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学政;唐勇琛;吕建伟;陈惠红;陆玉婷
目的 观察特殊人群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进行药物流产的1 58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特殊人群设为观察组(340例),按照1:1随机选择普通早孕药物流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流产效果(胚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转为正常月经时间等)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 588例孕妇中,特殊人群340例(占21.41%),观察组和对照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88.82%和91.18%,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71%和30.2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胚囊排出时间(6.33±2.84)h,阴道出血量(97.34±12.68)mL,阴道出血时间(8.28±1.72)d,转为正常月经时间(28.28±5.02)d,与对照组的(5.41±2.77)h,(79.41±11.67)mL,(6.91±1.61)d,(25.28±3.04)d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危人工流产人群实施药物流效果满意,具有可行性.
作者:项秀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2例.治疗组应用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对照组应用异环磷酰胺辅助化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化学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4.62%,治疗组为5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体生存期为1.8年,治疗组总体生存期为2.9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治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脱发、皮疹、呕吐、过敏等.结论 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卵巢癌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能忍受,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美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建立赤芍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赤芍配方颗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赤芍配方颗粒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专属性强;芍药苷进样量在0.243~4.850μg之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7,平均回收率为102.11%,RSD为1.52%(n=6).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灵敏、简便、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赤芍配方颗粒的质量.
作者:张秀环;胡昌江;戴德蓉;冯健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联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予常规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予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4次/d),对照组用口服降血糖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并对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更佳(P<0.05),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独特作用;胰岛素除能降血糖外,还具有营养神经功能.
作者:何海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3例孤立性脑转移瘤患者予以伽玛刀治疗,剂量曲线40%~70%,平均45.9%;周边剂量15.5~20.5 Gy,平均(18.1±2.8)Gy;中心剂量29~42 Gv,平均(38±5.6)Gy.伽玛刀治疗1 d后使用替莫唑胺单药化学治疗,平均剂量300 mg,每日1次,连用5 d为1个疗程,每4~5周重复1个疗程,共2~3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并给予脱水、支持对症治疗.在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肿瘤大小,并统计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情况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33例患者中,27例在治疗期间无颅内、外病灶进展,28例伴有神经症状者均得到缓解.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单纯颅内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6例,进展(PD)0例,有效率(CR+PR)为81.82%(27/33).一年生存率为60.61%(20/33),中位生存期13.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颅内肿瘤周边水肿和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反应,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结论 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峥;厉民;陈书达;金晓;周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6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心力衰竭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片,规律服药12周.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心电图指标与药品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抗心律失常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源性猝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EVF)改善程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如改善心功能、降低心源性猝死、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活质量等,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可作为指导性用药.
作者:孟林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考察0~4℃,25℃和35℃条件下,阿扎司琼注射液与异环磷酰胺在生理盐水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阿扎司琼与异环磷酰胺的含量,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结果 0~4℃,25℃和35℃条件下,两种药物在生理盐水中配伍后,24 h内配伍液的外观澄清,未见气泡及颜色变化,pH及含量的无明显变化.结论 两种药物在生理盐水中24 h内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刘玉魁;赵作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不低于10 mmol/L],给予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根据FBG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治疗目标为5.5 mmol/L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好,低血糖发生率低,安全性好,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方案.
作者:傅海东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首次诊断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d口服.测定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水平,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 治疗1月后,两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血中LDL-C和hs-CRP、内皮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瑞舒伐他汀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中LDL-C和hs-CRP、内皮素水平,进一步降低血压.
作者:匡永东;吕良东;龚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医院行髋关节周围骨折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均分成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各50例.于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6 h内,低分子肝素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40 mg/d皮下注射,持续用药2周;利伐沙班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d口服,持续用药1周.于治疗第1周、第2周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16.00%),利伐沙班组发生深静脉血栓2例(4.00%),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崇武;毛建水;叶积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80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每次口服2粒(456 mg),每日3次,治疗3个月后改为每次口服1粒(228 mg),持续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肝脏B超影像图的变化.结果 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12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肝脏B超影像图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8.75%,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而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德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 将72例患者(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B组予罗哌卡因重比重液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和肌松满意,A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好和肌松好,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
作者:顾旭华;王翠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国内外丙型肝炎病毒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研发现状,笔者调研了国内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和已上市的蛋白酶抑制剂.目前仅有2种丙型肝炎病毒NS3/4A蛋白酶抑制剂上市,即2011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Vertex公司研发的药物Telaprevir和默克公司研发的药物Boceprevir.Telaprevir和Boceprevir需与目前的丙型病毒性肝炎标准疗法联合使用,临床治愈率高于标准疗法,Telaprevir的临床效果略微优于Boceprevir.部分处于临床开发状态的第2代蛋白酶抑制剂与Telaprevir和Boceprevir相比,在安全性、耐受性、服用便利性、疗效上更胜一筹.
作者:阿丽塔;刘晓婷;张玢;杜建;张燕舞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单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达高平面的时间均有明显差异(P<0.05),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以及完全恢复的时间则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腹肌松弛程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牵拉反应程度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麻醉,可有效缩短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使阻滞平面上移,延长持续镇痛作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世进;辛宗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45例,给予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螺内酯片、地高辛片等药物常规治疗.经过治疗出院后,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至纽约心脏学会分级Ⅰ~Ⅱ级.随访患者出院6个月、1年、2年后各种药物应用情况及应用剂量,同时记录6 min步行试验结果.记录随访患者心脏B超中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并记录患者2年内再次入院情况(入院次数).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应用情况分为两组,A组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或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达到应用靶剂量,或两者均达到靶剂量;B组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片)、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片)均未达到应用靶剂量.结果 对入选患者进行2年随访,卡托普利片、卡维地洛片剂量较出院时均有所上升,左室收缩末内径较出院时均有所下降,6 min步行试验结果均有所上升.卡托普利片、卡维地洛片剂量达标率分别为31.72%和35.86%,两药剂量均达标率为15.86%.B组随访2年后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大于A组.与B组比较,A组左室射血分数较高,6 min步行试验结果较长,两年内再次入院次数较少.结论 加强心力衰竭患者随访的依从性,能大限度地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应用达到靶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芳;李维琼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口服甲羟孕酮片,治疗组口服妈富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77.14%,治疗组有效率为98.5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控制出血和完全止血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妈富隆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蓝允莲;王岩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将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包括输液、静脉营养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红霉素缓慢静滴,吗丁啉口服或鼻饲给药,疗程7~10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观察组患儿平均日体重增长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吗丁啉干预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可促进胃肠动力,提高喂养耐受性,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郦江英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优化紫草喷雾剂的制剂工艺.方法 筛选制剂处方,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结果 佳制剂工艺为A3B2C3,即6%的95%乙醇,10%的1,2丙二醇,15%的聚乙二醇600;适宜制剂工艺为A1B2C1,即2%的乙醇,20%的1,2-丙二醇,5%的聚乙二醇600.结论 该制备工艺设备要求不高、操作简单、工艺稳定,适宜工业化生产.
作者:王柏桉;韩宪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部队驻训期间门诊用药的结构特点及趋势,以利更好地开展外训药材保障工作.方法 对2008年至2010年野外驻训期间门诊处方8 091张,采用以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野外驻训期间常用药为抗感染类、呼吸系统类、解热镇痛类、五官皮肤类及消化系统类药物,常用药物的用药频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大多数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在1.00左右.结论 应结合任务特点,加强外训期间重点药物的供应管理,并初步建立模块化保障体系,同时应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赵凯;刘龙友;汤迎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医院抗骨质疏松药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抗骨质疏松药的不同结构及作用机制进行分类,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用药频度分析法对2008年至2010年抗骨质疏松药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骨质疏松药中,碳酸钙片迪巧于和钙尔奇-D用药频度高,双膦酸盐类增长迅速;唑来磷酸(择泰)日均费用高.结论 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对于促进合理应用及临床监护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尹月;邱新野;高振梅;刘泽源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