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中药配方颗粒2008-2009使用分析

刘辰卉;朱博

关键词:中药配方颗粒, 处方数, 使用量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Excel统计处理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的相关数据.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使用量明显增长.更多年轻患者及儿童趋向选择调配中药颗粒处方.结论 中药颗粒如果与中药饮片共同发展,使更多人认识并感受其优点,会有更大的临床应用空间.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2009年我院门诊患者中药注射剂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中药注射剂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门诊处方10 400张,对中药注射剂用药频度(DDDs)、用药金额、日均费用及用药指数(DUI)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占处方总金额的12.28%;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和舒血宁注射液位于用药频度排序前3位,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的药物利用指数不超过1.结论 门诊中药注射剂应用比例较高,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不足,须引起重视.

    作者:宋志勇;胡永红;魏鵾;王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基层医院临床药学工作开展的经验和体会

    目的 为基层医院更好地开展药学服务工作提供经验.方法 通过总结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体会,探讨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的方法.结果与结论 基层医院开展临床药学非常必要,可以促进药学人才的培养,有利于保障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钟传书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头风灵胶囊中天麻素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头风灵胶囊中天麻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3%磷酸(2 ∶98),流速为0.7 mL/min,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21 nm.结果天麻素进样量在0.2~1.8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0%,RSD为1.11%(n=6).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可有效控制天麻头风灵胶囊的质量.

    作者:胡顺波;赵晓荣;郭洪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乙肝解毒微丸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应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中药乙肝解毒微丸,研究微丸制备的佳处方和工艺.方法 采用挤出-滚圆法对润湿剂、药料、乙醇的用量进行筛选,终筛选出佳用量.结果用挤出-滚圆法制备的乙肝解毒微丸圆整度好,大小均匀,成品收率高.结论 通过加入合适的润湿剂,可以采用挤出滚圆法制备乙肝解毒微丸,该工艺稳定、辅料用量少,挥发性有效成分破坏程度小.

    作者:尹银华;周洪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咽炎丸治疗慢性咽炎1100例

    目的 观察咽炎丸对慢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将1 950例慢性咽炎患者分为咽炎丸治疗组(1 100例)及对照组(850例).结果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9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咽炎丸治疗慢性咽炎安全有效.

    作者:马艳;张旭;马英;汪宇;袁慧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院2005年至2009年病原菌分布变迁情况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变迁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医院管理部门制订相关措施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统计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至2009年病原菌培养结果.结果 5年间医院主要的病原菌有7 693株,基本呈逐年增多趋势;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2 010株)占26.13%,革兰阴性菌(4 548株)占59.12%,真菌(1 135株)占14.75%;革兰阴性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居首位;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 加强临床病原菌及其耐药谱监测,对于控制医院感染和合理选用抗感染药物都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国俊;黄荣忠;罗宏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院32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8年至2009年医院上报的327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滴注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共191例,占58.41%.抗感染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比例高,共216例,占66.06%,头孢菌素类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抗染药物(共64 例,占19.57%),其次为中药制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以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雷国强;刘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国制药企业非专利药开发的策略探讨

    目的 为我国制药企业开发非专利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找出我国制药企业在非专利药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结果与结论 非专利药的开发仍是我国制药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药企业应针对不足、加大创新力度,在有效开发非专利药的基础上抢滩非专利药市场.

    作者:刘娟;董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大孔吸附树脂在生物碱纯化方面的应用

    生物碱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生物活性显著,部分生物碱已经应用于临床.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分离是临床使用制剂中生物碱的主要来源,其纯化方法和工艺一直是研究重点,笔者对近10年来大孔吸附树脂在纯化生物碱方面的应用进行系统综述,归纳了其中的共性规律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进而为使用大孔树脂高效、高选择性地纯化生物碱提供研究思路,为工业化生产服务.

    作者:张慧芳;李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院中药配方颗粒2008-2009使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Excel统计处理中药配方颗粒处方的相关数据.结果中药配方颗粒处方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使用量明显增长.更多年轻患者及儿童趋向选择调配中药颗粒处方.结论 中药颗粒如果与中药饮片共同发展,使更多人认识并感受其优点,会有更大的临床应用空间.

    作者:刘辰卉;朱博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遏止虚假药品广告的5项措施

    药品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近年来,随着药品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的药品广告迅猛发展,虚假广告也招摇上市,甚至在一些地方泛滥成灾.该文列举了虚假药品广告泛滥的现象,分析了成因,并从现实情况出发,提出了5项遏止虚假药品广告的建议.

    作者:陈建玲;郝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冬颗粒中绿原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银冬颗粒中绿原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10 ∶90),检测波长为326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 ℃.结果绿原酸的质量浓度在5.4~10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102.98%,RSD=4.25%(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可用于银冬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徐玲;王琴;李金玲;徐晓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新型抗骨质疏松药雷尼酸锶的研究进展

    目的 对新型抗骨质疏松药物雷尼酸锶进行系统全面的综述,为骨质疏松症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内相关文献,综合多方面资料和吸收新观点、结论,对雷尼酸锶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临床应用、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分别进行综述和总结性评价.结果雷尼酸锶在体内外都具有良好的抗骨质疏松作用.结论 雷尼酸锶具有诱导骨重建的解偶联,减少骨吸收、刺激骨形成的双重药理作用,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有望成为理想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作者:赵学卫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2007-2009年我院口服质子泵抑制剂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质子泵抑制剂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经济、高效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军字1号库存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对2007年至2009年质子泵抑制剂的出库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质子泵抑制剂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率呈快速增长趋势.购药金额排在前3位的药物是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2007年、2009年使用频率排在前3位的药物是泮托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2008年使用频率有所变化.泮托拉唑序号比大.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在酸相关性疾病应用中比较广泛,该院总体用药情况较合理.

    作者:汪娟;吴寒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强生药品召回事件对我国药品召回制度的启示

    该文通过讨论强生药品召回事件,分析了当前我国药品召回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作者:于丹;孟锐;丁丽曼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新进展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治疗困难.该文综述了近年有关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诊断标准、机械通气和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林庄;卢国良;孙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我院门诊处方质量点评与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门诊不合理处方原因,促进处方质量提高.方法 抽查医院2010年1月至6月门诊处方15 600张,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格处方445 张,占总处方量的2.85%.不合格处方中,处方前记不规范占30.25%,处方正文不规范或错误占52.59%,其中不合理用药占9.44%,处方后记不规范或错误占7.41%,其他占9.66%.有些处方同时存在多处不规范或错误.结论 < 处方管理办法>使处方评审有了统一评价标准,应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以及时解决问题.

    作者:陈华彪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辛伐他汀片剂的处方工艺改进及质量评价

    目的 对辛伐他汀片的处方工艺进行改进,以解决辛伐他汀极易氧化、制剂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方法 采用聚丙烯酸树酯Ⅳ制备辛伐他汀微囊,通过系列试验筛选辛伐他汀片的崩解剂等辅料,确定改进后的处方及制备工艺.结果用聚丙烯酸树酯Ⅳ制备辛伐他汀微囊,可解决辛伐他汀易氧化、质量不稳定的问题;以L-羟丙纤维素和羧甲基淀粉钠作为崩解剂,可使辛伐他汀微囊能快速溶出.结论 辛伐他汀片新处方合理,新工艺可行,符合片剂的质量要求.

    作者:高湘;马友锋;张选军;李芳;王卫锋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临床药学实习中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探讨药学系学生在医院临床药学实习时的教学方法.方法 采用国外医学院校流行的案例教学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及示例.结果与结论 案例教学法切实可行,可用于我国药学院校的教学.

    作者:罗宏丽;肖顺林;王述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门诊患者输液用药治疗中存在的问题与干预

    目的 分析门诊输液用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原因,以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治疗质量.方法 走访有关医疗机构并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门诊输液用药过程中,的确存在院内交叉感染、微粒反应、药源性疾病、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等安全隐患.结论 应全面加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制订有效干预措施,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西娜;段同华;俞发;张永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