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咳血35例

陈汉才;王桂芳;章士跃;卢仑

关键词:垂体后叶素, 酚妥拉明, 大咳血,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评价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咳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床诊断符合大咳血诊断标准的患者61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采用垂俸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照组26例单纯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两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均以4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单纯用药,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咳血利用了两药主要作用部位的差异,优势互补,更好地起到了止血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术前给予心理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肛周皮肤清洁、调节饮食和出院指导等护理方法.结果 30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无吻合口瘘和内出血发生,患者创伤小、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创口美观.结论 对腹腔镜结肠直肠癌椎治术患者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不但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的护理质量,还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飞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盐酸罗哌卡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目的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盐酸罗哌卡因明胶微球,并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60 nm波长处测定含量.结果 自制盐酸罗哌卡因明胶微球质量浓度在16~40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栽药量为21.4%,药物包封产率为74.8%.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可测定盐酸罗哌卡因明胶微球,且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有一定的缓释性,能适当延长盐酸罗哌卡因作用时间.

    作者:陆璐;郭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2006-2008年我院抗病毒药应用分析

    目的 促进抗病毒药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 采用限定日剂量分析法,对2006-2008年医院抗病毒药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病毒药的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核苷类药物是主要的销售种类,用药的合理性已得到了一定提高.结论 应重视抗病毒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合理选择药物,以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作者:朱婉贞;胡毅桦;林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31例

    目的 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氧分压、血液流变学、C反应蛋白、肺通气功能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67.7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血氧分压(PaO2)显效率、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可以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聂晓红;熊曙光;王晓虹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氨溴特罗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60例

    目的 讨论易坦静口服溶液(氨溴特罗)辅助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7年4月至2008年10月确诊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伴咳嗽咳痰等症状的120例惠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根据患儿年龄分别予治疗组60例不同剂量的易坦静,2次/d,予对照组60例不同剂量的小儿止咳糖浆,3次/d,疗程均为5 d.结果 两组在化痰、祛痰、止咳等方面均有显著临床疗效;易坦静组至疗程第5天在减轻单个症状的疗效和综合症状改善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易坦静是一种适用于各年龄期小儿的化痰止咳药,安全有效,且依从性高.

    作者:王为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37例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4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治疗组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予文拉法辛治疗,疗程均为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疗效评定和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HAMD和HAMA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4.85%和83.78%,对照组分别为63.89%和83.33%,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不良反应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可作为抑郁症治疗的一线药物.

    作者:土晓东;骆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复方曲安奈德涂膜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复方曲安奈德涂膜剂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壳聚糖为成膜材料制备复方曲安奈德涂膜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曲安奈德含量,采用容量法测定谷氨酸锌含量.结果 曲安奈德的质量浓度在5.0~8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93%.RSD为0.14%(n=9).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合理、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行,制剂质量稳定.

    作者:张红;刘祖雄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处理稽留流产110例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稽留流产患者22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照组采用己烯雌酚,根据具体情况行清宫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妊娠组织自然排出率高,清宫时宫口容易扩张,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人流综合征低,无再次清宫者,阴道流血时间短(P<0.05),有一过性且轻微的不良反应,无需特殊处理.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处理稽留流产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应用雌激素后再行清宫术的传统方法.

    作者:盛浩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289例使用抗癫痫药患者的血药浓度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别使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3种抗癫痫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时289例分别使用抗癫痫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的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的分析、评价.结果 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浓度范围内的患者有167例(57.79%),低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且疗效不佳的有99例(34.26%),高于正常治疗浓度范围、怀疑中毒的有23例(8.21%).结论 对于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达到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顾艳玲;李旭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我院不合理静脉输液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医院病区静脉输液的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抽查2008年8月至12月医院病区静脉输液处方共4 876张.根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品说明书及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对不合理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共发现不合理处方209张,占静脉输液处方的4.29%;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药物配伍、溶剂选择、给药频次、剂量浓度、给药途径等方面.结论 病区静脉输液应加强处方的审核,以利于静脉输液配伍的合理使用.

    作者:诸林俏;周璇;黄晨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莫西沙星阴道泡腾片的药效学研究

    目的 研究莫西沙星阴道泡腾片(MVET)对豚鼠阴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茵及沙眼衣原体3种常见致病菌感染豚鼠阴道,再用MVET高、中、低3个剂量阴道给药治疗,并与莫西沙星口服、注射给药治疗对比,以细菌转阴率和阴道病变治愈率评价其疗效.结果 3种给药途径疗效高低顺序为阴道给药、静脉注射、口服;MVET对豚鼠阴道细菌感染的疗效好、起效快,且量效关系明显.结论 MVET对豚鼠阴道细菌感染具有疗效好、给药剂量小、用药方便等优点.

    作者:凌英蓉;郭彬;涂雪琼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咳血35例

    目的 评价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咳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临床诊断符合大咳血诊断标准的患者61例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5例采用垂俸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对照组26例单纯采用垂体后叶素治疗,两组其他治疗措施相同,均以4 d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单纯用药,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大咳血利用了两药主要作用部位的差异,优势互补,更好地起到了止血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汉才;王桂芳;章士跃;卢仑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冬虫夏草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概况

    冬虫夏草是我国珍稀、名贵的药材,为上等补药.该文介绍了冬虫夏草药材质量控制研究的现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黄海燕;钟建理;谢黔锋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卡泊芬净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30例

    目的 调查卡泊芬净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卡泊芬净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0例患者经卡泊芬净治疗后,痊愈3例,显效5例,进步4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26.67%;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卡泊芬净是治疗老年肺部真菌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杨亚青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节日性急性胃肠炎(腹泻)5种用药方案的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节日急性胃肠炎(腹泻)5种综合治疗用药方案的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2009年元旦、春节诊治的207例急性肠胃炎(腹泻)患者,按轻、重症分组应用5种综合治疗用药方案观察疗效.结果 剔除3例资料不详者后,5种综合治疗方案用药治疗显效167例(81.86%),有效37例(18.14%),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对症治疗节日急性胃肠炎(腹泻)的5种综合治疗用药方案均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可控.

    作者:郁杰;徐力;戴德银;王昕阳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61例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近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合并尿路感染(UTI)的病原茵和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61例PNS合并UTI患儿的临床资料,了解病原茵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PNS合并UTI患儿以无症状性茵尿者多见(85.25%),男女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病原茵以革兰阴性茵为主,大肠杆茵仍居首位(51.28%),其次为阴沟肠杆菌及肠球菌,肠球菌较四川地区10年前比有上升趋势.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大小,大肠杆菌依次为泰能、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阴沟肠杆菌依次为阿米卡星、泰能及美洛培南,二者对头孢类抗生素的敏感性均不高;肠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的敏感性较高.革兰阴性茵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67.65%,大肠杆茵产ESBLs的阳性率为85.00%,ESBLs阳性茵对泰能、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无敏感性.结论 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李志娟;王墨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30例

    目的 探讨疏血通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确诊为缺血性心肌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基础治疗后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1 K/d;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两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记录各组患者血小板计(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0.00%,表明治疗组心功能短期内得到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比较PLT,APTT,PT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疏血通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近期疗效肯定且安全.

    作者:唐鸿彬;彭丹;廖建宏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2例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平行分组对照观察的方法,将64例符合ICP诊断标准的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给予S-腺苷蛋氨酸、维生素K1、三磷酸腺苷、辅酶A、维生素C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 000 U,皮下注射,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主要是皮肤瘙痒缓解程度)、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汁酸(TBA)水平,新生儿出生体重、窒息(Apgar评分≥7)发生率,羊水污染及产后出血情况,以及与用药有关的不良事件(过敏反应、出血现象等).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皮肤瘙瘁程度显著缓解,血ALT,AST,TBA显著改善,早产率、新生儿羊水污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LMwH治疗ICP,有助于提高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连兴刚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蛇胆菠萝蛋白酶肠溶薄膜衣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探讨蛇胆菠萝蛋白酶肠溶薄膜衣片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鉴别(TLC)法鉴定蛇胆汁成分;以菠萝蛋白酶水解酪蛋白为酪氨酸,用紫外光度法测定菠萝蛋白酶含量并计算效价.结果 薄层色谱中蛇胆成分的斑点清晰,易于识别;菠萝蛋白酶的效价线性范围为30~70 U/mL,平均回收率99.25%,RSD=0.61%(n=6).结论 所用方法准确可行,能控制蛇胆菠萝蛋白酶肠溶薄膜衣片的质量.

    作者:蒋伟杰;聂倩庆;陈小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败毒膏中咖啡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小致毒膏中咖啡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色谱柱为Agilent Technologies Zorbax Extend-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钠溶液(23:77),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23 nm,柱温40℃.结果 咖啡酸质量浓度在1.00~40.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85%,RSD=1.33%(n=6).结论 HPLC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用于小败毒膏的质量控制.

    作者:赵艳波;孙冬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