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芹
目的 考察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常温下将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分别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分别在0,1,2,4,8,12h时观察配伍溶液的外观、pH、不溶性微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含量.结果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12h内溶液澄明,颜色无变化,无气泡产生,pH无明显变化,不溶性微粒检测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含量测定4h后溶液主药浓度有所下降,但均大于95%,符合质量要求.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与4种输液在常温下、12h内配伍稳定.
作者:任汝仙;李雅琴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均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等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注射液25μ/h微量泵静脉注入.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且在疗程第3天、第5天肌酸激酶水平的下降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联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能更好地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作者:胡满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介绍肠内营养制剂的进展与临床应用.方法 搜集近年来的国内外医学文献,阐述肠内营养制剂分类、配方、适应证、禁忌症及临床合理应用.结果 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提供能量和蛋白质,满足一般患者对营养的需要.加入一些特殊营养物质的代谢型、免疫型肠内营养制剂,可以对特异性患者的免疫功能和代谢进行调理.结论 肠内营养剂不是万能的,在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症,以促进临床合理使用.
作者:樊新星;孙 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为开展药物新剂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相关专业文献,对微球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质量评价进行综述.结果 微球给药系统的制备方法有溶剂挥发法、喷雾干燥法、乳化交联法.微球给药系统的质量评价包括形态及粒径分布、载药量及包封率、微球的释放速率、稳定性等.结论 微球给药系统作为一种新剂型,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蒋红艳;杨元娟;杨宗发;陈立书;江尚飞;张继芬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248例牙体牙髓病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使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5min麻醉总有效率为90.32%和总有效率为95.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1%和81.45%(P<0.05).结论 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优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彦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复方利福平散局部外用治疗压疮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压疮患者63例,分为治疗组32例用复方利福平治疗,对照组31例用常规疗法.比较治疗后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达90.63%,远高于对照组的4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利福平散可增强抗菌活性,有效控制感染,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压疮创面愈合.
作者:彭 青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中成药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管理系统统计2008年至2010年每年中成药销售的相关数据,对年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DDC)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医院中成药以祛瘀剂、扶正剂、骨伤科用药、民族药和外科用药位居用药金额的前5位,2010年用药金额呈下降趋势,用药金额排序前15位的药品过于集中.结论 该院中成药用药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加以规范.
作者:柴海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研究金蒿滴丸的佳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滴丸中一枝蒿酮酸的含量.结果 确定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1∶2,药液温度85℃,滴速40滴/min,滴距8cm;一枝蒿酮酸质量浓度在9.72~77.76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0%,RSD为0.56%(n=9).结论 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
作者:薛桂蓬;顾政一;张 洁;邢建国;王云飞;于 宁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重点分析急诊科胸痛患者用药情况.方法 对具有典型胸痛症状及非典型性胸痛(胸痛的等同症状)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所有资料均采用现场采集与核对,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客观有效.专人提供每日急诊流量和内外科患者比例,并对入选病例在就诊30 d后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2009年7月至8月,急诊室就诊的胸痛患者纳入150例,终134例患者获得有效记录而入选.冠心病患者急诊处理措施中,硝酸酯类排首位,占45%,而阿司匹林为18.4%,氯吡格雷为38%.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有效药物的使用及比例远未达到国际标准,甚至不符合我国有关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建议的剂量.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与患者对服药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有关,也有医生不合理用药与过重的医疗费用负担等因素.
作者:陆 尤;薛 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12月间在医院产科分娩的孕产妇6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分娩镇痛;另选取之前的5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镇痛.观察两组产妇在分娩方式、产程进展、产痛程度、产后出血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为(252.7±111.7)min,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产妇镇痛分娩效果显著,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Ⅰ级占86.6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麻醉效果好,对母婴影响小.
作者:王兆贤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发挥临床药师在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参与1例药源性肝损伤治疗,充分考虑药物和患者因素,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结果 药师对药源性肝损伤的预防、诊断和药物治疗有了实际体验,加深了理解,增长了知识.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药物治疗,既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也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
作者:李蓉蓉;宋小骏;倪江洪;周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术前肱动脉插管灌注化学治疗增加乳腺癌保乳机会的效果.方法 将60例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术前行肱动脉插管乳腺区域灌注化学治疗30例(动脉组),术前全身静脉化学治疗30例(静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组织学疗效、对化学治疗的毒副反应以及保乳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动脉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静脉组的60.00%(P<0.05),患者恶心、呕吐等化学治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较静脉组低,保乳率明显高于静脉组.结论 术前肱动脉插管灌注化学治疗可以提高乳腺癌局部药物浓度,从而有效杀死癌细胞、缩小病灶、降低乳腺癌临床分期,为乳腺癌保乳手术创造了机会.
作者:张 松;冯 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方法 选取ARDS患儿25例,随机分为PS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2例).对照组仅采用机械通气,P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经气管内注入猪肺磷脂注射液.结果 PS组的上机时间、高平均动脉压水平、高浓度氧持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运用PS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ARDS,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高淑强;巨 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诱导痰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吸入糖皮质激素对COPD的影响.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35例)、激素组(35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20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及治疗2周后行肺功能测定FEV10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0pre),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诱导痰上清液中IL-8和SICAm-1的水平.结果 一般组和激素组治疗前后诱导痰液IL-8和SI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FEV1.0pre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缓解后诱导痰液IL-8和SICAm-1水平低于治疗前(均P<0.01),FEV1.0pre有明显改善(P<0.01).一般组和激素组治疗前诱导痰液IL-8和SICAm-1以及FEV1.0p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激素组FEV1.0pre改善好于一般组(P<0.01),治疗后IL-8水平激素组低于一般组(P<0.05),SICAm-1水平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8和SICAm-1参与了COPD的炎症过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短期吸入糖皮质激素能抑制IL-8的表达,不能抑制SICAm-1的表达,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气流受限状况.
作者:朱丹;赵建平;陈 慧;朱景倩;涂军伟;骆健锋;盛 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肿胀麻醉技术在微创法腋臭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4例微创法腋臭根治术患者,其中治疗组34例向手术区注入适量局部麻醉肿胀液后再实施手术,并与同种手术而未注射局部麻醉肿胀液的30例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优势和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1~3 d疼痛减轻,术后局部淤血、红肿发生率都较低.结论 术中局部注射肿胀液能明显减轻术中出血、术后早期疼痛及减少术后局部淤血、红肿的发生率.
作者:魏小华;李春永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不同药物对口腔正畸患者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20例口腔正畸固定矫治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布洛芬组、阿司匹林组、扑热息痛组,各30例;通过1 00mm视觉模拟评量表对患者4d内的疼痛水平(咬(牙合)痛)进行评分,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空白组疼痛水平评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各药物治疗组之间疼痛水平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布洛芬镇痛效果比其他药物相对较好.结论 空白组所有时段的正畸疼痛均明显大于药物治疗组,所有药物治疗组患者的正畸疼痛均有明显缓解,布洛芬组疼痛缓解较阿司匹林组、扑热息痛组相对明显,但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左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加用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晓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采取相应措施,避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职业暴露风险.方法 结合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细胞毒性药物等职业暴露的潜在危害性,并提出防护建议.结果 静脉配置中心存在的职业暴露,会对药剂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结论 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减少或避免职业危害.
作者:沈瑾艳;姜建军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贝复舒)在泪道引流管植入术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 将65例(78眼)泪道阻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实行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组33例(40眼)先将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注入泪道并留置,植入引流管后再注入.对照组仅注入生理盐水冲洗.结果 治疗组治愈37眼,治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11%( P<0.05),且术中、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在泪道引流管植入术中可起到重要作用,提高了疗效.
作者:江 颖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米氮平与多虑平治疗抑郁症时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85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组和多虑平组,于入组时、治疗后第12周时检查心电图,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米氮平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3.33%,多虑平组发生率为66.67%,有显著性差异(P<0.01);米氮平组心电图异常的其他各项指标均低于多虑平组,两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大.结论 米氮平对心电图影响小,异常发生率低于多虑平.
作者:王 捷;王大开;邱继红;夏 明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