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玉;马 强;赵晓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58例,按照入院日期分为2组,单日为观察组,双日为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100μg静脉注射,继而以25μg/h持续静脉滴注24~48 h,洛赛克40mg静脉注射,2次/d;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首剂10U,继而给予0.2~0.4 U/min持续静脉滴注12 ~24 h,总剂量30 U,在此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10mg+ 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10~ 20μg/min,治疗2d.比较两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3.8±2.2)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1% (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显著、快速、安全,适用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婉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术前肱动脉插管灌注化学治疗增加乳腺癌保乳机会的效果.方法 将60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术前行肱动脉插管乳腺区域灌注化学治疗30例(动脉组),术前全身静脉化学治疗30例(静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组织学疗效、对化学治疗的毒副反应以及保乳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脉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静脉组的60.00%(P<0.05),患者恶心、呕吐等化学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较静脉组低,保乳率明显高于静脉组.结论 术前肱动脉插管灌注化学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局部药物浓度,从而有效杀死癌细胞、缩小病灶、降低乳腺癌临床分期,为乳腺癌保乳手术创造了机会.
作者:张 松;冯 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金蒿滴丸的佳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丸中一枝蒿酮酸的含量.结果 确定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1∶2,药液温度85℃,滴速40滴/min,滴距8cm;一枝蒿酮酸质量浓度在9.72~77.7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0%,RSD为0.56%(n=9).结论 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
作者:薛桂蓬;顾政一;张 洁;邢建国;王云飞;于 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25μ/h微量泵静脉注入.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在疗程第3天、第5天肌酸激酶水平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更好地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胡满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依诺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1999年至2010年国内医药学期刊中有关依诺沙星致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依诺沙星所致不良反应199例,其中180例(90.45%)患者是通过静脉途径给药;不良反应以心血管系统损害多,有66例(33.17%),其次为皮肤及附件损害54例(27.14%),过敏性休克8例(4.02%);11例属于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应重视依诺沙星引起的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安秀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小儿肠胃康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小儿肠胃康颗粒中鸡眼草、赤芍、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同时测定芍药苷和甘草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0.1%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和250nm.结果 TLC法能鉴别出鸡眼草、赤芍、甘草.芍药苷与甘草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9~174μg/mL(r2=1.0000)和1.3~79μg/mL(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5%和98.38%,RSD分别为1.55%和1.27%(n=6).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小儿肠胃康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临科;吴永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口服氟康唑胶囊,临睡前于阴道深处放置制霉菌素阴道泡腾片;对照组仅给予硝酸咪康唑栓(达克宁栓)阴道放置.两组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治疗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氟康唑联合阴道放置制霉菌素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陈亚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桂丹莪棱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桂丹莪棱口服液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桂丹莪棱口服液中阿魏酸进样量在0.0124~0.2477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为0.84%(n=9).结论 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邓松岳;王伟丽;朱明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骨痛宁胶囊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骨痛宁胶囊中的红花、大黄、赤芍分别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均能检出红花、大黄、赤芍药材,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且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方法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美善;马德宁;具善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年至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反应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性反应文献13篇,14例.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较为多见.结论 骨瓜提取物注射剂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骨瓜提取物注射剂自身因素是导致过敏性休克主要原因,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作者:李文杰;李小云;范雪亮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与药物治疗木僵状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52例木僵状态住院患者,MECT治疗组(观察组)30例,药物治疗组(对照组)22例,疗程均为14d,MECT疗程结束后以药物维持治疗.结果 两组显效率相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mECT治疗木僵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兰智勇;胡伟明;谭素仙;张 驰;周波;高晓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绝经后首次取器失败者宫内节育器取出更安全、快捷的方法.方法 选择2002年3月至2011年6月医院门诊绝经后首次取器失败者178例,用卡前列甲酯栓1枚置入阴道后穹窿、2h后在腹透引导下取器96例作为研究组,直接腹透引导下取器8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成功率、术后出血及腹痛情况.结果 研究组取器成功率100.00%,对照组仅80.49%,术后出血时间及腹痛发生率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绝经后首次取器失败者取器前2h应用卡前列甲酯栓置入后穹窿,然后在腹透引导下取器,定位准确,安全性高,可提高取器成功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谢惠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测定盐酸丁咯地尔亲水凝胶骨架缓释片中主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C18柱(250mm×4.6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282 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0 ℃,进样量为20μL.结果 盐酸丁咯地尔进样量在1.042 ~6.252μg(r =0.9997)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0.34%,RSD=1.71%(n =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红爱;徐冀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在泪道引流管植入术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将65例(78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实行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组33例(40眼)先将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注入泪道并留置,植入引流管后再注入.对照组仅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结果 治疗组治愈37眼,治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1%( P<0.05),且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在泪道引流管植入术中可起到重要作用,提高了疗效.
作者:江 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复方利福平散局部外用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压疮患者63例,分为治疗组32例用复方利福平治疗,对照组31例用常规疗法.比较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达90.63%,远高于对照组的4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福平散可增强抗菌活性,有效控制感染,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压疮创面愈合.
作者:彭 青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炎琥宁与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浓度,将炎琥宁分别与青霉素、头孢呋辛、丁胺卡那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甲硝唑配伍后,观察药液外观改变,并测定配伍后不同时间混合液的pH和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结果 炎琥宁与青霉素、头孢呋辛、甲硝唑配伍后在室温条件下放置6h,外观、含量和pH均无明显变化,但与丁胺卡那霉素、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混合后容易产生白色混浊、沉淀.结论 炎琥宁可与青霉素、头孢类及甲硝唑配伍静脉滴注;但与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有明显的配伍禁忌.
作者:曾 翠;庄再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对口腔正畸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布洛芬组、阿司匹林组、扑热息痛组,各30例;通过1 00mm视觉模拟评量表对患者4d内的疼痛水平(咬(牙合)痛)进行评分,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空白组疼痛水平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各药物治疗组之间疼痛水平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布洛芬镇痛效果比其他药物相对较好.结论 空白组所有时段的正畸疼痛均明显大于药物治疗组,所有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正畸疼痛均有明显缓解,布洛芬组疼痛缓解较阿司匹林组、扑热息痛组相对明显,但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左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法 总结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不合理用药医嘱,并归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用药医嘱计1 559份,分别为溶剂选择、药物用量、药物用法、配伍禁忌、医嘱录入错误、中西药合用等不合理.通过干预,医师纠正1 502份,纠正率96.34%.结论 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审核医嘱,可以有效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王向东;杨嘉玲;汤 颖;刘 佳;李嘉茵;刘翠华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发挥临床药师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治疗,充分考虑药物和患者因素,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结果 药师对药源性肝损伤的预防、诊断和药物治疗有了实际体验,加深了理解,增长了知识.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既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也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
作者:李蓉蓉;宋小骏;倪江洪;周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