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放;郭淳;郑思思;彭筱娴;刘晓峰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膝骨关节炎早、中期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在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萘普生缓释胶囊治疗.比较2组患者Lequesne评分及VAS评分改善情况,同时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equesne评分及VA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6周后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KOA有长效止痛作用,疗效优于硫酸氨基葡萄糖联合萘普生缓释胶囊.
作者:辛卓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将恶性肿瘤长期化疗并进行PICC置管术的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盲穿组(A组)、超声引导下穿刺组(B组)、静脉造影引导及连续X线透视辅助穿刺组(C组),每组50例,各组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3项瓣膜式4F PICC导管.结果:一次置管成功率A组为72%,B组为90%,C组为92%,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P>0.05).A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B组为8%,C组为2%,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B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C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P>0.05);置管操作时间A组为(12.8±3.1)min,B组为(8.4±1.2)min,C组为(5.2±2.1)min,A、B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造影引导X线透视辅助下PICC置管术一次置管成功率与超声引导下无差别,但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操作时间.
作者:陈洁;李双喜;党磊;宋来昌;杜静媛;薛四倩;李佩佩;甘培英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兔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健康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24只,取膝关节软骨组织并建立兔膝软骨细胞体外培养体系,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软骨细胞2-5代的增长曲线;采用梯度时间法优化丹参注射液干预软骨细胞活性的时效及量效关系;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l-2)、Bax的表达.结果:第2-5代细胞的增殖曲线趋势:第1天各代细胞光密度值(OD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第2天增殖缓慢,第3天增殖逐渐加快,第4天进入生长期,第5、6天增殖变慢,第7、8天增殖进入平台期,第9、10天增殖抑制.OD值随细胞传代,呈减低趋势,第1、3代OD值高于第4、5代,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时效关系:2组干预24小时OD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48小时OD值中剂量组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72、96小时OD值中剂量组大于对照组(P<0.01),中剂量组干预72小时OD值显著大于24、48、96小时(P<0.05),故选择细胞干预72小时作为以后实验检测时间点.量效关系:第3代软骨细胞用不同丹参注射液终浓度的10%FBS DMEM溶液干预,干预前细胞OD值没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72小时后,400、200、100、50、25μg/L浓度细胞的OD值显著大于0μg/L浓度的OD值(P<0.01);50μg/L浓度的OD值显著大于400、200、100、25μg/L浓度的OD值(P<0.01);100μg/L浓度的OD值显著大于400、200、25μg/L浓度的OD值(P<0.01);100μg/L与50μg/L比较细胞OD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Bcl-2、Bax表达:诱导凋亡的第3代软骨细胞,加丹参注射液干预24小时后,细胞Bax表达中、高剂量组小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小于低剂量组(P<0.05);细胞Bcl-2表达中、高剂量组大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组大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能抑制软骨细胞调亡;可能通过下调软骨细胞促凋亡因子Bax的基因表达,上调软骨细胞促凋亡因子Bcl-2的基因表达,抑制软骨细胞线粒体调亡通路的信号转导实现.
作者:段洪超;王庆超;张杰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痹愈风汤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柳氮磺吡啶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治疗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清痹愈风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功能指数(BASFI)及中医证候积分,同时检测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A(IgA)等.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和79.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治疗后BASDAI、BASFI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减少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3)治疗前后2组CRP、ESR及IgA水平均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自拟清痹愈风汤联合西药可显著缓解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脊柱关节功能.
作者:连云;张建华;叶瑜娜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少腹逐瘀汤加味结合分期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远期及近期疗效以及对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予少腹逐瘀汤加味结合分期埋线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患者用药前后及随访期(疗程结束后3月)痛经症状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并应用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结果: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优于对照组的75.6%(P<0.01);2)随访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优于对照组的40.0%(P<0.01);3)3疗程后及随访期治疗组在痛经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1),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4)治疗组雌二醇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P<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孕酮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P<0.01),而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少腹逐瘀汤加味结合分期埋线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布洛芬,可能是通过调整卵巢雌、孕激素水平,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作者:和丽娟;区淑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利用频数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治疗干眼症的中药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医药治疗干眼症有关古医籍和现代文献报道,摘录中药治疗干眼症的条文,统一标准化命名中药,建立数据库,进行归纳、分类、整理.结果:共涉及方剂75首,中药164味.1)频次:按频次排序,前10位的药味依次是甘草、枸杞子、熟地黄、麦冬、菊花、当归、白芍、茯苓、牡丹皮、玄参;前10位的中药类别依次是补阴药、补气药、补血药、发散风热药、清热凉血药、清热泻火药、利水消肿药、清热燥湿药、活血调经药、利尿通淋药.未使用祛风湿类药、驱虫药和涌吐药.2)聚类:所有药物频次总计695次,频次≥8次以上的23种药物经过聚类分析显示,古今用药四气偏向不明显,大多味甘,归肝、肾、心经,功效大多涉及滋阴、补血、明目、止痛等作用,兼顾清热、除湿、活血、疏肝等作用.结论:利用频数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可较好地挖掘中医治疗干眼症的用药规律,并能结合临床,建立假说,指导用药,但更全面更确切的用药经验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文瑾;谢琳;刘勤;白惠玲;王虎平;吴红彦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软件分析防治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药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收集自建库至2016年防治髋、膝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新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67个中药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30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防治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方药以桃红四物汤、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以益气活血药为主.该研究结果对防治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组方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陈能;许学猛;刘文刚;陈国材;缪忠绿;许光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蜡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的康复作用.方法:将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蜡疗组各50例,考察2种护理方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踝关节活动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踝关节疼痛缓解时间、程度、关节恢复功能位、站立时负重的程度等蜡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效率蜡疗组为98%,常规组为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蜡疗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踝关节活动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作者:袁秀芳;孙海霞;马岩霞;王玉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儿开胃增食合剂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脾胃不和型厌食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各40例,治疗4个疗程.观察各组患儿治疗前后全血微量元素、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儿的全血微量元素治疗后均升高,治疗组升高为明显;3组患儿的症状积分均减少,治疗组减少明显,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82.5%、80.0%.结论:小儿开胃增食合剂能够纠正脾胃不合型小儿的脾胃功能,是治疗小儿脾胃不和型厌食症的有效方剂.
作者:高汉媛;王维红;王继芳;李小芹;史正刚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成软骨细胞瘤(CB)的影像学表现,观察影像学表现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CB影像学资料,21例均有X线平片,其中19例为CT扫描,12例为MRI检查.结果:21例影像学资料中,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者20例,病灶周围硬化边15例,病灶内明显斑点、斑片状及环状、半环状钙化10例.19例CT扫描均显示明确的骨质破坏及硬化边,其中伴有明显的斑点、半环状斑片样钙化16例,骨膜反应5例,周围软组织肿胀11例.12例MRI检查显示边界清楚的长T1、长短混杂T2信号,7例可见明显骨髓水肿,9例可见邻近关节腔积液,3例显示骨膜反应,1例可见软组织肿块,增强3例强化较明显.结论:CB的影像学表现大多具有不同程度的特征性,综合分析X线、CT、MRI对CB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晓明;朱小忠;周晟;王闻奇;唐治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2级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血压2级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观察2组患者遵医行为、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满意度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行为、治疗护理后血压、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高高血压2级患者临床疗效及满意度,减少平均住院天数.
作者:赵雅欣;王淑娟;杨雪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山绿茶3种不同炮制品醇提物对正常小鼠糖耐量的影响;方法: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山绿茶3种不同炮制品(传统品、清炒品、阴干品)的高、中、低剂量组,探讨山绿茶3种不同炮制品醇提物对口服葡萄糖(Glu)致瞬时高血糖小鼠及腹腔注射肾上腺素(Adr)致瞬时高血糖小鼠糖耐量的影响.结果:山绿茶3种不同炮制品的醇提物对Glu性与Adr性高血糖小鼠血糖均有抑制作用.结论:山绿茶3种不同炮制品的醇提物对Glu性、Adr性高血糖小鼠的治疗机制可能与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有关.
作者:杨正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芪乌调脂颗粒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炎症介质、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索芪乌调脂颗粒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芪乌调脂颗粒组、阿托伐他汀组、芪乌调脂颗粒+阿托伐他汀组,除空白组外均给予高脂饮食喂饲4周,病理提示造模成功后按组别分别给予芪乌调脂颗粒、阿托伐他汀钙,连续给药8周,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光镜下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主动脉的表达情况.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hs-CRP水平明显上升,主动脉组织中MMP-9、VEGF阳性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芪乌调脂颗粒+阿托伐他汀组hs-CRP、MMP-9阳性反应降低,芪乌调脂颗粒+阿托伐他汀组VEGF阳性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阿托伐他汀组相比,芪乌调脂颗粒+阿托伐他汀组hs-CRP、MMP-9、VEG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乌调脂颗粒协同阿托伐他汀钙可通过降低炎症介质、基质金属蛋白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起到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的作用.
作者:于妍;杨阿妮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从卒中后便秘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研究及中医治疗与护理3方面入手对卒中后便秘的中医治疗及护理研究现状进行分析,为建立卒中后便秘的中医治疗及护理体系提供参考.
作者:魏秀花;王波;王守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茴香枳术汤对粘连性肠梗阻大鼠血浆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7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茴香枳术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给予相应药物治疗3天,末次给药后12小时后股动脉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IL-2、TNF-α.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IL-2含量、TNF-α水平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茴香枳术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浆IL-2含量、TNF-α水平显著下降(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中、低剂量组.结论:茴香枳术汤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作用机制与保护肠道微生态功能有关.
作者:朱晓铭;李亮;唐晓勇;陈玉庆;刘强光;郑君;乔登嫣;骆元斌;刘迎萍;屈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通过查阅近几年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关文献,总结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辨证分型以及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为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张志瑞;李喜香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应用于儿童急诊静脉留置针的成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急诊输液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1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常规护理+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观察2组患者护理效能评分及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安全质量风险优选指数(RPN)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后,研究组RPN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效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静脉留置针患儿实施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模式能有效降低风险,提高静脉导管护理效能及护理人员的满意率.
作者:陈小燕;黄中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从中医药面临的国内外囧与危、中医药的哲学与破囧杀危、中医药的起源与发展简史、中医药的多角度多方向分析、中医药的微假说、中医药的新生力量6方面入手探讨中医药辉煌的历史与目前的社会境遇.
作者:李强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中医护理优势,探讨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方向及措施,以促进中医护理向专科化方向发展.方法:通过对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进行文献检索,分析中医护理优势及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趋势.结果:共检索文献91篇,经查重、筛选,共纳入文献26篇,中医护理优势相关文献8篇,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文献18篇.结论:中医护理优势独特,发展空间广阔,且以专科化发展方向为趋势,但中医护理发展缓慢,思考中医护理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每位中医护理人应尽的责任.
作者:范东英;王颖 刊期: 2018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臭灵丹对人白血病K562和NB4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黄酮类成分.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法)测臭灵丹对K562和NB4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采用PI/Annexin-V双染色方法考察臭灵丹对K562和NB4的凋亡作用;运用大孔树脂、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臭灵丹对K562和NB4细胞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臭灵丹能剂量依赖性地诱导K562和NB4细胞的凋亡;从臭灵丹中分离得到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洋艾素、金腰乙素、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雷杜辛黄酮醇、芹菜素-7-O-β-D-葡糖糖苷、槲皮素.结论:臭灵丹具有抗K562和NB4细胞的作用,首次从臭灵丹中分离得到雷杜辛黄酮醇.
作者:韦孝晨;严彪;徐乃玉;李启润;张健 刊期: 201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