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绪君;卢婷利;陈涛;高迎春;赵雯
目的 评价硫普罗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两种治疗方案的药物经济学效果.方法 将9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应用硫普罗宁序贯疗法(治疗组)和单纯注射硫普罗宁(对照组)治疗,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其成本-效果.结果 两种治疗方案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成本分别为1 183.50和1 998.00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66和23.66.结论 硫普罗宁序贯疗法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较佳方案.
作者:冀建明;杨常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小儿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抽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病历189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0例(95.24%)患儿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多的药物为头孢甲肟(40.24%),其次为氨曲南(18.29%);使用时间为3~7 d,平均4.62 d,首次用药在术前0.5~2 h仅11例(6.11%)、术后给药140例(77.78%);联合用药率为31.67%.结论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用药时间长、选药档次高、用药时机不合理等现象,需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培训、加大干预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王述蓉;罗宏丽;叶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高原护唇膏抗炎抑菌的药理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研究高原护唇膏的抗炎作用,以稀释法研究小鼠损伤皮肤的抑菌作用.结果 高原护唇膏能显著抑制二甲苯致小鼠的耳肿胀程度,并具有良好的促进局部感染创口的愈合作用.结论 高原护唇膏具有抗炎和促进局部感染创口愈合的作用.
作者:王晓娟;顾宜;王荣;张桃莉;薛晓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对中药注射剂超剂量使用现状、后果及其原因进行整理.结果 违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不按照药品说明书超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既造成浪费又易引发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纠纷.结论 临床医师使用中药注射剂,应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李文杰;尹晓飞;范雪亮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综述大黄酸在抗肿瘤、抗炎、降糖调脂、保肝抗纤维化等方面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并介绍大黄酸经结构修饰所得偶联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近年来大黄酸及其偶联物生物活性的研究情况.结果 国内外学者对大黄酸抗肿瘤、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还通过结构修饰得到了一些新偶联物,增强了大黄酸在抗炎和协同抗肿瘤方面的作用.结论 大黄酸治疗骨关节炎、糖尿病肾病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是研究热点,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大黄酸溶解性,利用其骨趋向性作为骨靶向制剂载体也是关注重点.
作者:苏华;冷静;王曙东;任海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全髋置换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手术且进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5 g/L吗啡,试验组使用1.5μg/mL舒芬太尼,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1 mL,锁定时间8 min.观察患者术后2,8,24,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结果 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48 h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口述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镇痛不全而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作用确切且略优于吗啡,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
作者:敖兴;张超;汪玉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地屈孕酮和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分别采用地屈孕酮片(A组)和黄体酮胶丸(B组)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患者各60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清孕酮水平.结果 A组、B组保胎成功率分别为90.00%和85.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3%和5.00%.结论 地屈孕酮和黄体酮胶丸治疗先兆流产均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高.
作者:应建波;吴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通过不同质量控制方法的比较,确定本院实验室条件下环孢素治疗药物监测的质量控制规则,及时发现测定误差成因,确保血药浓度监测质量.方法 对本院实验室2009年质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使用不同的质控方法评价,根据临床检验质控设计评价方法选择佳质控规则.结果 Levey-Jennings控制方法的结果均在控,累计和质量控制方法检出3次失控,Z-分数控制图法检出8次失控,修改的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达到了极高的误差检出率和较低的假失控概率.结论 修改的Westgard多规则控制方法简便易行,误差检出率高,成本低,符合本院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要求,提高了实验室测定数据的准确性,能为临床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
作者:刘云;欧宁;刘婷;张宏文;王蔚青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测定白芷乙醇提取分离物中欧前胡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柱,流动相为0~6 min甲醇-水(65∶35),6~15 min甲醇-水(55∶45),15~25 min甲醇-水(65∶3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02 am,柱温为室温.结果 欧前胡素质量浓度在66~33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线性方程为Y=0.014 2X+0.006,r=0.999 8(n=5),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1.34%(n=15),3批白芷提取物中欧前胡素的含量分别为1.01,0.98,0.92 g/L.结论 所用方法快速、简便,结果可靠,可作为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白芷乙醇提取物中欧前胡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胡大强;侯丽娜;孟德胜;陈亮;徐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实时监测尼莫地平片溶出过程的方法,初步评价制剂质量.方法 用光纤溶出度实时测定仪监测尼莫地平片的溶出过程.结果 考察1个厂家10批产品的溶出曲线,结果显示样品批间差异和批内差异均很大,说明该厂家生产工艺不稳定.结论 光纤溶出度实时测定仪能够有效测定固体药物的体外溶出过程,可为监控制剂稳定性、改进制剂工艺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金丽;杭娟;古卓良;周国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住院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口服齐拉西酮片的治疗组和口服奎硫平片的对照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安全性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治疗结束时PANSS减分率治疗组为(60.98±24.04)%,对照组为(61.99±28.2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6.67%,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疗效相当且均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不良反应二者相当,且均为轻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卢殿军;宁洁;吴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复方绞股蓝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绞股蓝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绞股蓝的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阴性对照品溶液无干扰;野黄芩苷对照品溶液质量浓度在0.007~0.180 0 g/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4(n=6),平均回收率为99.01%,RSD=1.81%(n=6).结论 所用方法分离度好,快速、简便,可作为复方绞股蓝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熊野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介绍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沉析技术制备紫杉醇脂质体.结果 通过试验确定了佳反应条件,即超临界压强为20 MPa,温度45℃,时间30 min,膜材配比(卵磷脂∶胆固醇)为3∶1,原药与膜材的质量比为1∶20,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0%.在此条件下所制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18%.结论 用此方法制备的脂质体包封率高,因此这是一种较好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作者:李爽;王海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Ⅱ~Ⅲ级、Ⅲ级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Ⅱ~Ⅲ级、Ⅲ级CIN的2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行宫颈锥形切除,观察手术后感染和出血、病灶残留情况,随访手术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随访观察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持续及其转阴时间.结果 术后发生宫颈感染21例(8.82%),术后平均出血时间为9 d;术后发生病灶残留25例(10.5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复发9例(3.78%);术后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平均时间为7个月.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在切除高级别CIN病变的同时,还能有效清除高危型HPV感染,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国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改进三棵针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棵针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24∶76),检测波长为265mm.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5003~0.250 1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8%,RSD为0.34%(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可作为三棵针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孙志国;高国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36例恶性体腔积液患者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积液引流,然后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每周1次,连续1~3次.结果 36例患者体腔内共注药51次,平均每例1.4次;2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后有效24例(88.89%),7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治疗后有效6例(85.71%),2例心包积液患者治疗后均有效;不良反应表现为轻中度发热和局部隐痛.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腔内给药用于恶性体腔积液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微.
作者:陆新洲;陆俊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1,G1,C2的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法.方法 样品经甲醇-水(80∶20)提取后,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检出限分别为0.15,0.25,0.1,0.2 μg/kg,回收率为78.8%~106.7%,RSD均低于7.1%.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需要.
作者:杨小丽;韦日伟;申红红;杨美华;欧阳臻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研究大骨节病的可疑致病因子T-2毒素对原代培养的兔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大骨节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用含0,1,10.20,100 μg/L T-2毒素的DMEM/F-12培养基体外培养兔软骨细胞5 d,采用四氮甲基唑蓝法每天检测软骨细胞的存活率.结果 软骨细胞的生长抑制程度与T-2毒素呈浓度依赖和时间依赖关系;T-2毒素的抑制作用在第5天时接近饱和.结论 T-2毒素确能抑制软骨细胞的生长,可能是大骨节病的重要病因.
作者:刘斌;陈德才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抗结核病药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医院抗结核病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病药的临床使用以口服药为主;乙胺丁醇片、异烟胖片、利福喷丁胶囊和利福平胶囊的用药频度(DDDs)居前4位,8种抗结核病药的DDDs排序表明用药趋势基本一致;总金额构成比居前5住的是利福喷丁胶囊、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乙胺丁醇片、利福平针、利福平胶囊,日用药金额居前4位的是利福平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利福喷丁胶囊、异烟肼针;药物利用指数(DUI)均较接近1.0.结论 抗结核病药的临床使用情况总体合理.
作者:罗建勇;费哲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干预前后医院乳腺手术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 随机选取干预前(2009年2月)和干预后(2010年5月)乳腺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对照研究.结果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100%和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合格率明显上升.结论 医院干预措施有效、可行.
作者:张蕊;于磊;严郁;刘可欣;唐尧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