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儿;李彬
目的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非法制剂中的布洛芬.方法 选用Venusil MP C18色谱柱(150mm×4.6mm,5 μm),以0.01 mol/L醋酸铵溶液(含0.1%的三乙胺,用冰醋酸调pH至3.5)-乙腈(47:53)为流动相,对非法制剂的提取液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对照品的色谱、紫外光谱及质谱行为,对非法生产的制剂进行定量测定和定性鉴别,在待检非法制剂中均检出了布洛芬.结论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分析检测非法制剂中的布洛芬.
作者:郑妍;杜健;高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学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48例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分次局部照射,每次2.0 Gy,每日1次,每周5 d,共6~7周,总剂量64~70 Gy;B组25例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期间同步口服替莫唑胺75 mg/(m2·d),6~7周后行辅助化学治疗,予替莫唑胺150~200 mg/(m2·d)口服,连续5 d,每28 d为1个疗程,替莫唑胺共服用6个周期.结果 治疗结束后3个月复查MRI,A组缓解率(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为39.13%,B组缓解率(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0例)为68.00%;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3月和16.4月,1年生存率分别为47.83%和76.00%.2年生存率分别为17.39%和44.00%.两纽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学治疗可提高脑胶质瘤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和生存率.
作者:陈运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在定量分析方面较优,而离子阱质谱仪则在定性分析方面较优.Q TRAP质谱仪将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和离子阱质谱仪的功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既保留了串联四极杆质谱仪的优点,如母离子扫描、中性丢失扫描、选择反应监测的功能,又克服了传统3D离子阱质谱仪诸如低质量截止点(1/3效应)等缺点,是一台集定性与定量功能于一体的质谱仪.该文介绍了Q TRAP四极杆一线性离子阱质谱仪的基本原理和分析策略,并简述其在药物代谢研究方面的应用.
作者:杨波;王柯静;冉健莉;刘松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2000年至2009年关于使用莫西沙星出现不良反应的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莫西沙星所致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多样;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和急性过敏反应较为常见,且精神症状多发生于老年人.结论 应重视应用莫西沙星引发不良反应所造成的危害,临床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国英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两种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予降低颅内压与改善脑水肿、调整血压、降纤、抗凝、神经保护、溶栓、对症、支持等治疗,同时对照组睡前顿服辛伐他汀20mg/d,观察组睡前顿服辛伐他汀40 mg/d,疗程均为4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效果更加显著(P<0.05).总有效率为88.89%,优于对照组的77.78%(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比常规剂量有更好的疗效且安全,建议对无他汀类药物禁忌证患者在严密监测下增大药物剂量,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刘忠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测定健脑丸中五味子甲素舍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2:38),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49 nm,柱温35℃.结果 五味子甲素进样量在0.161 3~1.612 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95(n=10),平均回收率为99.01%,RSD=0.76%(n=9).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健脑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邢军;王红;姚庆强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提取医院HIS系统中2009年住院患者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的相关数据,计算用药频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芬太尼注射液的使用频率高,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始终较大.结论 住院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对麻醉性镇痛药物,医院在加强监督、防止非法滥用的同时,还应注意保障合法需求,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郭晓华;赵颖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在中性粒细胞弹力酶(NE)引起气道黏液高分泌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NE刺激A549细胞,给予地塞米松处理后,以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特异性抑制剂Ro-3l-8220、糖皮质激素受体(GR)拮抗剂RU-486为干预因素.采用RT-PCR法检测黏蛋白5AC(MUC 5AC)mRNA和MKP-1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中MUC 5AC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ERK)水平和MKP-1蛋白的表达.结果 NE刺激后引起MUC 5AC基因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未给予NE刺激的对照组,同时伴随P-ERK水平的增高;给予地塞米松处理后,上述指标的水平明显降低,同时MKP-1的蛋白及mRNA水平增高;而给予Ro-31-8220或RU-486干预后,ERK及MUC 5AC蛋白、MUC 5AC mRNA水平则增高,而MKP-1的蛋白及其mRNA水平降低.结论 NE可通过ERK信号通路引起气道黏液的高分泌,而地塞米松可阻断这一过程,这是通过上调MKP-1的水平使ERK去磷酸化失活而实现的,且MKP-1的上调呈GR依赖性.
作者:田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的护理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次,采用压缩雾化吸入机雾化吸入,每日2次,每次10~15 min,连用1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评分和肺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评分和肺功能指标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周后两组临床评分和肺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幅度均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而充分做好雾化吸入的各项护理工作是确保治疗有效、减少副作用的重要措施.
作者:潘菊银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08年10月医院收治的27例原发性阑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12例,均为黏液囊肿;恶性肿瘤15例,其中类癌12例,腺癌2例,黏液裳腺癌1例.所有患者首次均行阑尾切除术,其中4例(1例类癌、2例腺癌、1例黏液囊腺癌)术后3~6个月再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2例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术后5个月再次行回盲部切除术,其他21例均未行二期手术治疗;2例腺癌患者术后予5-氟尿嘧啶化学治疗.随访患者25例,其中21例随访5个月至25年,未发现阑尾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类癌患者术后5年死于全身转移,1例囊腺癌患者术后6个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腺癌患者术后8个月死于全身转移,1例类癌患者术后2年死于车祸.结论 原发性阑尾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术前诊断困难,对术中可疑者应行快速冰冻切片明确诊断,而确诊后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式选择是影响其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池圣亮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介绍了中药挥发油活性成分的水蒸气、微波、超临界提取等提取方法,以及挥发油色谱分离、分子蒸馏技术等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并详细阐述了各种提取分离方法的特点及概况.
作者:温悦;宋洁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苦参子洗液中蛇床子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日本DL-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65:35:0.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2 nm.结果 蛇床子素进样量在0.044 8~2.24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40%,RSD=1.18%(n=6).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复方苦参子洗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杨曼;李鹏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成人肺部感染住院治疗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合理性.方法 抽取出院归档肺部感染病历113份,统计分析其中112例使用了抗茵药物的患者情况.结果 抗茵药物使用率为99.12%,共应用抗菌药物15类45种,其中非限制使用类、限制使用类、特殊使用类分别为15种、18种、12种,使用患者分别为89例、115例、69例;抗茵药物的使用均为静脉给药,其中有2例合并口服给药;抗茵药物单一使用的患者占51.79%,联合用药率为48.21%,更换使用率为33.04%.结论 所调查医院的抗茵药物临床应用起点高,存在无指征应用特殊使用类抗茵药物、普遍经验性使用抗茵药物等现象,有待进一步规范.
作者:邓超英;周颖;周国民;汪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医院2009年120份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涉及不良反应的药品共5大类,其中抗感染药物90例,占75,00%;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首位,共81例,占67.50%.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上难以完全避免,但可以通过科学有效地开展不良反应监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和技术规范,尽量避免或减少其发生.
作者:孙远南;金萍;倪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比较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及阿奇霉素治疗非淋茵性尿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197例非淋茵性尿道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多西环素组67例,口服多西环素100 mg,每日2次;左氧氟沙星组64例,口服左氧氟沙星200 mg,每日2次;阿奇霉素组66例,口服阿奇霉素500 mg,每日1次.3组疗程均为14 d,疗程结束2周后对各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 多西环素组、左氧氟沙星组、阿奇霉素组的治愈率分别为83.58%,54.69%,69.70%,总有效率分别为94.03%,70.3l%,78.79%,后两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与多西环素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左氧氟沙星组和阿奇霉素组间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西环素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效果优于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
作者:何江;陈红芳;王慧芬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醋酸肤轻松搽剂中醋酸肤轻松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为24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醋酸肤轻松质量浓度在6.20~3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8%,RSD为0.33%(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适用于该制荆的质量控制.
作者:蔡果;申国庆;龚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上报的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和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菌药物类别、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引发的多,以静脉给药引发率高.结论 应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海萍;黄健;班立丽;李珂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环孢霉素滴眼液对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所致严重干眼症的疗效.方法 将89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88只眼和试验组45例90只眼,对照组单纯使用泪然滴眼液,每日4次,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0.05%环孢霉素滴眼液,每日3次.结果 两组患者眼部症状评分、结膜充血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后上皮损伤程度评价在治疗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0.05%环孢霉素滴眼液对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所致严重干眼症具有一定临床疗效,配合人工泪液共同使用比单纯使用人工泪液疗效显著.
作者:张区;郑直;陈健;叶小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骨碎补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为骨碎补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色谱柱采用DiamonsilTM C18柱(20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pH为3.0的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结果 初步建立了骨碎补药材的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标定了8个共有峰,测定出10批骨碎补正品中柚皮苷含量为0.49%~0.76%,新北美圣草苷含量为0.49%~0.63%,鉴别出了真伪骨碎补,,结论利用高效液相指纹图谱可定性、定量地控制骨碎补药材的质量,方法稳定、简便、快捷.
作者:熊明玲;刘凯南;高厚明;刘纪青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尿囊素烟酰胺乳膏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建立尿囊素烟酰胺乳膏的制备工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主要成分的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所用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控,用于治疗皮肤干燥、手足皲裂、银屑病、糙皮病的总有效率为96.90%.结论 所用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艳;杨建春;于桂兰;张琦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