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允莲;王岩
目的 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葡萄糖大输液配伍后不溶性微粒数量的变化.方法 用微粒分析仪分别测定配伍前输液(5%葡萄糖注射液)及其与中药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附注射液、香丹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数目,并考察配伍后不同时间测得的微粒数.结果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数显著多于配伍前(P<0.01或P<0.05).结论 输液与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微粒数目明显增多,在临床应用中应重视此现象,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吴秀荣;林焕泽;李桃;杨华;黄群;蓝忠;陈建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医院抗骨质疏松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抗骨质疏松药的不同结构及作用机制进行分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分析法对2008年至2010年抗骨质疏松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骨质疏松药中,碳酸钙片迪巧于和钙尔奇-D用药频度高,双膦酸盐类增长迅速;唑来磷酸(择泰)日均费用高.结论 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对于促进合理应用及临床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月;邱新野;高振梅;刘泽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地诺前列酮栓用于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医院收治的单胎足月头位初产妇160例,均有临床引产指征,Bishop宫颈低于6分,随机分成两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催产素静脉滴注引产,治疗组给予地诺前列酮栓(欣普贝生)1枚置阴道后穹窿引产.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宫颈成熟、分娩效果、引产成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地诺前列酮栓用于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及引产有效、使用方便,可有效提高引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华春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2例.治疗组应用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对照组应用异环磷酰胺辅助化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化学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4.62%,治疗组为5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体生存期为1.8年,治疗组总体生存期为2.9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治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脱发、皮疹、呕吐、过敏等.结论 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卵巢癌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能忍受,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美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将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包括输液、静脉营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缓慢静滴,吗丁啉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7~10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观察组患儿平均日体重增长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干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郦江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 将72例患者(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B组予罗哌卡因重比重液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和肌松满意,A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好和肌松好,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
作者:顾旭华;王翠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择老年髋关节周围骨折患者11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56例.治疗组入院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量机械预防,低分子肝素采用腹壁皮下注射0.5 mL、每12 h给药1次,间歇充气加压装量采用双下肢交替使用、每天共6 h,连续14 d.对照组仅在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药物预防.动态观察凝血酶原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术后10 d进行深静脉血栓症状评估、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治疗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1.79%),对照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10.71%o结论髋关节周围骨折围手术期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获得持续、有效的抗凝效果,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作者:梁红海;冯文岭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提高医院门诊用药咨询服务质量,促进药学工作发展.方法 选取1 000例记录完整的门诊咨询记录,对用药咨询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咨询者中患者占84.60%,医务人员占15.40%;咨询内容以药物用法用量居多,其次为服药时间与饮食的关系、不艮反应及注意事项等.咨询的内容广泛且有意义.结论 用药咨询对于指导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赵大贵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缩小肌瘤利于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超过12孕周大小的患者153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于月经周期的第2天肌肉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月1次,共3个月.以术前未用曲普瑞林施行同样手术的大子宫肌瘤患者148例作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子宫肌瘤体积、术中平均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可明显缩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减少子宫血流,使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并改善贫血的相关症状.
作者:李玉虹;王仁;梁海霞;周建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儿男,7个月,体重9.5 kg,因间歇发热5 d,伴咳嗽4 d于2010年7月15日到我院儿科门诊就诊.体格检查示:体温39.9℃,心率、呼吸正常,肺部无罗音.血常规检查示血红蛋白133 g/L,白细胞5.9×109/L,中性粒细胞45.4%,淋巴细胞53.2%;衣原体、支原体抗体阳性.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
作者:刘俊;李蕊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3例孤立性脑转移瘤患者予以伽玛刀治疗,剂量曲线40%~70%,平均45.9%;周边剂量15.5~20.5 Gy,平均(18.1±2.8)Gy;中心剂量29~42 Gv,平均(38±5.6)Gy.伽玛刀治疗1 d后使用替莫唑胺单药化学治疗,平均剂量300 mg,每日1次,连用5 d为1个疗程,每4~5周重复1个疗程,共2~3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并给予脱水、支持对症治疗.在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肿瘤大小,并统计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情况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33例患者中,27例在治疗期间无颅内、外病灶进展,28例伴有神经症状者均得到缓解.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单纯颅内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6例,进展(PD)0例,有效率(CR+PR)为81.82%(27/33).一年生存率为60.61%(20/33),中位生存期13.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颅内肿瘤周边水肿和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反应,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结论 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峥;厉民;陈书达;金晓;周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患者1,男,41岁,体重65 kg,因消化道出血伴肝硬化入住我院消化科诊治.体格检查示体温37.2℃,脉搏88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00/76 mm Hg,神志清楚,身材消瘦,双肺听诊未见异常,心率88次/min,心律整齐,未闻病理性杂音.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既往药物过敏史不详.给予注射用硫普罗宁(海南利能康泰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0707221)0.2 g静脉滴注,在滴注液体75 mL左右时,患者感到恶心、呕吐,稍后诉视物模糊、胸闷、心慌、全身皮肤瘙痒,立即停用该组液体.
作者:杨宝;杨艳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观察贝伐单抗玻璃腔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76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38眼),观察组于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对照组行黄斑部激光光凝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视力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第4,8,12周时,观察组的视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近期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红;李蕾;邱红;傅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均采用阿立哌唑口服治疗,剂量10~30 mg/d,疗程为8周,根据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经8周的治疗,痊愈22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2,4,8周时PANSS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TESS评定不良反应,有3例出现嗜睡,2例出现心电图异常,2例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出现头痛,但程度均较轻,不需处理均可自行消失.结论 阿立哌唑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潘小儿;胡央儿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地佐辛硬膜外与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硬膜外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切皮前分别经硬膜外和静脉注射2.5 mg地佐辛,观察术中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情况.结果 两种注射途径均有预防牵拉反应的效果,但硬膜外注射组优良率高于静脉注射组(P<0.05);两组患者注射给药后脉搏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注射组不良反应较静脉注射组少.结论 地佐辛硬膜外和静脉注射均有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但硬膜外注射更安全、有效.
作者:刘冬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中常用的显影剂复方泛影葡胺与碘海醇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98例静脉肾盂造影患者(采用复方泛影葡胺显影剂者45例,采用碘海醇者53例)的一般资料、造影方法和不良反应.结果 采用复方泛影葡胺造影的45例患者中,出现毒副反应者39例(86.67%),其中第一级副反应31例(68.89%),第二级副反应5例(11.11%),第三级副反应3例(6.67%).采用碘海醇造影的53例患者中,出现毒副反应者有25例(47.17%),其中第一副反应22例(41.51%),第二级副反应3例(5.66%).结论 在静脉肾盂造影诊断中,应用碘海醇为显影剂的安全性优于复方泛影葡胺.
作者:将巨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45例,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药物常规治疗.经过治疗出院后,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纽约心脏学会分级Ⅰ~Ⅱ级.随访患者出院6个月、1年、2年后各种药物应用情况及应用剂量,同时记录6 min步行试验结果.记录随访患者心脏B超中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并记录患者2年内再次入院情况(入院次数).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或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达到应用靶剂量,或两者均达到靶剂量;B组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均未达到应用靶剂量.结果 对入选患者进行2年随访,卡托普利片、卡维地洛片剂量较出院时均有所上升,左室收缩末内径较出院时均有所下降,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有所上升.卡托普利片、卡维地洛片剂量达标率分别为31.72%和35.86%,两药剂量均达标率为15.86%.B组随访2年后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大于A组.与B组比较,A组左室射血分数较高,6 min步行试验结果较长,两年内再次入院次数较少.结论 加强心力衰竭患者随访的依从性,能大限度地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应用达到靶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芳;李维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医院门诊收治的274例急性胃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7例.治疗组给予门冬氨酸洛关沙星注射液0.4 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滴注庆大霉素注射液24万U,每日1次,疗程均为3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6%,明显高于对照组69.34%(P<0.05),且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为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不艮反应.结论 门冬氨酸洛美沙星注射液治疗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疗效好、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但18岁以下的患者禁止使用.
作者:陈志君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患儿10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症状相关指标及疗效.结果 治疗组咳嗽、咳痰、气喘、发热、肺部湿罗音等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82%,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肺炎的治疗中辅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综合治疗,是小儿肺炎首选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素芬;苏国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至2010年医院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不同剂量的妈富隆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清内分泌指标中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和孕酮(P)水平明显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控制出血时间平均为(14.21±2.15)h,而出血完全停止时间平均为(32.45±5.45)h,所有患者在服用妈富隆后48h均彻底止血,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3例,头晕4例,胃部不适2例,乳房疼痛3例,所有不良反应症状对症治疗后均消失.结论 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喻茂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