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硅化程度对冻干胶塞跳塞的影响

宋海怡;李文萍;张海鸥;张玉芳

关键词:硅化温度, 硅化时间, 上机率
摘要:目的 确定佳硅化条件,增加半加塞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调整硅油的加入量、硅化温度及硅化时间.结果 佳试验条件是硅油加入量、硅化温度及硅化时间均在各个二水平时,胶塞的上机率达到98%以上.结论 采用各个因子的二水平进行洗塞,可以增加半加塞的稳定性,减少跳塞,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医药营销人才现状分析及培养建议

    该文通过对广东地区医药企业营销队伍的调研,分析医药营销人才的素质状况,提出了培养医药营销人才的建设.

    作者:吴海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波加热法测定吉他霉素中的水分

    目的 采用微波加热法测定吉他霉素成品中的水分.方法 微波加热时间7 min,样品质量5 g,微波功率700 W.结果 微波加热法与费体氏法结果一致.结论 微波加热法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刘守强;薛新升;刘丽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对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针对基本药物目录制定、基本药物供应体系、基本药物临床可及性保障等3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应当从完善法律保障、建立政府主导的供应体系和保障临床可及性等方面进行.

    作者:朱伯科;邵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毛大丁草中熊果苷含量

    目的 建立毛大丁草中熊果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波长λM=420nm,λR=700 nm,展开剂为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1:1:1).结果 熊果苷点样量在1.005~8.040 ug范围内与斑点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50%,RSD=1.93%(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毛大丁草的质量控制.

    作者:唐新雯;刘廷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眼用冻干载体系统的研究进展

    目的 介绍眼部给药新剂型眼用冻干载体系统的新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其特点、制备方法、质量标准等.结果 与结论眼用冻干载体系统是应用前景广阔的一种眼部药物给药系统.

    作者:苏华;李莉;张玉红;王者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时辰药理学与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介绍不同药物的时辰药效学、药动学和时辰毒性的差异.结果 与结论在佳时间内服药,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

    作者:陈华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黄精药理研究进展

    黄精为我国常用传统中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为了提高药用资源的更好利用,国内外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该文对近年来黄精的药理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何新荣;刘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年4月至2007年9月住院的未经抗结核治疗的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草分枝杆菌+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对照组仅用HRZE+氟美松+鞘内注药方案治疗,用药4周.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CD3+及CD4+细胞明显增加,CD8+细胞降低,CD4+/CD8+值显著升高(P<0.01).结论 草分枝杆菌对难治性结脑患者具有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是理想的抗结核辅助用药.

    作者:马爱蕊;杨圣俊;王俊霞;闫纪英;周晓映;李洁;李新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院急诊科2005-2007年抗菌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急诊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急诊科2005-2007年使用抗菌药物的消耗金额、剂型、类别、用药频度(DDDs)排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的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品种不断增多.注射剂的消耗金额占绝大比例,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较高.结论 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曹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我院门诊药局2004-2007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利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门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状况及趋势.方法 对医院门诊药局2004-2007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年中医院门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品种、用药金额、DDDs均逐年增加,总用药金额和DDDs年平均增长率分别高达299.09%和299.15%.结论 应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应用,避免抗生素滥用.

    作者:董圣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欣洛维联合锡类散及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42例

    目的 观察欣洛维联合锡类散及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3例慢性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欣洛维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1例,均采用保留灌肠治疗,每日2次,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为83.33%、63.41%.结论 欣洛维联合锡类散及云南白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直肠炎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锡类散及云南白药.

    作者:肖国辉;单铁莲;喻玉;欧艳;廖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苯酚甘油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研究影响苯酚甘油稳定性的因素,确定合理的贮存使用条件.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苯酚甘油避光或曝光放置于室温(25±2)℃及冰箱(6±2)℃条件下,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 温度和光照对苯酚甘油均有影响,且光照影响更大.结论 苯酚甘油宜遮光于阴凉处或冰箱中冷藏保存,贮存时间半年.

    作者:白林;杨帆;孙亚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龟鹿滋肾丸主要成分的鉴别

    目的 控制龟鹿滋肾丸的质量,保障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龟鹿滋肾丸中主要成分当归、人参和陈皮进行定性鏊别.结果 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薄层色谱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重现性好.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龟鹿滋肾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臧玲玲;周东雷;陈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健肝宁片中主要药味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健肝宁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丹参、山药、黄芪、茯苓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色谱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用于健肝宁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映;刘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药品检验所与CNAS认可

    该文介绍了CNAS认可的意义,对药品检验所申请CNAS认可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作者:杨文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骨化三醇软胶囊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 研究骨化三醇软胶囊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含量,色谱柱为ODS-C18柱(250 mm×4.6 mm,5um),乙腈-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5 nm.通过加速及长期试验考察样品的外观及含量变化.结果 骨化三醇质量浓度线性范围是0.5~1.3 ug/mL,r=0.999 9(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3%,RSD=0.98%(n=6).在加速及长期条件下,样品外观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本品性质稳定.

    作者:李季;杨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儿常用解热药的评价与合理应用

    目的 对目前小儿常用解热药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促进其合理应用.方法 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 不同的解热药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结论 扑热息痛和布洛芬是小儿解热药中安全的品种.

    作者:黄荣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正交设计法优化复方土荆皮酊中土荆皮的提取工艺

    目的 研究复方土荆皮酊中土荆皮提取的佳浸泡工艺,防止贮存过程中沉淀的产生.方法 采用正交设计法,以不产生沉淀的天数为指标,考察醇度、药材细度和浸泡时间对沉淀产生的影响.结果 佳的提取工艺为,95%乙醇为溶剂,土荆皮细度为粗粉,浸泡时间为48 h.结论 正交试验所得提取工艺合理,为复方土荆皮酊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吴鹏昌;张伟;蒋云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制川乌、制草乌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探讨制川乌、制草乌与其伪品的快速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27批样品进行检验.结果 TLC法能较好地区别制川乌、制草乌的真伪.结论 拟订的方法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可靠.

    作者:钟名诚;肖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医院药师应大力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目的 总结医院药师对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发挥的作用.方法 通过实践经验及检索文献,探讨工作方法.结果 医院药师可通过参与制订医院抗生素使用法规、参与抗感染治疗的用药决策等促进医院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结论 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医院药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且药师可从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毛小红;祁金文;王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