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如;缪婧;顾海琳;洪雪勤
目的 对近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尿路感染(UTI)的病原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61例PNS合并UTI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病原茵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PNS合并UTI患儿以无症状性茵尿者多见(85.25%),男女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病原茵以革兰阴性茵为主,大肠杆茵仍居首位(51.28%),其次为阴沟肠杆菌及肠球菌,肠球菌较四川地区10年前比有上升趋势.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大小,大肠杆菌依次为泰能、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阴沟肠杆菌依次为阿米卡星、泰能及美洛培南,二者对头孢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不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茵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67.65%,大肠杆茵产ESBLs的阳性率为85.00%,ESBLs阳性茵对泰能、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无敏感性.结论 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李志娟;王墨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肛周皮肤清洁、调节饮食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方法.结果 30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内出血发生,患者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创口美观.结论 对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椎治术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还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飞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测定小致毒膏中咖啡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Technologies Zorbax Extend-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23:77),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23 nm,柱温40℃.结果 咖啡酸质量浓度在1.00~4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5%,RSD=1.33%(n=6).结论 HPLC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小败毒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艳波;孙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降糖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医院降糖药物的品种、规格、使用量、用药频度(DDD8)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服降糖药的年DDDs基本保持稳定,而胰岛素注射液等降糖药物逐年上升.结论 该院降糖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江咪芬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ac)的临床特征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发生AAC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920例应用抗生素的患儿中发生AAC 55例,发生率5.98%;多为单纯性腹泻,大便普通培养未见细菌生长;抗生素剂量为常规剂量,引起AAC的抗生素为第3代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2代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类;影响AAC发生的原因有年龄小、病情危重、禁食、抗生素联合种类多、抗生素应用时间长、采用干预措施、住院时间长.结论 住院惠儿AAC的发生率较高.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对AAC高危患儿尽量选择诱发AAC概率低的抗生素,同时应减少侵袭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早期肠内营养或经口进食,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可补充益生菌.
作者:叶国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者外周血Th1/Th2平衡的调控作用和嗜酸性粒细胞(EOS)及IgE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急性发作期的哮喘患者(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片10mg口服,每晚1次,疗程为3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lSA法检测外周血培养上清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同时测定外周血IgE和EOS数,进行日夜间症状评分和肺功能的测定.并以同期入选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经孟鲁司特治疗3个月后患者外周血IL-4、IgE水平和EOS计数均明显降低,而IFN-γ水平明显上升(P均小于0.05);同时患者日夜问症状评分明显降低(P均小于0.01),肺功能主要检测指标均明显改善(P均小于0.05).结论 哮喘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平衡失调.孟鲁司特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作用机制可能通过纠正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使免疫反应由Th2型向Th1型逆转,抑制EOS聚集,使B细胞分泌IgE减少,从而改善患者的日夜间症状和和肺功能.
作者:郑国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进行性发生发展的过程.该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以及药物治疗进行了分析总结.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荆、醛固酮抑制剂、利尿剂以及洋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李文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外科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普通外科感染性疾病患者92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在原发病的相应治疗和正规外科治疗基础上,对照组46例仅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46例予血必净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治疗.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感染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是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的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明;陈家璇;黄勇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10例,随机分成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组(研究组)和次全子宫切除术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项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照组血清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血清FSH及E2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用于临床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不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红;史慧星;康静芳;韩映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别使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抗癫痫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时289例分别使用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分析、评价.结果 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患者有167例(57.79%),低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且疗效不佳的有99例(34.26%),高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怀疑中毒的有23例(8.21%).结论 对于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顾艳玲;李旭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检测人血中美洛西林IgM和IgG抗体的微柱凝胶免疫法.方法 O型人红细胞在pH=9.6的巴比妥缓冲液中经美洛西林针剂致敏后,与待检血清中美洛西林抗体在微柱凝胶上可发生免疫结合而出现凝集.结果 待检的76份血清中有9份呈IgM和lgG抗体阳性.结论 微柱凝胶免疫法可用于检测人血中关洛西林的IgM和IgG抗体.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
作者:林观样;潘晓锋;郭红;林聪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茵药物的合理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75例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围手术期应用抗茵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茵药物,术前和术后的用药率分别为89.33%和100.00%;术后单用1种抗菌药物和二联用药、三联用药的分别占42.67%,50.67%,6.67%;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茵药物3.1 d,Ⅱ类切口手术患者平均使用抗菌药物7.2 d,两类切口手术术后使用抗茵药物超过3 d者占44.00%.结论 医院围手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应加强管理,规范合理用药.
作者:冯文媛;冯兵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卡泊芬净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卡泊芬净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经卡泊芬净治疗后,痊愈3例,显效5例,进步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26.67%;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卡泊芬净是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杨亚青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头孢美唑与头孢哌酮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并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头孢美唑与头孢哌酮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头孢美唑与头孢哌酮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9.1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成本分别为1 349.6元和1 011.8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头孢哌酮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比头孢美唑经济,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袁浩字;季平;石庆平;林勇;易红;李彬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克林霉素磷酸酯片与妇科千金片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 将126例门诊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63例口服克林霉素磷酸酯片1.5 g,每日3次,连续5 d后停5 d,再继续口服5 d,用法用量同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口服妇科千金片2片,每日3次,连续15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60%,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 克林霉素磷酸酯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军英;李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野马追对急性油酸性肺损伤大鼠肺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72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地塞米松组,野马追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试验前2周各组失鼠灌服相应的药物,然后以油酸0.1 mL/kg静脉注射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光镜观察肺部组织形态学变化,称重法计算肺系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肺组织微血管的渗透性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并进行渗出细胞计数.结果 野马追能明显降低BALF中渗出细胞数、蛋白含量、肺系数及肺含水量和肺血管通透性.结论 中药野马追对急性肺损伤有防治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急性肺损伤时肺血管通透性来实现的.
作者:杨辉;周远大;何海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清脑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清脑宁颗粒中赤芍、当归、川芎、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清脑宁颗粒中芍药苷含量,色谱柱为岛津C18(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30:7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TLC法能鉴别出赤芍、当归、川芎、陈皮;芍药苷质量浓度在12~12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8(n=6).结论 建立的方法简便可行,专属性强,可用于清脑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李福如;缪婧;顾海琳;洪雪勤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平行分组对照观察的方法,将64例符合ICP诊断标准的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S-腺苷蛋氨酸、维生素K1、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C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主要是皮肤瘙痒缓解程度)、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汁酸(TBA)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窒息(Apgar评分≥7)发生率,羊水污染及产后出血情况,以及与用药有关的不良事件(过敏反应、出血现象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皮肤瘙瘁程度显著缓解,血ALT,AST,TBA显著改善,早产率、新生儿羊水污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LMwH治疗ICP,有助于提高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连兴刚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疏血通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基础治疗后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1 K/d;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记录各组患者血小板计(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表明治疗组心功能短期内得到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PLT,APTT,P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近期疗效肯定且安全.
作者:唐鸿彬;彭丹;廖建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胶囊和血样中洛美沙星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在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6.0)中,铽离子(Tb3+)能与洛美沙星反应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射铽的特征荧光,λex=320 nm,λex=545 nm,狭缝均为5 nm.结果 浓度线性范围为1.0×10-8~2.4×10-6mol/L,回归方程为F=6.448 7×108C-5.985 6,r=0.999 9(n=7),检出限为3.5 ng/mL.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血样及洛美沙星胶囊的含量测定.
作者:聂松柳;戚雪勇;张怀敬;何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