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爱;徐冀文
目的 观察口服吡格列酮胶囊治疗糖耐量减退患者的有效性及其转归.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及门诊发现的糖耐量减退患者60例,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吡格列酮胶囊15mg,每日1次.治疗2年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改变,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进展和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逆转为正常血糖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进展为2型糖尿病者更少,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脂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口服吡格列酮较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减退更有效,依从性高.
作者:蓝 晨;阮冬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肿胀麻醉技术在微创法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4例微创法腋臭根治术患者,其中治疗组34例向手术区注入适量局部麻醉肿胀液后再实施手术,并与同种手术而未注射局部麻醉肿胀液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优势和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1~3 d疼痛减轻,术后局部淤血、红肿发生率都较低.结论 术中局部注射肿胀液能明显减轻术中出血、术后早期疼痛及减少术后局部淤血、红肿的发生率.
作者:魏小华;李春永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匹维溴铵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96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匹维溴铵与微生态制剂组34例,给予匹维溴铵50mg,每日3次及微生态制剂3片,每日3次;单用匹维溴铵组32例,口服匹维溴铵50mg,每日3次;单用微生态制剂组30例,口服微生态制剂3片,每日3次.治疗4周后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联合匹维溴铵与微生态制剂组总有效率为91.18%,单用匹维溴铵组总有效率为75.00%,微生态制剂组总有效率为66.67%,联合用药组与单用匹维溴铵组及单用微生态制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药物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整个疗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结论 匹维溴铵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肖记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桂丹莪棱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桂丹莪棱口服液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桂丹莪棱口服液中阿魏酸进样量在0.0124~0.2477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为0.84%(n=9).结论 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邓松岳;王伟丽;朱明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及维持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34例经临床确诊为糜烂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2次,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治疗8周;8周后,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1次,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维持24周.B组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2次,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治疗8周;8周后,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1次,维持24周.C组:予法莫替丁20mg,每天2次,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治疗8周;8周后,予法莫替丁20mg,每天1次,维持24周.比较3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能有效缓解反流症状(P<0.05),降低食管炎症分级(P<0.01),效果优于法莫替丁(P<0.05).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00%和6.7%,与单用雷贝拉唑组(97.8%,17.8%)和单用法莫替丁组(86.3%,34.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和维持治疗糜烂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袁 斌;张敬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规范并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减少药房退药.方法 对医院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处方,按照退药原因、科室及退回药品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 237张退药处方中,医师处方原因473张,占38.24%;患者原因398张,占32.17%;药品不良反应原因273张,占22.07%;药房原因93张,占7.52%.结论 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同时加强与药师及患者之间的沟通.药剂人员应注重药物咨询,向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尽量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文芳;贾 萍;王华飞;肖廷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的筛查及左甲状腺素早期干预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出生的18976例新生儿,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筛查甲状腺功能,召回可疑患儿,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甲状腺功能并予以确诊,其中11例确诊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左甲状腺素治疗2~3年),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筛查新生儿18 976例,其中可疑45例,确诊17例,发病率为1∶1 116.11例患儿在接受正规治疗时有3例确诊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8例停药观察后有6例确诊为暂时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予以终止治疗;另2例重新恢复治疗并继续观察,诊断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11例患儿身高、体重及智力发育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结论 新生儿筛查是早期诊断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有效方法.左甲状腺素早期、规范的干预治疗能有效保障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智力和体格的正常发育.
作者:周卫卫;奚旭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胃食管反流新生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霉素4 ~6mg/(kg·d),缓慢静脉滴注;莫沙比利0.2mg/kg口服,每6~8h1次,疗程10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80.00%;静脉营养天数为(8.76±2.34)d,症状消失时间为(6.23±1.23)d,短于对照组的(11.45±3.67)d和(9.67±2.34)d(P<0.05).观察组用药后有7例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停用药物2d后均能恢复正常,无肝、肾功能等损害.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新生儿胃食管反流,疗效显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为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 蓉;郭建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去豹骨对鸿茅药酒补肾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房劳型肾虚造模,对比分析加、减豹骨对鸿茅药酒治疗大鼠肾虚的效果.结果 加、减豹骨鸿茅药酒均使房劳型肾虚大鼠血清中睾丸酮含量明显升高(P<0.01);去豹骨中、低剂量组睾丸酮含量低于加豹骨组(P<0.05).结论 去豹骨使鸿茅药酒的补肾作用降低.
作者:安秀梅;侯 敏;李 娜;石文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中成药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管理系统统计2008年至2010年每年中成药销售的相关数据,对年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医院中成药以祛瘀剂、扶正剂、骨伤科用药、民族药和外科用药位居用药金额的前5位,2010年用药金额呈下降趋势,用药金额排序前15位的药品过于集中.结论 该院中成药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加以规范.
作者:柴海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通过对110例癌痛患者家属开展麻醉止痛药物认知情况的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家属对麻醉止痛药物的认知情况,并就调查结果开展针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其认知水平,更好地配合治疗.
作者:李秀荣;陈玉芹;钱满芹;钱文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职业暴露风险.方法 结合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细胞毒性药物等职业暴露的潜在危害性,并提出防护建议.结果 静脉配置中心存在的职业暴露,会对药剂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结论 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减少或避免职业危害.
作者:沈瑾艳;姜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年至2010年87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13种中药注射剂;有67例(77.01%)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由静脉滴注给药75例,占8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48.28%.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气紧、胸闷、白细胞减少等.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舒 军;文书奎;周国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金嗓口服液对咽炎实验动物的抗炎作用.方法 通过浓氨水喷雾致炎法观察金嗓口服液对新西兰大白兔咽炎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 金嗓口服液对氨水致咽炎的小鼠可明显抑制炎症.结论 金嗓口服液具有抗炎作用.
作者:王林丽;李卓恒;吕金胜;孟德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测定六味五灵片中齐墩果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Platisil 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80∶20∶0.4,V/V),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0nm.结果 齐墩果酸质量浓度在0.325~2.6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A=2.2×105 C+3.90×1 03,r=0.999 9(n=7),平均回收率为99.71%,RSD=1.36%(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六味五灵片中齐墩果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其春;涂文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包括吸氧、平喘、镇静、祛痰、抗菌药物、强心、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顺尔宁4mg,每晚睡前顿服,7d为1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高于对照组的76.92% (P <0.05);观察组喘憋症状缓解时间(1.47±0.33)d,哮鸣音消失时间(4.68±1.63)d,住院时间(7.53±2.87)d,分别短于对照组的(2.95±0.73)d,(6.29±1.71)d,(9.87±3.12)d(P<0.05).观察组有3例出现轻微恶心、呕吐症状,坚持用药后症状消失,未影响治疗.结论 顺尔宁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总有效率高,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均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王 蓉;郭建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麻黄碱联合苯肾上腺素防治硬膜外麻醉低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患者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在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10mL/kg后开始硬膜外麻醉,在注入腰麻药后对照组立即用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麻黄碱1mg/min;观察组立即用微量注射泵持续输注麻黄碱2mg/min+苯肾上腺素10μg/min,手术中根据血压调整剂量.结果 两组患者基础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95.87±9.43)mmHg高于对照组的(91.38±8.56)mmHg,心率(98.42±11.23)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06.78±10.34)次/min;麻黄碱总量(23.54±5.65)mg少于对照组的(36.78±4.18)mg;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低血压3.75%、恶心和呕吐2.50%,低于对照组的15.63%和10.63%(P<0.05).结论 单纯使用麻黄碱可减少硬膜外麻醉导致的低血压,将麻黄碱与苯肾上腺素联合使用防治低血压的效果更佳,且可减少麻黄碱的用量,避免大剂量麻黄碱引起的不良反应,适用于临床应用.
作者:蒋 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测定文冠木中总氨基酸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文冠木中总氨基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线性回归方程为Y=0.9584X-0.0094(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98%,RSD为1.20%(n=6).测得文冠木中总氨基酸的含量为0.64%.结论 该方法灵敏、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文冠木中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董 玉;马 强;赵晓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24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5min麻醉总有效率为90.32%和总有效率为95.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1%和81.45%(P<0.05).结论 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彦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