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制药企业发展的多维度战略行为实证分析

梁谋;卞鹰

关键词:中药, 企业战略, 企业发展
摘要:目前中药产业发展迅速,显示出良好的行业成长性,但中药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行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低.中药企业如何选择战略决策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须认真思考.该文对两家中药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能为中药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提供参考.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2006-2008年抗高血压药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抗高血压药物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6-2008年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来该院抗高血压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显著上升,以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降压药等为主,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近年来用量显著增加.结论 该院抗高血压药应用结构基本合理,钙拮抗剂占主导地位.

    作者:刘筒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薰衣草油中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薰衣草油中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法,HP-5 GC色谱柱(30 m×0.32 mm,0.25 μm);柱温为80℃,保持5 min,以4℃/min的速率升温至160℃;检测器为FID,250℃.结果芳樟醇和乙酸芳樟酯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是0.39~5.90 mg/mL(r=0.999 5)和0.40~6.06 m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33%和100.37%,RSD分别为0.58%和0.75%(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薰衣草油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实施模式分析

    目的 探求适合我国国情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实施模式,为引导我国药品GMP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方法,对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实施模式的内涵和实现形式进行分析,并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方法,初步总结分析该模式在河南省的实施状况.结果与结论 以品种为单元的药品GMP实施模式,是实施药品GMP的深入、细化和完善,是完整真实地将药品GMP条款落实到具体品种和岗位、实现药品生产过程标准化的有效途径.

    作者:李海剑;高洁;宋丽丽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由对硝基甲苯合成对羟基苯甲醛的工艺改进

    目的 改进对羟基苯甲醛的合成工艺.方法 以对硝基甲苯为原料,通过与Na2Sx氧化还原反应合成对氨基苯甲醛,不经分离直接进行重氮化及水解制得对羟基苯甲醛,无需有机溶刺进行产物萃取.结果总收率为82%.结论 改进后的工艺收率高,操作步骤更简单,更适宜于规模化生产.

    作者:周辉;董世昌;李立威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石仙桃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提高石仙桃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石仙桃,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仙桃中环石仙桃酮含量.结果 方法平均回收率为99.64%,RSD为0.88%(n=6).结论 增加的定性、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作为石仙桃的质量标准.

    作者:李兵;郭环娟;容羡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合理用药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和分析住院患者用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出院病历1 194份,根据患者的病史、诊断、病情等情况综合判断用药合理性.结果用药合理病历1 008份,用药不合理病历186份(15.58%),全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85%.结论 该院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但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偏高,需要加强控制.

    作者:潘洁;彭晓燕;王远光;孟丽丽;赵珊珊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鼻咽清毒颗粒治疗小儿鼻渊398例

    目的 探讨鼻咽清毒颗粒治疗小儿鼻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鼻咽清毒颗粒组(治疗组)398例、鼻渊通窍颗粒组(对照组A)245例、鼻渊舒口服液组(对照组B)357例,按各自给药方法进行治疗,疗程均15 d.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24%(387/398),优于对照组A89.39%(219/245)和对照组B 86.83%(310/357,P<0.05),治疗组治疗鼻渊症状的疗效也明显优于两个对照组.3组患儿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鼻咽清毒颗粒治疗小儿鼻渊疗效满意、安全可靠.

    作者:高明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不同给药方案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经济效果.方法 将124例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按实际用药情况分为3组,分别给予红霉素、阿奇霉素、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3组治疗方案有效率分别为76.19%,79.45%,90.0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2%,6.85%,6.67%,成本一效果比分别为21.02,24.03,29.35.结论 红霉素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佳治疗方案.

    作者:肖永新;侯海若;杨红英;贾孟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寻找更加方便快捷地控制盐酸左氧氟沙星产品质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通过调节流动相以达到目的 .结果 HPLC法能满足系统适用性要求,但样品分析时间可缩短60%以上.结论 在盐酸左氧氟沙星含量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方法没有明显差异的情况下,采用该方法更适用于常规检验工作和厂方大批量生产时的质量控制.

    作者:许晓文;袁林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药固体滴丸剂规模生产中工艺参数的设定

    目的 解决中药固体滴丸剂规模生产无法顺利进行的问题.方法 根据生产设备的型号及不同滴丸品种的性质重新设定各种工艺参数.结果通过设定各种工艺参数,可以解决相关问题,以确保规模生产的顺利进行.结论 应重视中药固体滴丸剂的生产工作.

    作者:沈曼丽;王显忠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舒筋通络颗粒中牛膝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鉴别舒筋通络颗粒中的牛膝药材.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结果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该法可行,适用于舒筋通络颗粒中牛膝的鉴别.

    作者:卢树杰;张纲;甄兰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我院门急诊药房退药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门急诊患者退药原因,探讨减少患者退药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医院门诊药房2008年1月至3月的958例退药记录,按退药原因、药品种类及退药剂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引起患者退药的主要因素有药物不良反应、病情改变、患者依从性差和医院服务缺陷等:结论应建立严格的退药制度,规范医师用药行为,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减少退药的发生.

    作者:刘宪军;李亚利;张晓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聚丙烯输液瓶细菌内毒素检查之我见

    结合检验工作实践,发现聚丙烯输液瓶质量标准中细菌内毒素检查项在样品包装、浸提介质、供试液制备、供试品代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便于操作.该文就检验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作者:王贵英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我院门诊处方评价分析

    目的 了解门诊患者用药基本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对随机抽查的医院2008年3月至12月中每月两个工作日的门诊处方逐一审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查处方4 000张,人均用药2.58种,抗菌药物使用率65.08%,注射剂使用率39.00%,基本药物使用率54.05%,通用名使用率98.75%,处方平均金额102.50元,不合理用药处方2.48%.结论 <处方管理办法>使处方评审有了统一评价标准,能更好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且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因此,应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梁佩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社区医院开展药学服务模式探讨

    目的 促进社区医院药师更好地开展社区药学服务工作.方法 联系实际,从适应社区药学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社区药学服务工作中,药师要做到热心、细心、耐心,具有责任心,以合理用药为核心,才能提高社区医院药学服务水平.结论 良好的社区药学服务不仅能体现药师的价值,同时也为公众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了重要保证.

    作者:秦冬颖;黄业姣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中药制药企业发展的多维度战略行为实证分析

    目前中药产业发展迅速,显示出良好的行业成长性,但中药企业普遍生产规模小、行业集中度和技术水平低.中药企业如何选择战略决策以实现稳定、健康发展,须认真思考.该文对两家中药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了对比分析,希望能为中药企业的发展战略制订提供参考.

    作者:梁谋;卞鹰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104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检索2000-2008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案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多在用药10min中内发生,老年组发生率较高,累及机体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 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应特别关注的是过敏性休克.

    作者:李岚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思考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保障药品安全的重要举措.该文指出了宣传教育、强化职责、拓展渠道、风险管理是加强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努力方向,可为完善我国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供参考.

    作者:杨学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建立健全医院新特药品引进机制的探索

    通过对新药的遴选、引进程序、入院后管理等方面的不断探索、改进和完善,建立、健全新特药引进机制,可有效防止新特药引进过程中的不正之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使医院的药品结构日趋合理,使新特药引进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

    作者:刘俊南;张卫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采用复合乳化剂解决复方樟脑乳膏的破乳问题

    目的 解决复方樟脑乳膏因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且有较强的酸性药物成分而引发的破乳问题.方法 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平平加A20、甘油聚乙二醇75硬脂酸酯和泊洛沙姆407作复合乳化剂,对其比例进行优化,按常规乳化法制备复方樟脑乳膏,用离心试验、高温试验、冷冻试验及室温试验考察其物理稳定性和含量.结果所制膏体无破乳现象,理化性能稳定,均匀细腻,易涂展,含量稳定.结论 采用经筛选的复合乳化剂可制备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且有较强的酸性药物成分的乳膏.

    作者:程刚;吴应纯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