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33例

王峥;厉民;陈书达;金晓;周佳

关键词:替莫唑胺, 伽玛刀, 孤立性脑转移瘤, 疗效,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3例孤立性脑转移瘤患者予以伽玛刀治疗,剂量曲线40%~70%,平均45.9%;周边剂量15.5~20.5 Gy,平均(18.1±2.8)Gy;中心剂量29~42 Gv,平均(38±5.6)Gy.伽玛刀治疗1 d后使用替莫唑胺单药化学治疗,平均剂量300 mg,每日1次,连用5 d为1个疗程,每4~5周重复1个疗程,共2~3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并给予脱水、支持对症治疗.在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肿瘤大小,并统计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情况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33例患者中,27例在治疗期间无颅内、外病灶进展,28例伴有神经症状者均得到缓解.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单纯颅内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6例,进展(PD)0例,有效率(CR+PR)为81.82%(27/33).一年生存率为60.61%(20/33),中位生存期13.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颅内肿瘤周边水肿和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反应,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结论 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轻.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见异物问题的生产工艺优化

    目的 找出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见异物不合格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工艺优化改进,提高其成品率.方法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工艺处方、设备人员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 工艺优化改进后,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成品的可见异物不合格率降低,产品成品率得到了提高.结论 工艺优化改进后,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可见异物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

    作者:张敏;翟灵妍;张太伦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野外驻训门诊用药量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部队驻训期间门诊用药的结构特点及趋势,以利更好地开展外训药材保障工作.方法 对2008年至2010年野外驻训期间门诊处方8 091张,采用以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野外驻训期间常用药为抗感染类、呼吸系统类、解热镇痛类、五官皮肤类及消化系统类药物,常用药物的用药频度呈逐年下降趋势,大多数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在1.00左右.结论 应结合任务特点,加强外训期间重点药物的供应管理,并初步建立模块化保障体系,同时应进一步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赵凯;刘龙友;汤迎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3种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 对奥美拉唑、泮托拉唑、法莫替丁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用药方案抽取奥美拉唑组62例、泮托拉唑组57例和法莫替丁组49例,比较3组溃疡的愈合、幽门螺杆菌的根治以及症状缓解等情况.结果 奥关拉唑、泮托拉唑和法莫替丁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5.48%,87.72%和73.47%.幽门螺旋杆菌根治率分别为93.2%,95.3%和87.1%.奥关拉唑和泮托拉唑在上腹痛、反酸嗳气、烧心等症状的缓解方面优于法莫替丁组.结论 泮托拉唑和奥美拉唑是治疗消化性溃疡比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李祥福;钟刚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76例

    目的 观察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至2010年医院收治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6例,根据患者病情使用不同剂量的妈富隆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的血清内分泌指标中促卵泡成熟激素(FSH)和孕酮(P)水平明显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控制出血时间平均为(14.21±2.15)h,而出血完全停止时间平均为(32.45±5.45)h,所有患者在服用妈富隆后48h均彻底止血,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恶心3例,头晕4例,胃部不适2例,乳房疼痛3例,所有不良反应症状对症治疗后均消失.结论 妈富隆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喻茂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赫赛汀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高表达晚期乳腺癌30例

    目的 观察赫赛汀治疗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高表达晚期乳腺癌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医院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使用赫赛汀静脉注射,3周方案为首周剂量8 mg/kg,之后每3周给药6mg/kg,坚持用药12个月;对照组使用卡培他滨治疗,2 500 mg/(m2.d),连续治疗2周后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患者根据情况连续治疗3~10个疗程.对患者进行良好护理,并观察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治疗组为86.67%,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过程中,有18例患者出现Ⅱ~Ⅲ度骨髓抑制,对症治疗后均在7 d内恢复正常,未导致严重并发症.结论 赫赛汀治疗HER-2高表达晚期乳腺癌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控,对患者加强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顾建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微剂量吗啡鞘内注射用于剖宫产镇痛40例

    目的 观察微剂量吗啡鞘内注射辅助镇痛用于剖宫产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足月妊娠剖宫产产妇120例,随机均分为A组、B组和C组,麻醉方式均为腰硬联合麻醉.药物为0.75%布比卡因1.2 mL+0.6 mL生理盐水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用硬膜外罗哌卡因镇痛.3组生理盐水内含吗啡剂量分别为A组0.12 mg、B组0.08 mg、C组0 mg(对照组).观察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4,8,12,24 h时镇痛效果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 A组、B组术后8 h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1),B组皮肤瘙痒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08mg吗啡鞘内注射辅助镇痛用于剖宫产,效果满意,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史迎春;蒋丽虹;杜剑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大剂量辛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二级预防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和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调整血压、血糖,应用阿司匹林、活血化瘀药、脑保护药等.常规剂量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d,大剂量组口服辛伐他汀40mg,均1次/d,长期服用.结果 大剂量组近期总有效率为91.67%,与常规剂量组的93.33%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7.23±7.34)月,大剂量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复发次数为(2.02±0.39)次,死亡率为5.00%,明显均低于常规剂量组的复发次数(3.45±0.56)次和死亡率15.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者.结论 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中,应用他汀类药物临床有效,特别是大剂量辛伐他汀更加有效,且安全性好.

    作者:周杭丽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80例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80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每次口服2粒(456 mg),每日3次,治疗3个月后改为每次口服1粒(228 mg),持续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及肝脏B超影像图的变化.结果 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12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肝脏B超影像图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8.75%,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减轻肝脏脂肪沉积.而且无明显副作用,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黄德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特殊人群早期妊娠实施药物流产340例

    目的 观察特殊人群早期妊娠药物流产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行性.方法 选择拟进行药物流产的1 588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特殊人群设为观察组(340例),按照1:1随机选择普通早孕药物流产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流产效果(胚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转为正常月经时间等)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1 588例孕妇中,特殊人群340例(占21.41%),观察组和对照组完全流产率分别为88.82%和91.18%,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4.71%和30.2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胚囊排出时间(6.33±2.84)h,阴道出血量(97.34±12.68)mL,阴道出血时间(8.28±1.72)d,转为正常月经时间(28.28±5.02)d,与对照组的(5.41±2.77)h,(79.41±11.67)mL,(6.91±1.61)d,(25.28±3.04)d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危人工流产人群实施药物流效果满意,具有可行性.

    作者:项秀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曲普瑞林应用于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153例

    目的 观察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缩小肌瘤利于手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子宫肌瘤超过12孕周大小的患者153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前于月经周期的第2天肌肉注射曲普瑞林3.75 mg,每月1次,共3个月.以术前未用曲普瑞林施行同样手术的大子宫肌瘤患者148例作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子宫肌瘤体积、术中平均出血量及血红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切除术前应用曲普瑞林,可明显缩小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减少子宫血流,使术中出血量明显下降;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并改善贫血的相关症状.

    作者:李玉虹;王仁;梁海霞;周建兴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贝伐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38例

    观察贝伐单抗玻璃腔内注射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6例(76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38眼),观察组于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对照组行黄斑部激光光凝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的视力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后第4,8,12周时,观察组的视力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近期疗效显著,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红;李蕾;邱红;傅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麻醉36例

    目的 评价下肢骨折手术老年患者应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 将72例患者(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A组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B组予罗哌卡因重比重液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和肌松满意,A组阻滞完善时间、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延长,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 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等比重液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好和肌松好,感觉阻滞维持时间长,临床效果更具优越性.

    作者:顾旭华;王翠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不同溶出介质的多条溶出曲线评价盐酸普萘洛尔片内在质量

    目的 测定21个厂家生产的盐酸普萘洛尔片在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度,通过溶出曲线来评价药品内在质量.方法 在4种溶出介质中,采用桨法进行溶出度试验,使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曲线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与结论各厂家产品溶出行为差别较大,产品质量存在差异.

    作者:刘海涛;王俊秋;余立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联合门冬胰岛素(诺和锐)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7例),两组均予常规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支持对症处理,治疗组予甘精胰岛素加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4次/d),对照组用口服降血糖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并对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进行对比.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更佳(P<0.05),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独特作用;胰岛素除能降血糖外,还具有营养神经功能.

    作者:何海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TEC与CEF化学治疗方案对术后乳腺癌的疗效对比

    目的 对比观察临床应用TEC方案与CEF方案治疗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3年4月至2010年6月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380例,分为TEC组(n=85)与CEF组(n=295),评价两组疗效并观察毒性反应.结果 TEC组总有效率为87.06%,CEF组总有效率为53.90%(P<0.05);TEC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1.86%,显著高于CEF组的76.61%(P<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脱发、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心脏毒性和肝功能异常,程度均较轻,均能耐受.结论 TEC方案的疗效更显著,可作为乳腺癌的常规新辅助化学治疗方案.

    作者:鲍新洲;金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喜疗妥软膏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86例

    目的 观察喜疗妥软膏联合50%流酸镁湿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72例液体外渗出现局部组织肿胀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用喜疗妥软膏外涂肿胀部位,对照组用50%硫酸镁10 mL+50%葡萄糖注射液20 mL湿敷.结果 经过积极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痊愈33例(38.37%),显效26例(30.23%),有效23例(26.74%),总有效率达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74.4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14.68,P<0.05).结论 科学的护理方法配合喜疗妥外敷治疗液体外渗,起效快、治愈率高、总有效率明显,且喜疗妥软膏渗透性强、药性温和、无刺激性、使用方便、家长易接受,是治疗输液外渗的高效、价廉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敏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33例

    目的 观察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3例孤立性脑转移瘤患者予以伽玛刀治疗,剂量曲线40%~70%,平均45.9%;周边剂量15.5~20.5 Gy,平均(18.1±2.8)Gy;中心剂量29~42 Gv,平均(38±5.6)Gy.伽玛刀治疗1 d后使用替莫唑胺单药化学治疗,平均剂量300 mg,每日1次,连用5 d为1个疗程,每4~5周重复1个疗程,共2~3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变化情况,并给予脱水、支持对症治疗.在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脑MRI,观察肿瘤大小,并统计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情况和中位生存期.结果 33例患者中,27例在治疗期间无颅内、外病灶进展,28例伴有神经症状者均得到缓解.伽玛刀治疗结束后3个月单纯颅内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6例,进展(PD)0例,有效率(CR+PR)为81.82%(27/33).一年生存率为60.61%(20/33),中位生存期13.6个月.不良反应主要是颅内肿瘤周边水肿和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反应,多为Ⅰ~Ⅱ度,无Ⅳ度不良反应.结论 替莫唑胺配合伽玛刀治疗孤立性脑转移瘤的疗效好,且不良反应轻.

    作者:王峥;厉民;陈书达;金晓;周佳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玉软坚片中栀子苷含量

    目的 建立金玉软坚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12:8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8 am,柱温40℃.结果 栀子苷质量浓度在14.96~74.8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3%,RSD=1.50%(n=6).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适用于金玉软坚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茉;亓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我院13000张门诊处方点评与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医院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和用药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抽取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医院门诊处方13 000张,对相关指标进行回顾性定量评价与分析.结果 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由2.82种降为2.15种,抗茵药使用率由33.30%降至27.20%,注射剂使用率由23.00%降至16.10%,不合理用药比例由10.70%降至6.30%.结论 采取多种处方点评干预措施后,合理用药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作者:晏远智;马雅妮 刊期: 2012年第07期

  • 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妇科恶性肿瘤52例

    目的 观察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6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04例,随机分成两组,各52例.治疗组应用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对照组应用异环磷酰胺辅助化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化学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4.62%,治疗组为5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体生存期为1.8年,治疗组总体生存期为2.9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学治疗毒副反应主要为血液学毒性、脱发、皮疹、呕吐、过敏等.结论 紫杉醇辅助化学治疗卵巢癌临床疗效好,毒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能忍受,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马美芬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