钟内发生;过敏反应主要临床表现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有皮肤及附件损害、呼吸系统、胃肠道系统、全身性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口腔系统和骨骼关节系统,其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所有病例均发现及时,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治疗和预后良好,未见死亡病例报道。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热毒宁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了解其规律和特点,加强临床检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琳;周其如;邓真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己连稳心汤治疗快速心律失常8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己连稳心汤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治疗组患者予己连稳心汤,1剂/d,对照组予倍他乐克,25 mg/d,分2次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临床效果及主观症状、心率、心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5%,对照组为8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观症状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心率、心律显著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连稳心汤能提高心肌血氧供应,改善传导功能,稳定心肌细胞膜电压、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冲动、节制平行收缩、抑制继发触动,有效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作者:段乃荣;刘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朴硝散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制备朴硝散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按GMP制剂标准制备,并进行定性检查和稳定性等指标考察。结果:制备工艺稳定,能有效控制产品的质量。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可行,制剂稳定性好。

    作者:殷建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基于数据挖掘治疗糖尿病的中药配伍体系研究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糖尿病中药配伍体系。方法:将《糖尿病验方450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中药方剂共414首,涉及中药236种,总用药次数为4071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4.255%;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6.039%;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4.774%;归经以肝、肺、脾、肾、心、胃为主,累计频率达90.183%。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黄芪、生地黄、山药、麦冬、天花粉、丹参、茯苓、元参、当归、甘草、熟地黄、知母;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

    作者:马晓霞;李廷保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乳痛宁巴布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释放研究

    目的:制备乳痛宁巴布剂,考察药物体外释放和透皮行为。方法: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为主要基质,以光泽性、持粘力、基质残留和反复揭贴性等为指标,考察其对巴布剂物理性状的影响;采用立式Franz扩散池进行体外释放及透皮研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柴胡皂苷d的含量。结果:巴布剂基质佳处方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明胶∶甘油∶丙二醇=0.4∶0.6∶0.6∶1.0∶1.8∶30∶30;中药:基质=1∶4;柴胡皂苷d的累积透皮率为20%,体外释放率为49%。结论:乳痛宁巴布剂的持粘力、光泽性、赋型性均较好,制备工艺良好。药物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体外释放符合Higuchi方程。

    作者:王长菊;付正英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8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医药治疗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患者方药应用情况,并观察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通过病案信息管理系统调取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病案,记录心律失常类型、中医证型、中药注射剂和中药汤剂的种类、应用时间以及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分析中药应用强度不同的患者动态心电图疗效差异。结果:纳入冠心病心律失常住院患者386例,其中房颤166例、室上性心动过速50例、室性早搏163例、多发房性早搏68例(两种或三种心律失常同时发生者34例)。“阴虚火旺、心神不宁”证患者316例,占81.97%。滋阴降火安神方选生脉散(27.59%)、心疾宁方(17.53%)、炙甘草汤(7.76%),心阴虚者加当归、生地黄、党参、白芍;心火旺者加生地黄、黄连、知母、赤芍,心神不宁者加酸枣仁、柏子仁、牡蛎、龙骨。高、中、低强度组(应用中药注射剂和中药汤剂时间依次为≥14天、≥7天且<14天、<7天)患者动态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6%、78.31%、56.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以滋阴降火安神方药为主,方选生脉散、心疾宁方、炙甘草汤等,且动态心电图疗效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强。

    作者:韩芬;戴国华;赵晨;郑文光;马培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医院校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群的建设与思考

    分析高等中医药院校英语专业模块化课程群的建设现状,对北京和山东两所中医药大学英语专业的模块化课程群进行比较,指出不同的专业方向使得模块化课程群的建设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分析了模块化课程群建设中的专业特色问题、分阶段教学中的衔接问题以及师资问题等。

    作者:闵玲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四神丸溯源及新探

    从方源、方解、应用几方面对四神丸进行探索,指出四神丸方名可能源自《华佗神医秘传》《陈氏小儿痘疹方论》及《普济本事方》等,然其确切出处尚无法考定;四神丸组方机理的解释除补火暖土外,尚有抑木扶土一说;四神丸有良好的药理学基础,临床广泛用治腹泻、结肠炎等消化道疾病及以脾肾阳虚为主要病机的其他疾病。

    作者:王丽华;马德聪;孙丽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商洛不同产地连翘中连翘苷含量比较

    目的:比较商洛不同产地连翘果实中有效成份连翘苷(C27H34Oll)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区县连翘中连翘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产地连翘果实中连翘苷含量相差较大,山阳石头梁所采样品连翘苷含量高,山阳赵川所采样品连翘苷含量较高,洛南灵口所采样品连翘苷含量低。结论:不同产地连翘中连翘苷含量有明显差异;主要由连翘生产地生态环境因子及生产管理措施不同导致。

    作者:宋小俊;李玉琴;雷立;李惠民;高吉仁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辛夷鼻炎丸治疗外感风热证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辛夷鼻炎丸与芎菊上清丸治疗外感风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患者90例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辛夷鼻炎丸,3 g/次,3次/d;对照组口服芎菊上清丸6 g/次,2次/d;疗程均为3天。评价治疗后各项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起效时间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治愈显效率为75.0%,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显效率为66.7%,有效率为1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2组对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未见不良影响。结论:辛夷鼻炎丸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证)的疗效与芎菊上清丸相当,两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李胜前;刘福;杨思芸;彭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