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轶
目的 建立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质量管理有效方法及控制体系.方法 全面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各环节和要素,研究各项控制措施,并纳入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结果 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基本建立,进一步保证药品配置质量,提高静脉用药安全性,降低了输液反应率,加强了抗菌药物使用控制与管理,有效发挥了药学工作作用.结论 PIVAS的建立,实现了医院药学由单纯药物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的转变,有效遏制了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保障了医患安全.
作者:陈金玉;凌月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评价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格列齐特80 mg(每日3次)加红花注射液20 mL(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格列齐特80 mg(每日2次),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血糖、餐后2h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C反应蛋白.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红花注射液的降血糖效果与格列齐特相当,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格列齐特,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何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做好药学监护工作,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结合工作实际,分析华法林临床应用时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探讨临床药师应发挥的作用.结果与结论 临床药师应利用药学知识并结合药学服务实践,对服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进行一系列用药监护,以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治疗认知程度和用药的依从性,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避免出血等风险发生,保证用药安全.
作者:赵俊芳;侯宝林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金线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原植物形态、性状、显微、薄层色谱鉴别等方法对金线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通过对原植物和药材性状的描述,显微试验、理化试验,能够很好地鉴定此药材,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金线草的质量.
作者:曹望弟;王翠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08年至2011年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用药数量与金额,采用限定日剂量法计算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消耗金额与DDDs的序号比.结果 近4年来,DDDs、金额排名及序号比变化不大.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DDDs逐年上升,红霉素、琥乙红霉素、罗红霉素的DDDs较平稳,而地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的DDDs逐年下降;DDC在0.78~15.84元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医院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基本合理,但仍应加强该类药品的应用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胡进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该文分析了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制药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制药企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沈远;田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基本药物在基层医疗机构可获得性的真实状况.方法 查阅2009年至2011年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方面的调查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 基本药物在各地基层医疗机构中的使用率普遍偏低,药品短缺、断库现象严重,《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所收纳的部分药品有违遴选原则且不能满足临床的正常需求.
作者:王欲晓;邓伟生;谢敬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甲硝唑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45:55: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7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 甲硝唑和氯霉素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214.10~2 141.00 μg(r=0.999 9)和55.96~559.60 μg(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09%(RSD=0.73%)和98.48%(RSD=0.87%).结论 该方法两种成分分离效果好,可同时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可作为复方甲硝唑搽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赵建颖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的4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几乎涉及人体每个系统的用药,其中以抗菌药物多,占总药品不良反应数的43.7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占68.87%;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2.34%.结论 临床用药应重视并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周鹏;张英;林建群;许灵丹;孙渊 刊期: 2012年第20期
该文研究了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构建“一核心三平台六模块”的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的思想,介绍了在医药经管类专业中运用该模式实践所取得的成果.
作者:陈瑶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医院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DDD)法,对2008年至2010年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销售金额排序前3位的是阿卡波糖、罗格列酮、格列美脲;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3位的是格列美脲、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格列吡嗪的日均费用(DDC)低.结论 口服降糖药的使用逐年增加,二甲双胍的使用较少.
作者:谢洪梅;刘同华;黄晓;杨胜梅;枉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促进转化糖注射液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转化糖注射液药品说明书部分内容进行分析讨论,对医院2010年3月全部住院病区共139例患者转化糖注射液使用情况作调查统计,结合调查情况分析讨论药品说明书相关内容.结果 部分临床医生在适应证选择、用量及配伍用药方面存在认识偏差;调查涉及的2个转化糖制剂共4种规格中的3种是高渗型输液剂.结论 建议转化糖制剂药品说明书应在渗透压、用量及药代动力学资料等方面作相关补充说明.
作者:刘正军;朱振伟;许谙;孙晓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讨杭黄菊挥发油的优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3)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提取率为指标,以浸泡时间、加水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 影响杭黄菊挥发油提取的主要因素为浸泡时间,其次为提取时间.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杭黄菊浸泡10h,加水12倍,提取10h.结论 该提取工艺简便易行,在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44%.
作者:孙玲;胡琴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推行质量考核后的合理用药情况.方法 以月为单位,审核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所有门诊处方以及部分住院患者用药医嘱.结果 随着门诊处方量的增长,处方合格率有了稳步地提高,到2010年12月,处方合格率已由2009年11月的84.1%逐步提高并稳定在了95.7%左右.住院患者用药医嘱不合理用药现象也有了大大改善.结论 实施质量考核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门诊处方质量及临床用药医嘱的合理性.但要从根本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重点还在于国家政策的完善、医务工作者职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医德医风的建设.
作者:范开华;张育勤;景莉;刘新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了解地高辛临床使用情况,以利其使用更安全、有效.方法 分析医院88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相应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首次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在0.80~2.00ng/mL范围内者51例,占57.95%;血药浓度超过2.00 ng/mL者22例,占25.00%;血药浓度低于0.80 ng/mL者15例,占17.05%.血药浓度超过2.00 ng/mL者,有部分出现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心律失常等中毒症状,其中合并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影响很大.结论 应加强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使用地高辛时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用药情况进行个体化给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崔梅;徐建华;于凡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优选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综合评分(外观及复合率)为指标,以投料比、反应物浓度、温度、搅拌时间等因素对复合率的影响,据此设计5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系统考察山楂叶总黄酮磷脂复合物的佳制备工艺.结果 4个因素影响程度排列为投料比>反应物浓度>搅拌时间>温度.结论 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山楂叶总黄酮:磷脂1:2,反应物质量物浓度40 g/L,温度60℃,搅拌时间1h.
作者:马新国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合理使用及管理提供依据,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统计医院2008年至2010年第二类精神药品的用药总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计算DDDs值,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第二类精神药品用药频度增长平稳,以苯二氮(蕈)类的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常用.结论 该院第二类精神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唐荣;罗帮龙;罗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临床药师的工作方法.方法 介绍临床药师循环完成多项工作的思路、方法和工作要点.结果与结论 每名临床药师循环完成多项工作的方法,不受人员数量的限制,在临床药师不足时可保证临床药学各项工作系统全面地运行,有利于临床药师的培养.
作者:袁芳;邓永坤;吴秀芝;余丽梅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自拟中药祛湿化瘀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8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祛湿化瘀方口服,均治疗30 d,并观察肢体循环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自拟中药祛湿化瘀方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疗效较好.
作者:杨学丽;张晓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目的 观察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57例抑郁症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用舒肝解郁胶囊联合米氮平治疗,对照组27例单用米氮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连续观察6周.结果 治疗第1周,两组HAMD和HAMA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2周末开始两组间HAMD和HA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6周末两组显效率分别为83.33%和81.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TESS评分每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肝解郁联合米氮平治疗抑郁症起效快,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好.
作者:季林影;蔡进伟;邹晓华;金艳 刊期: 2012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