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霞;李敦明;姜家书;尹文静;严家飞
目的 探讨术前肱动脉插管灌注化学治疗增加乳腺癌保乳机会的效果.方法 将60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术前行肱动脉插管乳腺区域灌注化学治疗30例(动脉组),术前全身静脉化学治疗30例(静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组织学疗效、对化学治疗的毒副反应以及保乳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脉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静脉组的60.00%(P<0.05),患者恶心、呕吐等化学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较静脉组低,保乳率明显高于静脉组.结论 术前肱动脉插管灌注化学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局部药物浓度,从而有效杀死癌细胞、缩小病灶、降低乳腺癌临床分期,为乳腺癌保乳手术创造了机会.
作者:张 松;冯 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在泪道引流管植入术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将65例(78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实行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组33例(40眼)先将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注入泪道并留置,植入引流管后再注入.对照组仅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结果 治疗组治愈37眼,治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1%( P<0.05),且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在泪道引流管植入术中可起到重要作用,提高了疗效.
作者:江 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口服吡格列酮胶囊治疗糖耐量减退患者的有效性及其转归.方法 选取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白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及门诊发现的糖耐量减退患者60例,分为吡格列酮治疗组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吡格列酮胶囊15mg,每日1次.治疗2年观察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改变,比较两组患者疾病进展和转归情况.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明显下降,逆转为正常血糖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多,进展为2型糖尿病者更少,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血脂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口服吡格列酮较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耐量减退更有效,依从性高.
作者:蓝 晨;阮冬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规范并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减少药房退药.方法 对医院2010年门、急诊药房退药处方,按照退药原因、科室及退回药品类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 237张退药处方中,医师处方原因473张,占38.24%;患者原因398张,占32.17%;药品不良反应原因273张,占22.07%;药房原因93张,占7.52%.结论 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同时加强与药师及患者之间的沟通.药剂人员应注重药物咨询,向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尽量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文芳;贾 萍;王华飞;肖廷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匹维溴铵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96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联合匹维溴铵与微生态制剂组34例,给予匹维溴铵50mg,每日3次及微生态制剂3片,每日3次;单用匹维溴铵组32例,口服匹维溴铵50mg,每日3次;单用微生态制剂组30例,口服微生态制剂3片,每日3次.治疗4周后3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联合匹维溴铵与微生态制剂组总有效率为91.18%,单用匹维溴铵组总有效率为75.00%,微生态制剂组总有效率为66.67%,联合用药组与单用匹维溴铵组及单用微生态制剂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药物耐受性及安全性良好,整个疗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结论 匹维溴铵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肖记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对医院抗肿瘤药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统计2010年、2011年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数量、用药频度(DDDs)值、销售金额序号与DDDs序号排序比值,并进行分析.结果 抗肿瘤药的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植物类抗肿瘤药受临床欢迎.结论 抗肿瘤药利用情况基本符合我国当前用药特点.
作者:刁源媛;张雯萍;独宇欣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减轻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D组和C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静脉泵注地塞米松0.4g/kg(D组)和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C组).结果 D组相对于C组在气管插管时、开始气腹时和拔气管导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呼吸和血浆皮质醇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右美托咪定由于其镇静、抗焦虑及镇痛等药理作用,能减轻应激反应,甚至在拔管5min后D组的血管紧张素仍低于C组.结论 应用右美托咪定后,D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应激反应因子水平在围术期趋于平稳,减少了发生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对提高手术安全性也有一定帮助.
作者:李 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对樟脑进行定性分析,分别采用旋光度测定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薄荷脑、樟脑的含量.结果 薄荷脑、樟脑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10.0 g/L(r =0.9994,n=5),1.0~5.0 g/L(r=0.999 8,n=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2%(RSD=1.25%,n=9),99.38%(RSD=1.56%,n=9).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谢 军;彭贤东;龙 凤;唐志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优化刺梨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方法对刺梨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刺梨多糖含量.结果 刺梨多糖提取的佳工艺条件为水用量50倍,提取时间1h,提取3次,温度为80℃,醇沉浓度80%.结论 采用均匀设计安排试验条件,明显减少了多因素试验的试验次数,且试验结果与预测结果基本接近,表明该提取条件稳定、可行.
作者:王 慧;黄 聪;杜 薇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门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随机抽取北京市南苑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门急诊处方1 200张,依据处方点评工作表14项内容进行不合理用药情况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86张,占所抽查处方的7.17%,不合理用药主要体现在处方不规范、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等.结论 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严重,相关部门应针对存在问题及时予以干预.
作者:韩毅音;王 燕;满 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测定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制品中甘氨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Shim-Pack CLC-ODS色谱柱(150mm×6.0mm,5μm),以50%乙腈溶液-0.05mol/L醋酸钠缓冲液(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60 nm.结果 甘氨酸质量浓度在0.025~0.20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8%,RSD为1.18%(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灵敏,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制品中甘氨酸含量的测定.
作者:高莉萍;盛凤仙;浦奕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去豹骨对鸿茅药酒补肾作用的影响.方法 采用房劳型肾虚造模,对比分析加、减豹骨对鸿茅药酒治疗大鼠肾虚的效果.结果 加、减豹骨鸿茅药酒均使房劳型肾虚大鼠血清中睾丸酮含量明显升高(P<0.01);去豹骨中、低剂量组睾丸酮含量低于加豹骨组(P<0.05).结论 去豹骨使鸿茅药酒的补肾作用降低.
作者:安秀梅;侯 敏;李 娜;石文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7年至2010年收治的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58例,按照入院日期分为2组,单日为观察组,双日为对照组,每组各29例.观察组给予生长抑素100μg静脉注射,继而以25μg/h持续静脉滴注24~48 h,洛赛克40mg静脉注射,2次/d;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首剂10U,继而给予0.2~0.4 U/min持续静脉滴注12 ~24 h,总剂量30 U,在此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10mg+ 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10~ 20μg/min,治疗2d.比较两组止血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为(13.8±2.2)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6.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31% (P <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显著、快速、安全,适用于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许婉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5年至2010年87例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药品不良反应涉及18种中药制剂,其中13种中药注射剂;有67例(77.01%)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由静脉滴注给药75例,占86.2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占48.28%.全身性损害及循环系统损害较严重的有呼吸困难、气紧、胸闷、白细胞减少等.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舒 军;文书奎;周国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金蒿滴丸的佳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丸中一枝蒿酮酸的含量.结果 确定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1∶2,药液温度85℃,滴速40滴/min,滴距8cm;一枝蒿酮酸质量浓度在9.72~77.7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0%,RSD为0.56%(n=9).结论 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
作者:薛桂蓬;顾政一;张 洁;邢建国;王云飞;于 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T)属喹诺里西啶类生物碱,主要从中药苦参中提取.OMT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抗心律失常、强心、降血压、抗心肌损伤等作用,在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对近几年OMT在心血管系统中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海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24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5min麻醉总有效率为90.32%和总有效率为95.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1%和81.45%(P<0.05).结论 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彦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小儿肠胃康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小儿肠胃康颗粒中鸡眼草、赤芍、甘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法同时测定芍药苷和甘草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以0.1%磷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nm和250nm.结果 TLC法能鉴别出鸡眼草、赤芍、甘草.芍药苷与甘草酸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9~174μg/mL(r2=1.0000)和1.3~79μg/mL(r2=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25%和98.38%,RSD分别为1.55%和1.27%(n=6).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小儿肠胃康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马临科;吴永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和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及维持治疗糜烂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134例经临床确诊为糜烂性食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2次,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治疗8周;8周后,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1次,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维持24周.B组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2次,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治疗8周;8周后,予雷贝拉唑10mg,每天1次,维持24周.C组:予法莫替丁20mg,每天2次,莫沙必利5mg,每天3次,治疗8周;8周后,予法莫替丁20mg,每天1次,维持24周.比较3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能有效缓解反流症状(P<0.05),降低食管炎症分级(P<0.01),效果优于法莫替丁(P<0.05).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组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分别为100%和6.7%,与单用雷贝拉唑组(97.8%,17.8%)和单用法莫替丁组(86.3%,34.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和维持治疗糜烂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复发率低.
作者:袁 斌;张敬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土茯苓对高尿酸症小鼠的血清尿酸的影响.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土茯苓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别嘌呤醇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土茯苓、别嘌呤醇灌胃,7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中尿酸(UA)及黄嘌呤氧化酶(XOD).结果 治疗7d后,与模型组相比,土茯苓各剂量治疗组大鼠血中尿酸、黄嘌呤氧化酶明显降低(P>0.05).结论 土茯苓对高尿酸症小鼠尿酸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郭淑云;张 薇;张 琰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