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32例

郑茂彬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复发率
摘要: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8例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儿均予以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多食蔬菜、水果等富含粗纤维素食物,增加饮水量及加强排便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小于1岁105 mg,1~6岁210 mg,7~12岁420mg,均3次/d,凉开水送服,连用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观察治疗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60,P<0.01).对治疗有效者随访观察3个月,观察组复发7例,对照组复发15例,治疗后3个月内的复发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x2=8.47,P<0.01),且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药品不良反应.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的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可迅速、持续缓解功能性便秘的相关症状,安全性较好.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的比较

    目的 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的结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两种方法分别测定46例使用丙戊酸的患者用药前的血药浓度,比较两种方法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测定方法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9802X+2.4777(r=0.9793),两种方法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具有相关性,不需相互校正,均可用于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常规监测.

    作者:范毅;钱南萍;陈斌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啶清醒镇静复合局部麻醉用于上气道手术30例

    目的 采用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复合局部麻醉为患者实施清醒镇静、镇痛麻醉,并观察右美托咪啶用于上气道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诊断为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拟行上气道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A组用1%丁卡因5 mL对口咽部以及舌体行局部麻醉,然后用0.5%利多卡因10 mL对舌体、软腭和下鼻甲行局部麻醉.B组在A组麻醉基础上再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1 μg/kg负荷剂量用电子微泵于10 min内注完.记录两组局部浸润麻醉时(T1)、口咽组织减容时(T2)、舌根减容时(T3)、下鼻甲减容时(T4)患者的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围术期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镇静与镇痛失败率均显著高于B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流动力学波动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右美托咪啶0.1μg/kg慢诱导实施清醒、镇静、镇痛辅助局部麻醉,可为低温射频消融辅助上气道手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镇静、镇痛条件.

    作者:吴炜;裘燕;王传光;程锐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74例硝酸甘油预防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及高淀粉酶血症的用药护理

    目的 总结硝酸甘油在预防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护理经验.方法 使用硝酸甘油预防PEP,用药过程中观察硝酸甘油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减轻副作用.结果 硝酸甘油用于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常见的副作用有低血压(60.81%)、头痛(16.22%),少见的副作用有静脉炎(2.70%).通过相应护理措施可预防上述副作用.结论 ERCP术后使用硝酸甘油必须加强用药护理.

    作者:黄秀芹;单秀云;陈小微;林正燕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不同剂量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的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入选在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在医院诊疗的21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分成2组,每组105例,分别为5mg治疗组与10mg治疗组,均予每晚睡前口服1次,疗程为4周.治疗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等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5 mg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48%,10 mg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两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具有统计学差异(4.76% vs 22.86%,P<0.05).结论 氟桂利嗪胶囊5 mg和10 mg剂量治疗偏头痛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好选择5 mg每晚1次为宜.

    作者:吴友良;罗艳梅;高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咳嗽30例

    目的 观察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支原体感染致咳嗽的疗效.方法 选取60例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并口服罗红霉素.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注射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并口服罗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咳嗽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乌司他丁治疗胰腺炎200例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治疗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40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20万单位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发生胃肠道反应38例,治疗组仅6例,治疗组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应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剑彬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消渴滴丸中葛根素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消渴滴丸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20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28∶72),流速1.0 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波长250 nm,进样体积10 μL.结果 葛根素质量浓度在83.68~836.8 μg/mL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n=7).高、中、低3种不同质量浓度溶液的平均回收率为99.08%,RSD=1.09%(n=9).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复方消渴滴丸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戴薇;张锦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78例

    目的 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医院分娩后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患者28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2例,应用注射用缩宫素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可在必要时间隔15 min重复使用.观察两组患者产后2,24 h平均出血量、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产后2,24 h平均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7例,腹泻2例,眩晕3例,不良反应无需用药均可自行缓解.结论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蓉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氟哌啶醇在治疗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目的 评价氟哌啶醇治疗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的效果,并对其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 给30例因颅脑外伤所致的精神障碍患者口服氟哌啶醇片,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结果 基本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 (26/30).结论 服用氟哌啶醇后给予针对性的综合护理,能有效治疗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朱华美;胡小静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8例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38例,均给予孟鲁司特,10 mg/d,连续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及治疗12周进行主观感受比较及肺功能检查,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8例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行动耐力、睡眠质量、心理积极感觉均明显改善;治疗前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分别为(2.299±0.260)L和(80.0±18.4)%,治疗4周分别为(2.627±0.497)L和(91.2±15.5)%,治疗12周分别为(2.790±0.520)L和(97.8±21.2)%(P<0.01);治疗前大呼气流量(PEF)及PEF占预计值百分比为(173.8±54.7) L/min和(36.8±10.5)%,治疗4周分别为(243.7±81.5) L/min和(52.3±20.3)%,治疗12周分别为(254.1±73.1)L/min和(53.8±14.5)%,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期间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及安全性.

    作者:龙瑜琴;赵荣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医院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

    目的 促进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对干预前符合条件的全部324例和干预后的420例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前的324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100%;0.5~2h开始用药者50例(15.43%),术前2~24h开始用药者64例(19.75%),手术后开始用药者185例(64.81%);手术后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5.34d.干预后420例手术中有198例(47.14%)未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h开始用药者28例(37.84%),手术后开始用药者22例(27.03%);手术后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1.44 d.干预前后感染率无变化.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在干预后有明显改善,但与卫生部要求Ⅰ类清洁手术低于30%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仍有一定差距,应加强干预管理.为了使合理用药监督长期化、制度化,应引入与医疗机构不相关的第三方进行监督.

    作者:王永玲;王清理;张建华;裴媛;吴琪;李森森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恩度联合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25例

    目的 观察恩度联合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将5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2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FOLFOX方案化疗,治疗组采用恩度联合FOLFOX方案化疗.在2个周期后分别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0.87%,对照组为42.86%,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控制率治疗组为91.30%,对照组为66.67%,经检验两者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恩度对晚期结直肠癌的化疗有协同作用,安全性较好,未增加化疗药物的毒性反应.

    作者:罗森彪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预输液预防剖宫产术麻醉中仰卧位低血压190例

    目的 探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预输液预防剖宫产术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剖宫产手术的孕产妇3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0例.术前开放静脉通路,观察组输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500 mL,对照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500 mL,然后实施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结果 两组孕产妇平均动脉压与扩容前、扩容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93.59±9.67)mmHg高于对照组的(87.45 ±9.45) mmHg,低血压发生率5.79%和麻黄素剂量(3.12±1.08)mg均低于对照组的16.84%和(8.89±2.45) mg(P<0.05).结论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施行剖宫产中,麻醉前输注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能很好地预防麻醉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作者:唐红海;严国章;丁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 观察采用低分子肝素预防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及手术前后的护理,为骨科术后DVT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骨科大手术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后均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于术后6~8h开始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2 500 IU/d)进行7~10d干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静脉造影检查确定患者有无DVT发生.结果 试验组术后共有2例患者出现DVT,发生率为4.26%;对照组术后共有10例患者发生DVT,发生率为21.28%.对照组DVT发生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主要有伤口周围皮下淤血3例,淤血伴消化道出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结论 骨科大手术后早期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以及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DVT的发生.

    作者:徐起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39例

    目的 观察盐酸西替利嗪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与单独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10 mg,并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对照组单独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每日1次.连续用药两周.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38.46%,总有效率82.05%;对照组治愈率20.51%,总有效率56.4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48,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058,P<0.05).结论 盐酸西替利嗪联合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慢性湿疹疗效确切.

    作者:陶国平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婴幼儿湿疹45例

    目的 观察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湿疹患儿13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45例.对照Ⅰ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对照Ⅱ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43/45),对照Ⅰ组为77.78% (35/45),对照Ⅱ组为80.00%(36/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11.54%(3/26),对照Ⅰ组为50.00% (8/16),对照Ⅱ组为41.18%(7/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婴幼儿湿疹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昭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不同用药方案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疗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医院妇科门诊及人流室就诊的人工流产术后妇女共120例,将其分为3个治疗组(口服米非司酮片)和1个对照组.A组剂量200 mg/d,连续服用7d;B组剂量100 mg/d,连续服用14 d;C组剂量50 mg/d,连续服用28 d;D组口服头孢克肟.通过临床观察、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B超检测结果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62.50% (55/88),对照组治愈率为21.88%(7/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后,治疗组(A,B,C组)血β-HCG下降值和B超检查宫内残留物缩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A组明显.用药4周后,A,B,C组血β-HC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宫内残留物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缩小明显(P<0.05).4组的阴道流血时间、转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治疗组治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米非司酮在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上有一定的疗效,且大剂量短时间给药疗效更明显.

    作者:张慧娜;董克;侯晓红;夏露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54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1月产科剖宫产手术出院患者54例,对剖宫产围手术期用药品种及频度、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4例剖宫产全部使用抗菌药物,使用频度高的药物是头孢西丁、头孢硫脒、氨曲南.头孢西丁、头孢硫脒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大于1.结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文洁;邓永平;李明芬;何丽英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特殊群体早孕170例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特殊群体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9月至2011年3月药流孕妇340例分为特殊群体药流组170例(特殊组)与普通药流组170例(普通组),比较两组胚囊排出时间、阴道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转为正常月经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差异.结果 特殊组完全流产率为87.64%,低于普通组的93.53%;胚囊排出时间为(6.45±2.23)h、阴道出血量为(92.23±10.34) mL、阴道出血时间为(6.12±1.34)d,分别高于普通组的(5.27±2.12)h、(80.67±10.45) mL和(4.21±1.21)d(P<0.05);特殊组转为正常月经时间为(28.34±5.23)d,药物不良发生率为39.41%,高于普通组的(27.98±4.45)d和37.06%,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特殊群体实施药物流产,虽具有可行性,但实施过程中需注意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取得本人同意、密切观察流产情况并积极处理异常情况.

    作者:吴丽琴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路边菊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路边菊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检测波长为348 nm,柱温为35℃.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026 05 ~1.667 2 μg之间和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1 846 039X-10 829,r=0.999 8(n=5);测得10批路边菊中的绿原酸平均含量为0.19%.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路边菊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梁聂彦;陈学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