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霞
目的:观察消癥暖宫方保留灌肠联合温经通络散贴敷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42例,用消癥暖宫方保留灌肠合温经通络散贴敷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分别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症状评分、IL-8较治疗前降低(P<0.05),痛经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消癥暖宫方保留灌肠联合温经通络散贴敷可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IL-8水平,改善盆腔炎症环境.
作者:许彩凤;张翌蕾;奎靖;雍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在意识障碍患者中弹力绷带固定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固定方法;观察组使用常规固定加弹力绷带外固定的方法.观察2组留置针留置时间、穿刺率、静脉炎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结果:留置针留置时间观察组长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贴膜卷边率、针头脱出率、静脉炎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纽,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意识障碍患者静脉留置针固定时巧用弹力绷带,可增加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贴膜卷边、针头脱出、堵管、反复浪费胶布、静脉炎非计划拔管等现象.
作者:刘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吴茱萸热敷对胆系疾病腹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2例,2组均于术后给予持续胃肠减压、对症治疗、翻身、变换体位、肛管排气等腹腔镜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吴茱萸热敷腰背部,比较2组患者的肠鸣音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观察组为90.48%,对照组为52.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吴茱萸热敷对胆系疾病腹腔镜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安全有效,且该法简便、易行.
作者:贾宇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PVP治疗的38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给予术前、术中、术后等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手术情况.结果:3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VP,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满意.结论:通过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减轻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痛苦,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随访满意度.
作者:郭兰;管琳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木丹颗粒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模型组(13只)、甲钴胺片组(1 3只)和木丹颗粒组(1 3只),采用STZ诱导复制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甲钴胺片组和木丹颗粒组分别灌胃甲钴胺片和木丹颗粒,观察各组大鼠血糖变化、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阳性百分比、背根神经节形态.结果:血糖水平模型组给药后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甲钴胺片组和木丹颗粒组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甲钴胺片组和木丹颗粒组大鼠给药后背根神经节凋亡细胞阳性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木丹颗粒组和甲钴胺片组大鼠给药后背根神经节凋亡细胞阳性率小于模型组(P<0.05);木丹颗粒组和甲钴胺片组大鼠背根神经节形态结构虽然出现了和模型组相似的损伤,但损伤程度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木丹颗粒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莹莹;于世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活血散风”针刺法调节卒中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卒中后高血压患者治疗组采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干预30次,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通过测量血压、测定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ET-1/NO比值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该针法在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可能的降压机制.结果:2组干预前后相比,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对照组收缩压降低较舒张压明显(P<0.05),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好的降低卒中患者的舒张压;2组均可降低ET-1浓度、提高NO浓度、降低ET-1/NO比值(P<0.05);但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治疗组干预后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节ET-1、NO浓度及ET-1/NO比值是活血散风针刺法的降压机制之一.
作者:谷文龙;巩凤梅;路瑶瑶;廖超;金珊珊;杜宇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运用数据挖据方法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对CNKI收录的1956-2014年公开发表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方剂予以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算法对筛选出的166个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166个方剂涉及中药228味.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5首.结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理主要为“不通则痛”和“不荣而痛”,相应的治疗方法则为“通”和“补”.总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虚则补而通之,实则泻而通之.辨证治疗方面主要分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除湿,益气养血,调经和营等.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依据.
作者:袁仁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根据临床症型采用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1剂/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长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LH/FSH、雄激素(T)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治疗显效30例(71.43%),有效10例(23.81%),无效2例(4.76%),总有效率为95.24%.FSH、LH、LH/FSH、T等观察指标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0.05).结论:补肾化瘀方治疗肾阳虚型PCOS月经不调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贵霞;潘文;王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含有化橘红的组方,从而分析化橘红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查阅中药部颁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含有中药化橘红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模块,采用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化橘红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对筛选出的45首含有化橘红的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候选新处方6个.结论:对中药部颁标准含有化橘红的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与化橘红关联较为密切的有甘草、茯苓、苦杏仁等,而且含有化橘红的处方当中化橘红的主要作用是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等.
作者:倪穗琴;邓淑仪;陈洁;张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香菊胶囊配合负压置换疗法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 0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0例.2组均给予鼻窦负压置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香菊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粒,治疗2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8.2%,对照组为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菊胶囊配合负压置换治疗小儿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陈亚军;吴莉;张健;王红林;王宗定;曾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萆薢渗湿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萆薢渗湿汤联合盐酸左旋氧氟沙星胶囊、特拉唑嗪片治疗389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临床治愈98例(25.19%),显效227例(58.36%),有效49例(12.60%),无效15例(3.85%),总有效率为96.15%.疼痛不适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萆薢渗湿汤辨证论治联合盐酸左旋氧氟沙星胶囊、特拉唑嗪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志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1例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化疗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治疗完成情况.结果:本组51例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均顺利完成了化疗.未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情绪障碍、肩关节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心理护理、化疗护理、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有助于晚期乳腺癌化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刘梦丽;迟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程化药学服务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全程化药学服务.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治疗依从性,同时对影响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依从性优良率观察组为85.0%,对照组为7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依从性平均值观察组为(59.03±5.52)分,对照组为(48.92±5.72)分,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受教育水平、居住地、对糖尿病了解程度、并发症种类、用药种类及医保情况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显著.对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受教育水平、居住地、对糖尿病了解程度、并发症种类、用药种类及医保情况是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T2DM患者合理的全程化药学服务,可有效改善其血糖水平并大大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作者:杨广斌;张西亭;徐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氨茶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口服氨茶碱,观察组口服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氨茶碱,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5.8%,观察组为84.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小时总心搏数和平均心率治疗后明显增高(P<0.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仙升脉口服液联合氨茶碱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氨茶碱.
作者:周璇;马斌武;吴俊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2组均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石苇排石汤,1剂/d,连续治疗14天.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3%,对照组为90.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人均碎石次数为(1.34±0.32)次,平均排石时间为(4.58±2.05)天;对照组人均碎石次数为(1.98±0.85)次,平均排石时间为(8.25±2.46)天.人均排石次数、平均排石时间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药联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肾结石疗效显著,可减少排石次数,缩短排石时间.
作者:宋广智;袁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不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中医辨证施护.采用美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2组睡眠质量.结果: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评分指标及总分2组干预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辨证施护有助于改善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 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均给予抗休克、抗感染、清创等常规治疗,同时给予纳米银敷料覆盖创面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血必净静脉注射治疗.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为(12.8±2.5)天,对照组为(18.6±3.1)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21天创面愈合率观察组分别为57.41%、96.30%、98.15%,对照组分别为37.04%、85.19%、88.49%.创面愈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IL-6水平2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联合纳米银敷料治疗Ⅱ度烧伤可以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炎性介质的释放.
作者:刘俊玲;白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温和灸对大鼠后三里穴施灸局部的温通效应及生物学基础.方法:以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后三里穴为观察对象,运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温和灸热刺激下,后三里穴局部皮肤形态结构以及皮肤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变化.结果:温和灸组与对照组比较,后三里穴局部皮肤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发生变化,角化层极薄或消失,表皮层断裂不完整,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施灸后穴位局部皮肤CGRP较多表达在真皮层结缔组织,SP较多表达在毛囊,VIP较多表达在真皮层结缔组织以及表皮中.结论:温和灸热刺激可以改变后三里穴局部形态结构、影响后三里穴局部皮肤中CGRP、SP、VIP的分布表达,这些效应可能与艾灸以温促通的生物学基础相关.
作者:李梅;王耀帅;王应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头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临床疗效、颈颅彩色多普勒(TCD)血液平均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症状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TCD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滕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外围动脉栓塞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给予32例外周动脉栓塞需进行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疾病知识宣教、术前护理、避免出血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干预前后肿胀、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结果:本组32例患者经精心治疗护理后肿胀、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率达100.00%.结论:宣传教育、术前护理、避免出血护理等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外周动脉栓塞介入溶栓患肢肿胀、疼痛,有助于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李淑琴;牛锐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