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焱;刘铜华
目的:观察安坤种子九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致不孕症患者卵巢窦卵泡数目(AFC)和卵巢体积(0V)的影响.方法: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致不孕患者32例,于月经干净后第3日口服安坤种子丸,10粒/次,3次/d,经前1周及经期、急性炎症期停药(闭经者除外);服用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月,采用自身对照法观察治疗后AFC和OV变化情况,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月经、妊娠及中医症状积分等改善情况.结果: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E2水平明显上升,FSH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H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窦卵泡数目较治疗前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体积(纵径、横径、前后径)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月1 0例患者妊娠,且月经周期、经量恢复正常,2例患者月经及其兼证等无明显改善.结论:安坤种子丸能改善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致不孕患者的卵巢功能,减轻临床症状,可能与促进AFC和OV正常反应有关.
作者:刘迎萍;陈玉庆;屈红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吴茱萸散联合甘草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滴注,1次/d,3天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甘草锌颗粒,6个月龄以下10 mg/d,6个月龄以上20 mg/d,同时脐窝外敷吴茱萸散,5天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3.33%(x2=12.27,P<0.01),且患儿轮状病毒抗原(RV-Ag)转阴时间和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散与甘草锌联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良好,可有效缩短病程.
作者:俞惠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补肾养骨汤联合VAD方案对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清白介素6 (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VAD方案治疗,观察组行补肾养骨汤联合VAD方案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IL-6和VEGF水平、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P=0.020);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和VEGF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5.00%,低于对照组的37.50%(P=0.042).结论:补肾养骨汤联合VAD方案治疗老年MM效果优于单纯VAD方案治疗,能降低血清IL-6和VEGF水平,而且安全可行.
作者:魏占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社会力量办医的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2008年到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政府办医、社会办医和个人办医的机构数量、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元化办医的格局已被打开,而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其规模较小,业务占比量不理想.结论: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完善医疗机构资源配置.
作者:张菲菲;徐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抗焦虑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架十字迷宫大鼠焦虑模型,观察酸枣仁汤对焦虑大鼠行为的影响,ELISA法检测大鼠脑内海马五羟色胺(5-HT)、五羟吲哚乙酸(5-HIAA)、伽马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开放臂进入次数与进入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各给药组进臂总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枣仁汤大、小剂量组5-HT、5-HIAA、GABA、GLU、NE的含量均有一定变化.结论:酸枣仁汤对高架十字迷宫所致的大鼠焦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抗焦虑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海马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且酸枣仁汤小剂量组较大剂量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军武;邹文信;田凡;张亚宁;张胜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职业暴露防护的干预策略,以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采用配对设计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26名消毒供应中心员工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总体正确率从干预前的76.06%提高到干预后的9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6个月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4.62%;干预后6个月内职业暴露发生率为3.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策略能有效强化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的职业暴露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依从性,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
作者:马彩云;刘秀芳;杨春林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优化大枣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安排试验,以出膏率、多糖含量、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优化大枣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出水提佳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30分钟,提取3次,3 h/次.结论:优选出的大枣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合理、可靠.
作者:刘世军;曹安星;唐志书;崔春利;梁艳妮;刘红波;张娱;王梅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调查各级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的15家医院的56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中医护理特色、影响中医护理开展的因素、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形式、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中医护理培训方式、中医护理培训存在问题及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措施等8项内容.结果:本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61份,收回557份,无效问卷14份,终有543份调查问卷纳入研究.中医护理特色主要体现在治未病、养生保健(85.63%)及辨证施护(71.45%)方面;影响中医护理开展的因素主要为中医知识缺乏(81.03%)、护理人力不足(52.3 0%)、缺乏积极性(47.7 0%);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主要有艾灸(81.03%),拔火罐(76.24%)、穴位按摩(71.45%)、穴位贴敷(66.67%)、刮痧(47.70%);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为教育宣传栏(85.64%)、发放宣传资料(76.24%)、示范式教育(47.70%);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主要为中医护理知识不扎实(85.64%)、患者对疾病理解存在差异(66.67%)、科室发展不均衡(47.7 0%);培训方式主要有业务学习(90.42%)、西学中(47.7 0%)、三基考核(42.91%);中医护理教育培训存在问题主要有师资不足(71.09%)、教材缺乏(61.89%)、学习积极性低(57.09%);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措施主要有建立护理培训计划(90.42%)、规范熟练中医操作(85.64%)、增加护理人力(76.24%)、提供必要的设备(71.09%)、增加经济投入(66.67%).结论:目前在二三级医院均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开展项目较多,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
作者:丁玉芬;王颖;张丽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五味入五脏”理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方法:总结《伤寒论》中能够体现“五味入五脏”组方理论的方剂,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张仲景运用“五味入五脏”理论的规律:1)使用厚味药物;2)方剂中厚味药物的剂量较大,或种类较多;3)运用时必须结合临床实际.结论:“五味入五脏”理论作为一种临床配伍用药技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需要正确理解运用.
作者:胡旭;刘松林;苏捷;周慧敏;明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CT扫描方法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以改进扫描技术.方法:将腰椎峡部裂患者324例随机分3组,每组108例,分别采用常规扫描、反角度扫描、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分析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3组间峡部裂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对峡部裂的显示率为100.0%,反角度断层扫描的显示率为92.6%,常规断层扫描的显示率为79.6%.结论:不同CT扫描技术对峡部裂的诊断价值不同,常规扫描技术对部分峡部裂易漏诊,反角度扫描对峡部裂的显示较为理想,但不能同时显示峡部裂所示的继发性改变及椎体与椎间盘病变,多层螺旋CT扫描与重建对峡部裂的诊断价值高,且可同时准确显示椎体及椎间盘病变,是首选扫描技术.
作者:王闻奇;邓强;董馥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通过具体译例分析造成中医经典著作名称之译名问题的因素,旨在更正这些译名错误,促进中医经典著作译名标准化,促进中医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作者:李永安;卢琰;董娜;史文君;马伦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藏药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左旋咪唑组(25 mg/kg)及黄酮苷元高、中、低剂量组(336,168,84 mg/kg),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黄酮苷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5%吐温-80溶液,共10天.第8天开始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除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共3天.采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NK细胞活性的测定、血清溶血素的测定方法观察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各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P<0.05)、NK细胞活性百分率(P<0.05)和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P<0.05).结论:镰形棘豆黄酮苷元能够提高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古秋莉;田卫花;姜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和利巴韦林口服常规抗病毒治疗,必要时间断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升清化浊方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CV-RNA、白细胞等变化情况.结果:2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ALT、AST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减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化浊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改善,降低干扰素所致粒细胞减低的发生率.
作者:张建成;安德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通过古今对毒与药的认识,解析《黄帝内经》中之“毒”,分析古今中医学对“药”与“毒”的认识关系的演变,浅述其应用范围及含义,重点探讨此中“毒”义对临床辨证治疗,指导用药配伍思想的理论价值,指出将药物称为“毒药”,其实是《黄帝内经》对后世用药治疗疾病的警醒,在药物配伍使用时产生多种多样的作用时,要更注意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尤其是在认识中药学“十八反~十九畏”方面应从中药学理论的源头探讨其机理.
作者:白俊杰;陈子杰;翟双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对《神农本草经》动物类与矿物类抗肿瘤中药进行探析,意在为肿瘤的中医药治疗及动物类与矿物类抗肿瘤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张朝玉;方艳;应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25例给予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预防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均无颈髓和神经根损伤,无植骨块脱落、肺不张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前焦虑发生率仅为8.0%(2/25),术后功能锻炼掌握率为84.0%.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病情观察,给予精心细致的专科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魏丽丽;丹金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炒三仙配伍牛羊草结对小鼠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采用阿托品腹腔注射法制备胃肠功能障碍小鼠模型,采用营养性半固体糊加活性炭推进实验观察炒三仙配伍牛羊草结不同剂量作用下,正常小鼠及胃肠功能障碍小鼠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的变化情况.结果:炒三仙配伍牛羊草结对正常小鼠的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无显著影响;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的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显著提高(P<0.05);莫沙必利组的胃排空率及肠推进率显著高于中药高、中剂量组(P<0.05).结论:炒三仙配伍牛羊草结对阿托品所致胃肠功能障碍小鼠的胃排空及肠推进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强度弱于莫沙必利.
作者:黄志远;彭树灵;罗超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服用中药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289例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用自制证候信息采集表采集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术后第1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术后第4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术后第7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结论: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有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早期证候以虚为主,逐渐演变为虚中夹实.
作者:罗明辉;潘建科;洪坤豪;谢辉;曹学伟;刘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将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湿热瘀阻证患者74例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退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栌口服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总胆红素(T-Bi1)、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身目黄染、恶心呕吐、胁肋疼痛、食欲下降、倦怠乏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15天、30天T-Bil、D-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LT、AS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肝退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黄栌口服液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肝功能各指标恢复正常.
作者:刘芬;张大坤;苏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通痹强督汤对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自拟通痹强督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有效率及腰椎骨密度、脊柱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7.7%,对照组为88.6%,治疗组疗效更优(P<0.05);腰椎骨密度治疗组为(0.89±0.12) g/cm2,对照组为(0.79±0.13) g/cm2,分别高于治疗前的(0.71±0.11) g/cm2和(0.71±0.12) g/cm2(P<0.05);脊柱活动度治疗组为(51.34±11.94)°,对照组为(43.14 ±9.34)°,分别高于治疗前的(30.42±13.98)°和(30.45±12.87) °(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通痹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活动状况,抑制骨代谢,提高骨密度与脊柱活动度,有利于总体疗效的改善.
作者:张韬;雷雪飞;程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