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王耀帅;王应越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11 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合并糖尿病肾病分为观察组(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64例、对照组(2型糖尿病无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50例,分别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Ib)、血β2微球蛋白(β2-M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空腹血糖(FBG)的水平.结果:尿mAIb,血β2-MG、HbA1c、TC、TG、HDL-C、LDL-C、FBG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微量白蛋白尿筛查是必要的.
作者:全菊花;金亚丽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运用数据挖据方法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痛经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对CNKI收录的1956-2014年公开发表的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医方剂予以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关联规则和熵聚类算法对筛选出的166个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纳入分析的166个方剂涉及中药228味.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5首.结论:原发性痛经的发病机理主要为“不通则痛”和“不荣而痛”,相应的治疗方法则为“通”和“补”.总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虚则补而通之,实则泻而通之.辨证治疗方面主要分为:温经散寒,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清热除湿,益气养血,调经和营等.为中医药临床靶向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依据.
作者:袁仁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方治疗肾阳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患者根据临床症型采用补肾化瘀方加减治疗,1剂/d,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促卵泡生长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LH/FSH、雄激素(T)的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治疗显效30例(71.43%),有效10例(23.81%),无效2例(4.76%),总有效率为95.24%.FSH、LH、LH/FSH、T等观察指标治疗后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0.05).结论:补肾化瘀方治疗肾阳虚型PCOS月经不调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贵霞;潘文;王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结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7 3例采用手法复位结合PKP治疗;对照组84例单用PKP治疗.观察2组椎体高度恢复及Cobb角、Oswestry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VAS评分、Oswestry评分2组治疗后均有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明显(P<0.05).结论:手法整复结合PKP治疗OVCF可恢复伤椎高度,降低水泥泄漏发生率.
作者:安福;马富海;樊成虎;赵庆;张绍文;唐晓栋;齐兵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程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卧床休息、生命体征护理、纠正电解质紊乱、低流量吸氧等脑血管疾病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个体护理健康知识指导、个体化生活护理.观察2组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及遵医行为.结果:健康情况、日常生活、肢体活动、亲属支持、生活愿景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干预后2组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知识掌握率、合理饮食率、适当锻炼率、按时用药率、按时复诊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血管疾病患者认知程度.
作者:杨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活血散风”针刺法调节卒中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卒中后高血压患者治疗组采用“活血散风”针刺法干预30次,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加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通过测量血压、测定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ET-1/NO比值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该针法在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方面可能的降压机制.结果:2组干预前后相比,无论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对照组收缩压降低较舒张压明显(P<0.05),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 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好的降低卒中患者的舒张压;2组均可降低ET-1浓度、提高NO浓度、降低ET-1/NO比值(P<0.05);但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治疗组干预后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节ET-1、NO浓度及ET-1/NO比值是活血散风针刺法的降压机制之一.
作者:谷文龙;巩凤梅;路瑶瑶;廖超;金珊珊;杜宇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对不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中医辨证施护.采用美国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2组睡眠质量.结果: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各评分指标及总分2组干预后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辨证施护有助于改善不寐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评估唇腭裂患儿围手术期父母的护理需求.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儿480例作为调查对象,利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护理有多方面的需求而且程度较高,其中了解患儿信息方面的需求高,环境设备方面需求低.影响患儿父母需求的因素有患儿年龄、患儿疾病类型、手术次数、父母的职业和家庭收入以及住居地等.结论:护理人员应以患儿父母护理需求为导向,提供足够有关患儿的信息支持,减轻患儿父母的焦虑和心理压力,并根据影响需求的因素,对患儿父母提供个性化服务.
作者:刘淑丽;王仲兰;王爱芳;王晨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在西医常规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八珍汤治疗宫颈癌腹腔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6例,2组均以伊立替康联合顺铂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化疗期间给予八珍汤加减治疗.观察2组术后3个月时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率、5年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结果:尿潴留、淋巴囊肿、神经损伤和泌尿系统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观察组为11.11%,对照组为19.44%;5年生存率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86.1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身体状况及负面效应评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八珍汤治疗宫颈癌腹腔镜术后患者可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韩岚;龙丽霞;脱勋元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分析中医古籍知识库构建的研究现状,探讨如何全面、准确、规范地表达养生古籍知识,并提出构建中医古籍养生知识库的思路与设想.
作者:安欢;张华敏;符永驰;李兵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头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临床疗效、颈颅彩色多普勒(TCD)血液平均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症状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TCD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滕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通过对近几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药研究现状进行回顾,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及自拟方治疗3个方面论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阐明了中医药治疗NAFLD的优势.
作者:姜德民;王一强;张玉香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社区中医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及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影响.方法:抽取兰州市2个社区为试验社区,从已经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中,选取自愿参与研究者12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进行常规社区高血压护理与健康教育.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与社区护理教育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社区中医护理干预.结果:规律用药率、食盐摄入控制率、规律运动率、血压常规监测率、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舒张压干预后2组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中医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改善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者:马淑珍;陶文娟;赵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香菊胶囊配合负压置换疗法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 0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0例.2组均给予鼻窦负压置换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香菊胶囊口服,每日3次,每次1~2粒,治疗2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8.2%,对照组为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香菊胶囊配合负压置换治疗小儿鼻窦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陈亚军;吴莉;张健;王红林;王宗定;曾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究木丹颗粒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1只)、模型组(13只)、甲钴胺片组(1 3只)和木丹颗粒组(1 3只),采用STZ诱导复制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甲钴胺片组和木丹颗粒组分别灌胃甲钴胺片和木丹颗粒,观察各组大鼠血糖变化、背根神经节细胞凋亡阳性百分比、背根神经节形态.结果:血糖水平模型组给药后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甲钴胺片组和木丹颗粒组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甲钴胺片组和木丹颗粒组大鼠给药后背根神经节凋亡细胞阳性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木丹颗粒组和甲钴胺片组大鼠给药后背根神经节凋亡细胞阳性率小于模型组(P<0.05);木丹颗粒组和甲钴胺片组大鼠背根神经节形态结构虽然出现了和模型组相似的损伤,但损伤程度小于模型组(P<0.05).结论:木丹颗粒对STZ诱导糖尿病大鼠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莹莹;于世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温和灸对大鼠后三里穴施灸局部的温通效应及生物学基础.方法:以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后三里穴为观察对象,运用HE染色法和免疫组化法,观察温和灸热刺激下,后三里穴局部皮肤形态结构以及皮肤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的变化.结果:温和灸组与对照组比较,后三里穴局部皮肤组织形态结构明显发生变化,角化层极薄或消失,表皮层断裂不完整,真皮层胶原纤维排列疏松;施灸后穴位局部皮肤CGRP较多表达在真皮层结缔组织,SP较多表达在毛囊,VIP较多表达在真皮层结缔组织以及表皮中.结论:温和灸热刺激可以改变后三里穴局部形态结构、影响后三里穴局部皮肤中CGRP、SP、VIP的分布表达,这些效应可能与艾灸以温促通的生物学基础相关.
作者:李梅;王耀帅;王应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查阅近几年国内关于丹参药理作用的文献,从药理作用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应用及研究.
作者:李小玲;杨秀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血液预约与分配之间的差异.方法:收集348病例及与输血申请单和血液中心办理的与之相对应的348份供血通知单,根据疾病的种类和科室预分配临床医生申请的血液数量(红细胞和血浆)比较预输血量和实际用血量.结果:医院实际用血量减去血站预分配量H (y-x)和血站预分配减去医院预申请用量H (x-y)比较,H(x-y)除了肿瘤科持平外,其余各科室均为负值.从红细胞用量关系可以看出,在预约348例患者,血站配血339例,实际用血279例,在预约患者中有69例没有输血,节约576U红细胞.从血浆用量关系可以看出,在预约的269例患者中有10例没有输血浆,节约血浆608U.绪论:临床配血时不能全部根据预约血液配送,而应结合临床症状、疾病的类型、缓急程度来进行配送.
作者:杨勇毅;易思华;任天蓉;李华领;魏珍玉;王宏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穴脉冲加喜炎平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 2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对照组56例.2组均给予液体疗法及口服思密达、微生态制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静脉滴注利巴韦林.观察组给予经穴脉冲和喜炎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42%,对照组为82.1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止泻、退热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穴脉冲加喜炎平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谢世民;魏爱玲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含有化橘红的组方,从而分析化橘红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查阅中药部颁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含有中药化橘红的处方,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使用软件的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模块,采用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化橘红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对筛选出的45首含有化橘红的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各种药物的用药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候选新处方6个.结论:对中药部颁标准含有化橘红的处方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与化橘红关联较为密切的有甘草、茯苓、苦杏仁等,而且含有化橘红的处方当中化橘红的主要作用是止咳化痰、清热解毒等.
作者:倪穗琴;邓淑仪;陈洁;张晨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