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平;张骐;王金红
从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选方、单味中药、中成药及中医外治法5方面入手探讨益气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指出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临床研究和临床观察方面益气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作者:张定华;张东鹏;史晓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优选大枣配方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平行试验法,以成型率、含水量、溶化性、吸湿性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佳成型工艺为选择辅料比例为浸膏:蔗糖(1:4)时产品外观色泽、成型性、吸湿性良好.结论:优选的大枣配方颗粒成型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刘世军;曹安星;唐志书;崔春利;梁艳妮;刘红波;张娱;王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多发性抽动症患儿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基础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心理干预联合耳穴压豆.比较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患儿在不自主眨眼、不自主清嗓、发声、易急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联合耳穴压豆有助于改善多发性抽动症患儿的临床症状.
作者:曹晓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结合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测定建立甘草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选用Diamonsil-C18 ODS(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1%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37 nm.结果:建立甘草提取物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13个共有峰,方法学验证符合指纹图谱相关要求.结论:指纹图谱结合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可用于对甘草提取物的整体质量评价,对其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文鹏;冯玉康;郝鹏彬;丁艳谱;周永妍;张浩军;孙胜斌;姜国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黄芪生脉饮对小鼠耐缺氧和抗疲劳的作用,探讨其对运动性疲劳和缺氧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昆明种雄性小鼠,通过抗缺氧实验及转棒耐力实验评价黄芪生脉饮耐缺氧和抗疲劳的药物功效,并通过运动后小鼠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初步探讨黄芪生脉饮耐缺氧和抗疲劳的作用机制.结果:在常压耐缺氧实验中,黄芪生脉饮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能够明显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棒耐力实验中,黄芪生脉饮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均能够明显延长在转棒上的运动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芪生脉饮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增强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并降低MDA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生脉饮具有较好的耐缺氧、抗疲劳作用,可有效延长运动时间,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血清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有关.
作者:曲维忠;郝丽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证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冠心病患者140例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行血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检测,分析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脉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较单支病变组增高(P<0.05).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证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其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组及痰浊内阻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寒凝心脉组、心气虚弱组、心肾阴虚组及心肾阳虚组(P<0.05),心血瘀阻组与痰浊内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不同证型间,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及心气虚弱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寒凝心脉及心气虚弱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完全闭塞及重度狭窄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中度狭窄(P<0.05).冠脉完全闭塞组同型半胱氨酸阳性率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同型半胱氨酸与冠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同型半胱氨酸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
作者:刘书宇;叶沃若;潘涛;宫剑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以甘肃省某中医医院为例,从信息系统硬软件、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人才队伍等方面分析中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
作者:刘莉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凉膈散保留灌肠治疗创伤性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ARDS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凉膈散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情况及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窘迫程度、大便秘结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凉膈散保留灌肠治疗创伤性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缓解病情.
作者:苟占彪;普丽;刘野;郭树明;骆元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菖蒲郁金汤对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行为及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8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12只,造模组70只,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法制备TS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除去体质量偏差较大的10只大鼠,将其余大鼠分为模型组、泰必利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各12只.从造模后第2天开始灌胃给药,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纯净水,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1次/d,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大鼠行为评分变化及纹状体神经递质含量变化情况.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泰必利组大鼠刻板行为及运动行为评分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大鼠刻板行为及运动行为评分降低(P<0.05);中药中剂量组大鼠刻板行为评分降低(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高香草酸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泰必利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升高(P<0.01),中药高剂量组多巴胺、高香草酸含量升高(P<0.01),中药中剂量组多巴胺、高香草酸含量升高(P<0.05).结论:菖蒲郁金汤具有降低模型大鼠刻板行为及运动行为评分的作用;具有抑制多巴胺受体超敏感、促进多巴胺代谢的作用,且其疗效与剂量有关.
作者:高汉媛;史正刚;尚菁;李小芹;王继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建立喜马拉雅紫茉莉中葫芦巴碱含量测定的HPLC法,比较种植和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中葫芦巴碱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离子对色谱法,色谱柱:依利特Sinopak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冰醋酸-0.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20:0.1:80);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65 nm;柱温:30℃.结果:葫芦巴碱在0.2473~1.236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7;葫芦巴碱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1%,RSD为0.50%(n=6);甘南产种植和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中葫芦巴碱的含量分别为:0.5876、0.3226 mg/g.结论:甘南产种植喜马拉雅紫茉莉中葫芦巴碱的含量高于野生喜马拉雅紫茉莉中葫芦巴碱的含量,可为喜马拉雅紫茉莉的人工种植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金草;王惠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宣肺固金汤对脑卒中后肺部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同时口服或鼻饲中药汤剂,2周后评价疗效,并观察患者血清IL-6和IL-8及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80.0%、9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IL-6和IL-8均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宣肺固金汤可提高脑卒中后肺部感染的疗效,显著降低促炎症介质IL-6和IL-8的水平,提高患者免疫力,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促进循环.
作者:孙宏;尚莉莉;蔡国锋;刘凯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高原植物芜菁正丁醇提取物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高脂饲养30天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造小鼠糖尿病模型,尾静脉采血,用血糖测定仪测小鼠空腹血糖,血糖大于11.1 mmol/L为造模成功.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芜菁正丁醇提取物组、乙醇提取物组和阳性对照组(盐酸二甲双胍),另随机设立空白组,各组按相应剂量对应灌胃,1次/d,连续14天,小鼠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糖、胰岛素、TG和TC,并进行比较.结果:芜菁正丁醇提取物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P<0.01),升高胰岛素水平(P<0.01),降低TG和TC含量(P<0.01).结论:高原植物芜菁对链脲佐霉素造成小鼠糖尿病模型有提高胰岛素和降血糖、血脂与胆固醇的作用.
作者:张发斌;陈湘宏;王树林;胡春晖;翁裕馨;杨仕兵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杜仲腰痛丸联合消定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腰痛的影响.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腰痛患者84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予杜仲腰痛丸联合消定膏治疗,对照组41例予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联合云南白药气雾剂治疗.采用下腰痛JOA量表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Cobb角、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半年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1月及半年JOA、VAS评分,Cobb角及生活质量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为85.4%,治疗组疗效优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杜仲腰痛丸联合消定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腰痛疗效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联合云南白药气雾剂.
作者:赵继荣;张海清;赵生鑫;赵宁;朱宝;马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宣白承气汤灌肠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内毒素(ET)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肺损伤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均给予抗感染、机械通气、激素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宣白承气汤灌肠,1次/d,400 mL/次,连续治疗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血清I-FABP浓度及ET含量.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I-FABP、ET含量明显降低,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I-FABP、ET含量明显降低,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0.05).结论:宣白承气汤灌肠可改善急性肺损伤患者氧合指数,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FABP和ET有关.
作者:脱承德;袁冰华;刘野;郭树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5例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7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乙肝清热解毒颗粒治疗,疗程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胁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和五心烦热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患者胁痛、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少寐多梦和五心烦热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HBV-DNA载量和HBeAg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LT水平、HBV-DNA载量和HBeAg滴度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HBV-DNA转阴率为51.43%,HBsAg转阴率为0.00%,HBeAg转阴率为17.14%;研究组HBV-DNA转阴率为72.97%,HBsAg转阴率为2.70%,HBeAg转阴率为24.32%.研究组各指标的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显效20例(57.14%),有效7例(20.00%),无效8例(22.86%),总有效27例(71.43%);研究组显效29例(78.38%),有效6例(16.22%),无效2例(5.41%),总有效35例(94.59%).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转阴率,改善肝功能.
作者:周旭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中医药干预代谢性高血压及各种代谢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别从脂代谢、糖代谢、尿酸及其他代谢相关因素的角度对中医药干预代谢性高血压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归纳.结果:中医药在改善代谢性高血压症状、降低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结论:中医药干预代谢性高血压具有明确的疗效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屠亦文;郝瑞福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藏药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镰形棘豆黄酮苷元高、中、低剂量组(336、168、84 mg/kg)和盐酸左旋咪唑组(25 mg/kg),每组10只.镰形棘豆黄酮苷元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黄酮苷元;盐酸左旋咪唑组灌胃左旋咪唑25 m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5%吐温-80溶液,共10天.第8天开始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低下小鼠模型,除空白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共3天.采用酶免仪分别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4、8、10(IL-1、IL-2、IL-4、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干扰素 γ(IFN-γ)的含量及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IL-4、IL-10、TNF-α、IFN-γ 的含量,观察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各剂量组能有效升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和脾淋巴细胞培养液中各细胞因子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镰形棘豆黄酮苷元能够拮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强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胡君茹;姜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通过语义翻译策略翻译的中医五行名词能够被参与调查问卷的来华学习中医的外国留学生接受,表明语义翻译可以用来翻译五行名词以及其他中医文化名词.
作者:卢琰;李永安;董娜;侯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分析陈可冀院士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方法:以陈可冀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31例典型医案为依据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陈可冀名老中医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75味中药中,活血药、化痰药及补虚药之间的配伍是常用的药物组合,三者之间的配合应用构成了用药的一般规律.结论:陈可冀名老中医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化痰、扶正方法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的学术观点及用药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提供了用药思路.
作者:吴荣;王阶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张乃修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张聿青医案》中的泄泻医案进行分析,归纳张乃修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结果:张乃修辨治泄泻的临床经验可归纳为:发热泄泻,解表除湿;腹痛泄泻,清热解郁;腹胀痛泻,柔肝培土;便泄深酱,化饮清热;泄泻红腻,苦辛通降;初泄后硬,温脏清腑.结论:张乃修辨治泄泻谨守病机,分别采用解表除湿、清热解郁、柔肝培土、化饮清热、苦辛通降、温脏清腑等法.
作者:张栋;秦玉龙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