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午年运气方使用心得

江红

关键词:甲午年, 五运六气, 附子山萸汤, 正阳汤
摘要:顾植山教授重视以《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并擅长以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运用经方,于2014年运用甲午年运气方及三因司天方运气方之附子山萸汤、正阳汤治疗神经内科疑难病获得可喜疗效。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甘肃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在分析甘肃中医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提出推动甘肃发展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为促进甘肃中医药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作者:罗中华;云立新;牛崇信;王志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层黏连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推拿对坐骨神经损伤(SNI)大鼠运动功能及脊髓腹角、损伤点处层黏连蛋白(L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造模采用坐骨神经损伤模型,以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进行手法干预,观察各组大鼠斜板实验评分及L3~5节段脊髓和患侧坐骨神经处LN的表达情况。结果:造模7天后,模型组大鼠的斜板实验评分与同期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处的表达与同期正常组相比升高(P<0.05);LN在正常组、模型组中脊髓腹角的表达量较坐骨神经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1)。在推拿治疗20次后,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斜板实验评分与同期正常组相比有差异(P<0.05),推拿组斜板实验评分与同期模型组相比升高(P<0.05);同时,模型组、模型对照组、推拿组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处的表达均高于同期正常组(P<0.01),推拿组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损伤处的表达与同期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LN在正常组、推拿组中脊髓腹角的表达量明显较坐骨神经中的表达高(P<0.01)。结论:推拿可以上调周围神经损伤大鼠LN在脊髓腹角和坐骨神经处的表达,加快损伤神经的修复,改善SNI大鼠的运动功能。

    作者:张林峰;于天源;潘璠;鲁梦倩;冼思彤;崔旻珍;姚斌彬;郭鑫;贾文端;陶艳红;马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手术患者200例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中医护理效果良好。

    作者:白芮;李文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阐释翻译学视域下《伤寒论》一词多义的英译研究--以“热”字及相关词语为例

    选取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论》作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伤寒论》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以一词多义的英译为切入点,参照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理论对《伤寒论》中“热”字及相关词语的英译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医典籍的英译尽绵薄之力。

    作者:郑鸿翔;张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回生胶囊毒理学、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对回生胶囊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并观察回生胶囊与化疗或放疗合用时对S 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增效、减毒作用,以及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毒性实验因未测出小鼠致死剂量,无法测定LD50,故改测大给药量;药效学实验采用回生胶囊8.1、2.7 g生药/kg(体质量)给荷瘤小鼠灌胃。结果:小鼠灌胃给药回生胶囊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1日大给药量为42 g/(kg·d),是临床人日口服剂量0.09 g/(kg·d)的467倍;对环磷酰胺(CTX)化疗或X射线放疗抗小鼠S180肉瘤有增效作用;对CTX或放疗减少S180荷瘤小鼠白细胞和红细胞数有抑制作用;能提高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小鼠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和分泌,增强小鼠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功能;促进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结论:回生胶囊1日内过大剂量口服是安全的,与化疗或放疗药物联合应用有增效和减毒作用,同时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作者:殷建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及微量元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80例在辨证的基础上分为3组,穴位贴敷联合补肺固本合剂组(A),穴位贴敷联合补肺益寿合剂组(B),匹多莫德对照组(C)。观察治疗前后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及微量元素变化情况。结果:A、B组治疗前后IgG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IgG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IgA、IgM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A、B组与C组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IgM无差异(P>0.05)。 A、B组治疗前后CD4+、CD8+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前后CD4+、CD8+组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CD4+、CD8+水平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钙元素治疗前后3组变化不明显(P>0.05),铁、锌含量治疗前后A、B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铁、锌含量A、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中药辨证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明显提高患儿免疫力,改善血清微量元素水平。

    作者:沈玉鹏;任耀全;李冬梅;杨志华;王煜;刘旭琴;梁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L16(45)正交实验优化鲜生姜黄酮类物质提取工艺

    目的:选用不同单因素水平,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从鲜生姜中提取黄酮物质的工艺条件。方法:选用芦丁作为标准对照,采用回流提取法,以紫外光度法测定其含量,选取切片厚度、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等进行正交实验的方法学考察,得到佳工艺流程。结果:鲜生姜原料切片厚2 mm,乙醇浓度85%,浸提温度80℃,固液比1:5 g/mL,在此条件下黄酮的收率高。

    作者:姜辉煌;侯爽;周祉延;李强;周长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的研究进展

    从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方面探讨近几年对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的研究和治疗进展,指出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工作方式的不断改变,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不断成为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同时,随着对颈椎以及脊柱解剖结构、载荷传导方式、退化与退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颈脊源性血压异常症治疗理念不断发生着改变、治疗方案不断发生改进,但仍尚未形成为同行们所公认的治疗方案和标准。

    作者:邓强;张彦军;慕向前;李中锋;陈文;朱宝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祛寒逐风合剂对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内源性透明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祛寒逐风合剂对阳虚型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关节液及血清中透明质酸(H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A、B、C3组。 A组采用祛寒逐风合剂治疗,B组采用透明质酸钠治疗;C组以祛寒逐风合剂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5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膝关节液和血清中HA的含量。结果:关节液HA水平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中HA含量A、C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祛寒逐风合剂联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阳虚型KOA能升高患者膝关节滑液中HA含量,降低血清中HA含量。

    作者:贾潇;尤从新;颜春鲁;柴喜平;柳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天香丹颗粒对血运重建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影响

    目的:探讨天香丹颗粒对血运重建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血运重建患者99例随机分为天香丹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天香丹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天香丹颗粒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9个月后,SF-36量表评分显示2组患者在生理机能(PF)、躯体疼痛(BP)、生理职能(RP)及健康变化(HT)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天香丹组患者在心理感受方面优于对照组;在心绞痛发作情况(AF)、心绞痛稳定状态(AS)、治疗满意程度(TS)、疾病认知程度(DS)及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方面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天香丹组患者在躯体活动受限程度(PL)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芳香化浊,益气补虚法可改善血运重建患者临床症状,心功能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心理感受,促进术后患者的康复。

    作者:陈继红;冉亚军;王晓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后缺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缺乳的影响。方法:将产后缺乳产妇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观察比较2组产妇开始泌乳时间、泌乳量和成功喂养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开始泌乳时间短于对照组,泌乳量及成功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儿满足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减少产后缺乳的发生率,提高泌乳量和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甘凤琴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2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神经节苷脂治疗。观测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及NIHSS评分、Barthel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血液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改变及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苦碟子注射液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齐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甲午年运气方使用心得

    顾植山教授重视以《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指导临床,并擅长以六经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运用经方,于2014年运用甲午年运气方及三因司天方运气方之附子山萸汤、正阳汤治疗神经内科疑难病获得可喜疗效。

    作者:江红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预见性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将大面积烧伤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入院后针对肺部感染给予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感染率为3.2%,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8例,感染率为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完全依从22例,部分依从8例,不依从2例;对照组完全依从8例,部分依从15例,不依从2例。2组患者依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为87.5%,对照组为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大面积烧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鲁正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构建跨学科双导师制提升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探讨

    通过分析当前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基于转化医学理念构建跨学科双导师制模式培养中医内科学硕士研究生,旨在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提出评价体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措施后发现该培养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作者:冯晓桃;赵伟;刘春红;李双蕾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大黄附子汤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L-22及IL-13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2(IL-22)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变化情况,探讨大黄附子汤防治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胰腺炎患者40例按就诊顺序以1∶1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大黄附子汤治疗,连续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ELISA法检测入院0、7、14天时患者血清IL-22及IL-13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IL-22及IL-13表达。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0%,对照组为60.00%;病死率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20.00%,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患者血清IL-22及IL-13水平呈上升趋势,治疗后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IL-22及IL-13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黄附子汤可通过下调患者血清IL-22和IL-13等炎性因子的表达,降低炎症反应,起到缓解急性胰腺炎的作用。

    作者:陈威;黄庆仪;蒙宇华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师承教育模式分析中医药研究生教育现状

    从师承教育历史渊源与发展入手,分析中医药研究生在指导教师(简称导师)的遴选,研究生的选拔及师生互选等方面的现状,探讨将研究生的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有效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并指出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促进中医药研究生的成才,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培养优秀的接班人。

    作者:宋敏;赵继荣;朱宝;宋瑞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药联合VSD治疗软组织缺损创面研究思路

    检索近几年国内外中药结合VSD治疗软组织缺损的研究文献,从现代医学角度对中药及复方制剂进行分类,探索其发挥治疗软组织缺损的作用机制,并分析目前中药联合VSD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作者:蒋振兴;刘涛;何志军;李森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性皮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火针针刺皮损处方法,对照组30例外擦曲安奈德尿素软膏。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3%,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缓解瘙痒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治疗神经性皮炎具有较好的止痒效果。

    作者:李艳;张剑;杨春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肥胖人群中医体质特征及体质类型调查

    目的:对肥胖人群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方法:运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结合中医四诊仪对200例肥胖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证。结果:肥胖人群概括起来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病变脏腑涉及脾、肾,标实以湿、痰、瘀为主。结论:本研究为今后更进一步研究其他相关疾病病前状态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健康状态的评估提供了思路和可借鉴的依据,更好地发挥中医“因人制宜”“治未病”的优势,为人群的“治未病”提供了方法与途径。

    作者:黄萍;周青;商洪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