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新洲;陆俊国
目的 观察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手足口病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支持治疗后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10mg/(kg·d)静脉滴注,1次/d,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咽痛消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炎琥宁能缩短小儿手足口病病程,且安全有效,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戴学虎;高远征;戴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处于发作期的哮喘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2次/d,连用3~7 d.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可必特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丁秀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抗结核病药临床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为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2007年至2009年医院抗结核病药的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结核病药的临床使用以口服药为主;乙胺丁醇片、异烟胖片、利福喷丁胶囊和利福平胶囊的用药频度(DDDs)居前4位,8种抗结核病药的DDDs排序表明用药趋势基本一致;总金额构成比居前5住的是利福喷丁胶囊、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乙胺丁醇片、利福平针、利福平胶囊,日用药金额居前4位的是利福平针、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利福喷丁胶囊、异烟肼针;药物利用指数(DUI)均较接近1.0.结论 抗结核病药的临床使用情况总体合理.
作者:罗建勇;费哲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比较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住院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口服齐拉西酮片的治疗组和口服奎硫平片的对照组,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用精神分裂症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安全性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 治疗结束时PANSS减分率治疗组为(60.98±24.04)%,对照组为(61.99±28.2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76.67%,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齐拉西酮与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疗效相当且均能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各种症状,不良反应二者相当,且均为轻度,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卢殿军;宁洁;吴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利巴韦林喷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4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以思密达涂抹口腔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利巴韦林喷剂,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利巴韦林喷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手足口病可显著提高临床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付宏;黄昌洪;李世芬;陈其芬;李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综述大黄酸在抗肿瘤、抗炎、降糖调脂、保肝抗纤维化等方面的药理活性及其作用机制,并介绍大黄酸经结构修饰所得偶联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近年来大黄酸及其偶联物生物活性的研究情况.结果 国内外学者对大黄酸抗肿瘤、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还通过结构修饰得到了一些新偶联物,增强了大黄酸在抗炎和协同抗肿瘤方面的作用.结论 大黄酸治疗骨关节炎、糖尿病肾病和抗肿瘤的生物活性是研究热点,通过结构修饰改善大黄酸溶解性,利用其骨趋向性作为骨靶向制剂载体也是关注重点.
作者:苏华;冷静;王曙东;任海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全髋置换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手术且进行自控静脉镇痛的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5 g/L吗啡,试验组使用1.5μg/mL舒芬太尼,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1 mL,锁定时间8 min.观察患者术后2,8,24,48 h的镇痛效果,记录镇痛泵使用情况、不良反应以及是否使用其他镇痛药物.结果 试验组视觉模拟评分在术后48 h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口述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2例患者因镇痛不全而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未出现嗜睡、呼吸抑制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舒芬太尼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髋置换手术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镇痛作用确切且略优于吗啡,不良反应与吗啡相似.
作者:敖兴;张超;汪玉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临床应用现状及趋势,以促进该类药物合理应用.方法 对2007年至2009年医院住院患者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3年均居前2位,用药趋向长效制剂.结论 抗高血压药的使用逐年增多,而且逐渐选用新型抗高血压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仍为主要使用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用量增长较快.
作者:宁文奇;韩颖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不孕症妇女的支原体感染状况与耐药性.方法 对320例不孕症妇女(不孕组)和80例正常早孕妇女(对照组)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不孕组妇女的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6.85,P<0.01).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的敏感率均大于85%;对环丙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大于50%,其中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69.33%;对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率均低于50%,对交沙霉素和克拉霉素仍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等四环素族高度敏感,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临床上对支原体感染应常规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石荷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疗效.方法 36例恶性体腔积液患者在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行积液引流,然后注入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每周1次,连续1~3次.结果 36例患者体腔内共注药51次,平均每例1.4次;2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治疗后有效24例(88.89%),7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治疗后有效6例(85.71%),2例心包积液患者治疗后均有效;不良反应表现为轻中度发热和局部隐痛.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腔内给药用于恶性体腔积液的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轻微.
作者:陆新洲;陆俊国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改进三棵针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棵针中盐酸小檗碱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2 mol/L磷酸二氢钾(24∶76),检测波长为265mm.结果 盐酸小檗碱进样量在0.05003~0.250 1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48%,RSD为0.34%(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分离效果好,无干扰,可作为三棵针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孙志国;高国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缩短首次服用米非司酮到服用米索前列醇的时间对药物流产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拟行药物流产的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于第1天午餐前1 h口服米非司酮50 mg,晚餐后2 h服用50 mg,第2天早餐前1h服用50 mg,早餐后1h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对照组于第1天和第2天晨口服米非司酮50 mg,12 h后再服25 mg,服药前后2 h空腹,第3天晨空腹服用米索前列醇600μg.结果 两组患者药物流产效果、阴道出血量、月经恢复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药物流产中缩短首次服用米非司酮到服用米索前列醇的时间,流产效果不受影响,患者更易接受.
作者:马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调查产科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产科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随机抽取的1 000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对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种类、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产科手术1 000例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00%,使用多的抗菌药物是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平均术后使用时间为3.74 do结论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不合理性,需进一步规范.
作者:肖磊;李欣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当前的抑郁特点与相应的抗抑郁干预策略.方法 就精神、心理、社会等因素对抑郁的发生、发展、转归的影响作简要分析,指出适时的心理干预和选择性药物干预有利于抑郁的转归;着重阐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常规治疗药物及其效用,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有益的探讨.结果 目前的医学实践中,心理、药物干预并存,药物治疗是常见和成熟的干预方法.结论 抑郁需要及时地心理疏导和必要的医疗救治.药物干预仅仅是针对个体减少危害因素的健康策略之一.
作者:韩万隆;王皓宇;王蕾;王守琴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急性胰腺炎为腹部常见病,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病变程度轻重不等,常见伴发症有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慢性胰腺炎等.近年来重型胰腺炎发病率逐渐增多.目前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该文就其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沛;卢国良;林庄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了解医院新生儿科处方质量和用药情况,为提高处方质量和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新生儿科2010年1月至6月住院处方1 000张,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处方进行综合调查与分析评价.结果 处方合格率为94.60%,不合格处方占5.40%;抗菌药物使用率达53.40%;基本药物使用率为51.98%;静脉给药率99.20%;平均处方用药3.80种,平均处方金额为288.36元.结论 处方书写有待规范,不合理用药情况依然存在,尤其是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应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粟珊;牟修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临床观察泌尿系统感染的细菌变迁和药物敏感情况,为指导临床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送检中段尿标本在1h内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经35~37℃培养18~24 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进行革兰染色上机鉴定;按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判断标准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结果 尿标本中共检出致病菌152株,分离鉴定出20种细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24株,占81.58%,革兰阳性球菌28株,占18.42%.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均有较高的敏感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呋喃妥因能覆盖多种病原菌,而常见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的敏感率大部分在30%以下.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的致病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丁胺卡那霉素和头孢菌素尤其是第3代头孢菌素对于常见致病菌为敏感;临床应重视药物敏感性试验,科学规范地使用抗生素.
作者:王新彩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建立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B1,B1,G1,C2的免疫亲和柱净化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HPLC-FLD)法.方法 样品经甲醇-水(80∶20)提取后,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测定.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黄曲霉毒素G2,G1,B2,B1的检出限分别为0.15,0.25,0.1,0.2 μg/kg,回收率为78.8%~106.7%,RSD均低于7.1%.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动物类药材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需要.
作者:杨小丽;韦日伟;申红红;杨美华;欧阳臻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改进氢化可的松乳膏现有质量标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通过改进供试品的提取处理过程,优化操作步骤.结果 改进方法的氢化可的松平均回收率为98.57%,RSD=1.17%(n=9),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结果比较没有明显差别,可代替原提取方法.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医院制剂的快速检验.
作者:杨帆;白林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对198例高脂血症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分别记录分析治疗后4周和8周的血脂变化情况,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经过4周和8周治疗后,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均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升高(P<0.05);治疗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胃肠道不适.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李勃;肖引;闫美娟;刘凯;陈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