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景岳全书》不寐学术思想及其方药特色探讨

徐福平;杨洋;王凯;杨志敏

关键词:《景岳全书》, 不寐, 虚实, 气血
摘要:探讨《景岳全书》不寐学术思想及其方药特色,指出张景岳以心神不安为不寐之病机,提出了以虚实分论不寐,虚则益营补气,实则去其邪实,虚生内邪者,仍以补养为先;用药以“补阵”和“和阵”为主,以补益气血、调和中焦脾胃方药多见,药物归经也以入脾胃经、心经和肾经为主;临证以益营养血为主.
西部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白话《黄帝内经》中之“毒”

    通过古今对毒与药的认识,解析《黄帝内经》中之“毒”,分析古今中医学对“药”与“毒”的认识关系的演变,浅述其应用范围及含义,重点探讨此中“毒”义对临床辨证治疗,指导用药配伍思想的理论价值,指出将药物称为“毒药”,其实是《黄帝内经》对后世用药治疗疾病的警醒,在药物配伍使用时产生多种多样的作用时,要更注意药物对人体的作用,尤其是在认识中药学“十八反~十九畏”方面应从中药学理论的源头探讨其机理.

    作者:白俊杰;陈子杰;翟双庆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围手术期护理,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对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25例给予针对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预防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均无颈髓和神经根损伤,无植骨块脱落、肺不张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前焦虑发生率仅为8.0%(2/25),术后功能锻炼掌握率为84.0%.结论:做好围手术期病情观察,给予精心细致的专科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魏丽丽;丹金秀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基于就业现状调查的医学美容技术本科专业设置标准探析

    以医学美容技术本科专业学生的就业问卷调查为契机,通过对该专业就业现状的调研与剖析,反思目前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该专业的设置标准,以期加快专业建设,提升该专业毕业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

    作者:王传明;陈景华;季顺欣;张丽宏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升清化浊方联合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升清化浊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利巴韦林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和利巴韦林口服常规抗病毒治疗,必要时间断使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升清化浊方治疗,疗程为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HCV-RNA、白细胞等变化情况.结果:2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SV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ALT、AST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LT、AST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减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清化浊方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及利巴韦林抗病毒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改善,降低干扰素所致粒细胞减低的发生率.

    作者:张建成;安德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伤寒论》中“五味入五脏”理论的运用

    目的:探讨“五味入五脏”理论在《伤寒论》中的运用.方法:总结《伤寒论》中能够体现“五味入五脏”组方理论的方剂,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张仲景运用“五味入五脏”理论的规律:1)使用厚味药物;2)方剂中厚味药物的剂量较大,或种类较多;3)运用时必须结合临床实际.结论:“五味入五脏”理论作为一种临床配伍用药技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需要正确理解运用.

    作者:胡旭;刘松林;苏捷;周慧敏;明浩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三种不同CT扫描技术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不同CT扫描方法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以改进扫描技术.方法:将腰椎峡部裂患者324例随机分3组,每组108例,分别采用常规扫描、反角度扫描、多层螺旋CT扫描,对比分析峡部裂的显示率.结果:3组间峡部裂显示率差异有显著性,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重建对峡部裂的显示率为100.0%,反角度断层扫描的显示率为92.6%,常规断层扫描的显示率为79.6%.结论:不同CT扫描技术对峡部裂的诊断价值不同,常规扫描技术对部分峡部裂易漏诊,反角度扫描对峡部裂的显示较为理想,但不能同时显示峡部裂所示的继发性改变及椎体与椎间盘病变,多层螺旋CT扫描与重建对峡部裂的诊断价值高,且可同时准确显示椎体及椎间盘病变,是首选扫描技术.

    作者:王闻奇;邓强;董馥闻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以“伏邪”学说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中医诊治

    参阅古今文献,结合临床实际,认为复发性口腔溃疡与“伏邪”关系密切,并将“伏邪”的病因病机与该病的形成相联系,临床采用育阴潜阳法,方药以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为主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曹云松;王敏;李方凯;谷新怡;王东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放-放-冲”三步改良尿管拔除模式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患者尿管拔除的佳时机,大限度减少患者尿潴留及排尿踌躇症状的发生率,缩短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方法:将脊柱手术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360例依据所属责任护士分管床位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入组后其他术前术后护理2组相同,观察组采用“放-放-冲”三步尿管拔除模式,对照组采用患者膀胱排空后拔除尿管模式,观察2组患者排尿踌躇症状的发生率即拔管后至首次自然排尿的等待时间以及排尿舒适度、尿潴留发生率.结果:2组在拔管后患者首次自然排尿的等待时间、排尿舒适度评定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放-放-冲”三步改良尿管拔除模式可显著缩短患者首次自然排尿的等待时间,提高排尿舒适度并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张德娟;张晓岚;寇贤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酸枣仁汤对高架十字迷宫所致焦虑大鼠的影响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抗焦虑的药理作用机制.方法:建立高架十字迷宫大鼠焦虑模型,观察酸枣仁汤对焦虑大鼠行为的影响,ELISA法检测大鼠脑内海马五羟色胺(5-HT)、五羟吲哚乙酸(5-HIAA)、伽马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开放臂进入次数与进入时间与模型组比较显著提高(P<0.05);各给药组进臂总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酸枣仁汤大、小剂量组5-HT、5-HIAA、GABA、GLU、NE的含量均有一定变化.结论:酸枣仁汤对高架十字迷宫所致的大鼠焦虑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抗焦虑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脑内海马神经递质的平衡有关,且酸枣仁汤小剂量组较大剂量组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军武;邹文信;田凡;张亚宁;张胜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农本草经》动物类及矿物类抗肿瘤中药探析

    对《神农本草经》动物类与矿物类抗肿瘤中药进行探析,意在为肿瘤的中医药治疗及动物类与矿物类抗肿瘤中药的研发提供参考.

    作者:张朝玉;方艳;应小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

    目的:调查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取问卷调查法,应用自制问卷对12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病程等;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生活质量4个维度和全国生命质量协作组提供的一般正常人常模比较生理领域的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理领域比较无差异(P>0.05),社会关系领域和环境领域高于常模人群(P<0.001).结论:脑力劳动者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高危人群,生理方面的改变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会玲;郝晓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阿仑膦酸钠联合通痹强督汤对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及骨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通痹强督汤对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治疗组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自拟通痹强督汤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患者有效率及腰椎骨密度、脊柱活动度改善情况.结果:有效率治疗组为97.7%,对照组为88.6%,治疗组疗效更优(P<0.05);腰椎骨密度治疗组为(0.89±0.12) g/cm2,对照组为(0.79±0.13) g/cm2,分别高于治疗前的(0.71±0.11) g/cm2和(0.71±0.12) g/cm2(P<0.05);脊柱活动度治疗组为(51.34±11.94)°,对照组为(43.14 ±9.34)°,分别高于治疗前的(30.42±13.98)°和(30.45±12.87) °(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通痹强督汤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活动状况,抑制骨代谢,提高骨密度与脊柱活动度,有利于总体疗效的改善.

    作者:张韬;雷雪飞;程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藏药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左旋咪唑组(25 mg/kg)及黄酮苷元高、中、低剂量组(336,168,84 mg/kg),每组10只.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黄酮苷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5%吐温-80溶液,共10天.第8天开始注射环磷酰胺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除正常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他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共3天.采用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NK细胞活性的测定、血清溶血素的测定方法观察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镰形棘豆黄酮苷元各剂量组能明显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P<0.05)、NK细胞活性百分率(P<0.05)和血清半数溶血值(HC50)(P<0.05).结论:镰形棘豆黄酮苷元能够提高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作者:古秋莉;田卫花;姜华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数据挖掘在中医“方证相应”理论中的应用及研究

    介绍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方证相应”理论中的应用以及常用技术算法,如决策树、贝叶斯、神经网络等,同时指出方证相应与中医证候学相辅相成的作用.

    作者:温丹婷;曹立幸;徐珉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社会力量办医的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社会力量办医的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利用2008年到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政府办医、社会办医和个人办医的机构数量、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多元化办医的格局已被打开,而且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但其规模较小,业务占比量不理想.结论: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完善医疗机构资源配置.

    作者:张菲菲;徐文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898例临床输血病历合理性分析

    目的:随机抽查已输血病历,分析不合理输血原因,以提高临床合理输血水平.方法:查阅某三甲中医院2014年1月以来输血病历898份,以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南为标准,统计分析输血的合理性.结果:1)全血、血小板、成分血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符合合理性输血比例分别为:66.4%、61.8%、72.5%、40.6%;2)骨科系统全血、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分别为:71.3%、82.6%、64.7%、48.6%;3)内科系统全血、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分别为:86.8%、84.8%、76.5%、55.6%;4)外科系统全血、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分别为:46.7%、57.8%、47.7%、40.4%;5)不合理输血中输“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为38.5%、4.8%;6)全年医院全血输血量为12 800mL,悬浮红细胞9416v,血浆为1 964 000 mL,成分输血率占98.8%.结论:成分输血得到全面推广,内科系统输血指征掌握较好;外科系统、骨科系统输血指征掌握情况有待提高,血浆输注过多造成血浆资源浪费,应引起重视.

    作者:贾福苏;陈进凡;李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针灸介入急性胰腺炎治疗现状——从文献定量与定性角度分析

    目的:调查国内针灸介入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思路.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回顾2005~2014年针灸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55篇有效文献,分别发表在37种期刊上;以临床研究类文献为主;临床治疗中以多种方法联合应用为主;对针灸治疗胰腺炎的机制有了一定研究.结论:针灸治疗本病在改善症状与体征方面疗效肯定,但临床及实验研究水平偏低,针灸作用机理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佳;李宁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新医改下中医护理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调查

    目的:调查各级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方法:使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甘肃省不同地区的15家医院的561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中医护理特色、影响中医护理开展的因素、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形式、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中医护理培训方式、中医护理培训存在问题及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措施等8项内容.结果:本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61份,收回557份,无效问卷14份,终有543份调查问卷纳入研究.中医护理特色主要体现在治未病、养生保健(85.63%)及辨证施护(71.45%)方面;影响中医护理开展的因素主要为中医知识缺乏(81.03%)、护理人力不足(52.3 0%)、缺乏积极性(47.7 0%);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主要有艾灸(81.03%),拔火罐(76.24%)、穴位按摩(71.45%)、穴位贴敷(66.67%)、刮痧(47.70%);健康教育形式主要为教育宣传栏(85.64%)、发放宣传资料(76.24%)、示范式教育(47.70%);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主要为中医护理知识不扎实(85.64%)、患者对疾病理解存在差异(66.67%)、科室发展不均衡(47.7 0%);培训方式主要有业务学习(90.42%)、西学中(47.7 0%)、三基考核(42.91%);中医护理教育培训存在问题主要有师资不足(71.09%)、教材缺乏(61.89%)、学习积极性低(57.09%);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开展的措施主要有建立护理培训计划(90.42%)、规范熟练中医操作(85.64%)、增加护理人力(76.24%)、提供必要的设备(71.09%)、增加经济投入(66.67%).结论:目前在二三级医院均开展中医护理工作,开展项目较多,但是在开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积极引导.

    作者:丁玉芬;王颖;张丽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湿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平补平泻针法组和温通针法组各35例,平补平泻针法组给予平补平泻针刺手法治疗,温通针法组给予温通针刺手法治疗.1个疗程(4周)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变化情况,并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温通针法组为88.6%,平补平泻针法组为68.6%,温通针法组的疗效优于平补平泻针法组(P<0.05);2)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6、IL-8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温通针法组下降较平补平泻针法组明显(P<0.05).3)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通针法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温通针法能有效降低(IL-6、IL-8)炎性反应表达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允娜;牛崇信 刊期: 2017年第05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护理过程中使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中医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血糖水平和糖尿病足神经筛查评分情况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和糖尿病足神经筛查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神经功能,能提高降糖治疗效果.

    作者:陈秀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西部中医药杂志

西部中医药杂志

主管: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中医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