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陈波;赖星

关键词:参附注射液, 肝脏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摘要: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分为参附组、对照组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参附组在获取供肝前经腰静脉灌注参附注射液(2mL/100 g),对照组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模型组不予处理.光镜观察术后180 min肝脏病理学变化.分别于肝移植完成后0,60,180 min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 再灌注180 min后,参附组病理损害程度较对照组和模型组轻;再灌注60 min和180 min后,参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通过降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牛黄宁宫片治疗精神分裂症65例

    目的 观察牛黄宁宫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30例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丁二酸洛沙平胶囊治疗,治疗组应用牛黄宁宫片和小剂量丁二酸洛沙平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0周.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0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7.69%,对照组为84.6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应用牛黄宁宫片治疗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牛黄宁宫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好等优点,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杨伟芳;陈统献;褚文浩;鲍佑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2009至2010年我院病区口服中成药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住院患者口服中成药的使用情况,为其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数据库,对2009至2010年住院患者口服中成药情况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法,计算药品的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结果 恒古骨伤愈合剂、扎冲十三味丸、鲜益母草胶囊应用较广泛.结论 该院口服中成药使用基本合理,并在骨伤愈合及妇产科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合理用药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作者:洪莹;毛亚俊;王珍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氨溴索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同给药途径辅助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a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对纳入不同给药途径的盐酸氨溴索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并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报道,所有文献质量均为C级.共收入受试者1 244例,其中静脉滴注组575例,吸入给药组487例,联合给药组(静脉滴注+吸入)18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吸入和静脉滴注比较:总有效率[RR=1.06,95%CI(0.98,1.16)]、肺部罗音消失时间(MD=-0.40,95%CI(-1.27,0.46)]和平均住院日[MD=-0.20,95%CI(-0.50,0.1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吸入和联合比较:总有效率[RR=0.90,95%CI(0.83,0.97)]、肺部罗音消失时间[MD=0.73,95%CI(0.08,1.38)]和平均住院日[MD=0.63,95%CI(0.26,1.00)]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静脉滴注和联合比较:总有效率[RR=0.90,95%CI(0.84,0.97)]、肺部罗音消失时间[MD=0.76,95%CI(0.21,1.31)]和平均住院[MD=1.10,95%CI(0.25,1.95)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当前国内证据,对于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辅助治疗,氨溴索吸入和静脉滴注给药疗效相当,且从雾化吸入注射液的安全性和用药合理性考虑,不推荐选用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吸入给药.

    作者:林意菊;杨林;周俊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我院114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电话随访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病药物治疗引起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对2002至2008年中国期刊数据库及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医药杂志进行检索后作为信息源,并通过医院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调查验证,记录患者服药后出现的情况,对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114例老年患者,其中16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结论 老年慢性病患者往往身患几种疾病,加之长期联合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因此,应提醒老年患者科学合理使用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潘文杰;易林高;陈晓孩;蔡啸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胰岛素和亚硒酸钠佳配比组方研究

    目的 确定普通胰岛素与亚硒酸钠降血糖作用的佳组方配比.方法 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联合高糖高脂饲养的大鼠模型,以血糖降低百分率为考察指标,根据权重配方法设不同配比组方6组,分析结果得出佳理论配比,并进一步做确证性试验考察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 胰岛素与亚硒酸钠对血糖的控制为协同作用,二者比例为1 U:5μg时可显著降低血糖.结论 胰岛素和亚硒酸钠的佳配比为1 U:5μg.

    作者:陈莉娜;蔡玉龙;吕娟;曾爱国;袁秉祥;王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6例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服氟沙坦片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对照组43例仅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观察两组的降压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的降压总有效率为72.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1.16%(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降压效果明显,且可保护肾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

    目的 观察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常规使用复方丹参、胞磷胆碱、拜阿司匹林等活血化瘀、神经营养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再给予丁苯酞胶囊200 mg/次,3次/d,疗程为20 do观察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评判疗效.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s-CRP显著下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口服丁苯酞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减低芡性反应,改善预后且安全有效.

    作者:王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三联抗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50例

    目的 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三联抗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1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氯吡格雷片75 mg/d,连用30 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4 000 U.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用丹红注射液30mL静脉滴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2.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67%(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现4例有出血现象,但均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丹红注射液联合三联抗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超岚;梁亚非;钟忆周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鹿瓜多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15例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鹿瓜多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至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鹿瓜多肽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15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与结论鹿瓜多肽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李文杰;李小云;范雪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分为参附组、对照组和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参附组在获取供肝前经腰静脉灌注参附注射液(2mL/100 g),对照组注入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模型组不予处理.光镜观察术后180 min肝脏病理学变化.分别于肝移植完成后0,60,180 min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 再灌注180 min后,参附组病理损害程度较对照组和模型组轻;再灌注60 min和180 min后,参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通过降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作者:陈波;赖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益母草注射液预防阴道分娩出血和促子宫复旧100例

    目的 观察益母草注射液用于预防阴道分娩中产时、产后出血和促子宫复旧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例阴道分娩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0 mg,以后每12 h肌肉注射1次,共6次;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以后每12 h肌肉注射1次,共6次.观察两组产时、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例数,以及产后子宫宫高下降、产后宫缩痛和恶露持续时间.结果 试验组产时、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产后子宫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产后宫缩痛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阴道分娩中,益母草注射液在预防和减少产时、产后出血、促子宫复旧上显示出了良好的作用,效果明显优于缩宫素,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陈雪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35例

    目的 研究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0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和酶学指标变化以及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肌酐水平和酶学指标均有明显下降,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62.86%和37.14%,试验组的治愈率和病死率分别为82.86%和1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在早期应用可保护百草枯对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降低急性百草枯中毒的病死率.血必净联合血液灌流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有较好的疗效,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金礼通;朱后飞;黄桔秀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盐酸金刚烷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血药浓度

    目的 建立灵敏、快速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盐酸金刚烷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血药浓度.方法 以非那雄胺为内标物,采用C18柱,水(舍0.5‰甲酸)-乙腈-甲醇(18:32:50)为流动相,1 mL血浆样品经液液萃取后,电喷雾离子化源,选择性正离子反应监测.结果 盐酸金刚烷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分别在3.9~375.0 ng/mL和0.2~19.2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盐酸金刚烷胺低、中、高浓度测定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106.4%,94.9%和93.1%;日内RSD分别为2.6%,3.2%和4.1%;日间RSD分别为4.3%,5.4%和5.6%;低定量限为3.9 ng/mL,RSD为3.1%.马来酸氯苯那敏低、中、高浓度测定的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8.9%,97.9%和101.8%;日内RSD分别为8.5%,8.0%和4.1%;日间RSD分别为6.9%,5.5%和5.6%;低定量限为0.2 ng/mL,RSD为1.7%.结论 所建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适合测定盐酸金刚烷胺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血药浓度,可用于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聂朝霞;李健和;彭词艳;易利丹;曾小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21例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与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医院收治的NAFL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运动与膳食干预,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易善复)每次1粒,每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每次5粒,每日3次.3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和观察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24%(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代)、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Ⅲ型前胶原(PⅢ)、透明质酸(H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备项生化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正化瘀胶囊治疗NAFL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增强抗肝纤维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利萍;陆新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呫吨酮类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呫吨酮是含氧杂环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与其三环骨架和骨架上取代基团的性质和位置有关.该文总结了一系列天然与合成的呫吨酮类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并且阐述了部分重要的抗肿瘤机制,详细介绍了一些呫吨酮类衍生物的抗肿瘤及其对靶点的作用,尤其是对蛋白激酶C调变作用的研究;还列举了部分具有癌症治疗效果的呫吨酮类化合物,包括DMXAA、普梭草素、芒果苷、降阿赛里奥、曼果斯廷等.

    作者:赵建萍;吴玮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清热利湿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建立清热利湿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萆薢、黄柏、赤芍和王不留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 在选定的薄层色谱条件下,层析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含量测定时,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在0.010 5~0.105 0 g/L范围内(r=0.999 4)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46%,RSD为1.32%(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较好地控制该制剂质量.

    作者:马玲;陈师农;张毅;吴义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93例

    目的 观察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8至2009年医院新生儿科新生儿黄疸患儿186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在时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每天胆红素下降、降至正常水平所需时间及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儿每天胆红素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胆红素下降至正常参考值(102.6 μmol/L)所需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茵栀黄口服液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素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用银杏达英注射液20 mL,对照组患者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停用1周后再用1个疗程.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并随访1年观察有无复发.结果 在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改良巴氏指数量表(BI)、血液流变学、复发率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达莫注射渡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迅速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态、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理想治疗用药,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刘辉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西部地区某医院2010年度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西部地区某医院2010年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分布及病原茵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对医院2010年临床科室6 736份送检标本中培养分离出的1 381株(20.50%)条件致病菌进行分析.结果 1 381株临床分离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占27.95%,革兰阴性杆菌占61.6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占10.38%和6.63%;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具有很好的敏感性.在革兰阴性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茵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分别占20.27%和8.39%;在非发酵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常见,绝大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具有很好的敏感性.结论 细菌耐药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日趋严重,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和掌握细菌耐药性变迁动态,对于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有效控制院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斌;张琴;张敏;杨友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硫糖铝联用黄连素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94例

    目的 探讨硫糖铝和黄连素联合应用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的慢性顽固性胃炎患者94例,改用硫糖铝和黄连素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变化、用药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的有效率.同时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所有22例幽门螺旋杆茵阳性患者有16例转阴,幽门螺旋杆菌转阴率为72.73%;治疗过程中出现2例便秘,1例口干;治疗后58例痊愈,30例治疗显效,6例治疗无效,总有效率为93.62%;1年后有4例复发,1年复发率为4.26%.结论 应用硫糖铝和黄连素联合治疗慢性顽固性胃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复发率低,可作为慢性顽固性胃炎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根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