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广珠;贺坤;陈娴娴
目的 考察刺五加注射液含量测定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在显色过程中,设置不同温度、光线强度并在显色后放置不同时间,用比色法在510 nm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值.结果 显色过程中,温度、光线强度、显色后放置时间对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有明显影响,而对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影响较小.结论 温度、光线强度及显色后放置时间可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低,应予以避免.
作者:杨瑞瑞;杨海燕;樊宝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红花油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 采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附录中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项下的相关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薄膜过滤法可有效去除红花油中的抑菌成分.结论 薄膜过滤法可作为红花油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作者:庄庆彬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痰标奉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茵(GNB)的药物敏感性.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RICU的64例患者254份合格痰标本分离出的394株病原体中常见GNB的体外药物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394株病原体以GNB为主(82.99%),常见的GNB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茵(40.61%)、肺炎克雷伯茵(20.30%)、鲍曼不动杆菌(9.14%)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茵(7.36%).铜绿假单胞茵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75.0%,67.5%,61.8%,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仅为56.0%和49.0%,对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仅为16.9%;肺炎克雷伯茵仅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高(均为98.4%);鲍曼不动杆菌仅对亚胺培南、关罗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66.7%和78.1%;嗜麦芽窄食单胞茵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的敏感率较高,分别为69.2%,61.5%,61.5%.结论 对于RICU呼吸道GNB感染,抗茵药物的选择更应强调参考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李建华;张力燕;王华;宋丰贵;王玉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甲醛水杨酸涂剂中水杨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96.4 nm波长处直接测定.结果 水杨酸质量浓度在11.25~33.75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80%,RSD为0.35%(n=6).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简单、快捷,适用于医院制荆的快速分析.
作者:彭其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比较质子泵抑制荆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 回顾性调查12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泮托拉唑钠、埃索美拉唑铗4种质子泵抑制荆治疗方案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钠、泮托拉唑钠、埃索美拉唑镁4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比依次为7.79,7.88,6.73,6.80,敏感度分析的成本-效果比依次为7.29,7.38,6.33,6.38.结论 含埃索美拉唑镁的治疗方案佳.
作者:董敬远;陈淑蕙;崔春蕾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出血灶部位及病因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0年2月至2008年6月经肠镜检查的266例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依次为大肠癌(34.96%)、肠息内(31.95%)、溃疡性结肠炎(13.91%)、肛周疾病(4.89%)、憩室病(3.76%)等;病变部位依次为直肠(37.93%)、乙状结肠(24.90%)、回盲部(14.56%)、升结肠(9.58%)等;不同年龄组中各种病因所占比例不同,青年、中年、老年组中大肠癌分别占13.92%,41.11%.48.91%;肠息肉分别占45.57%,28.89%,25.00%;炎症性肠痛分别占30.38%,14.44%,9.78%;肛周疾病分别占5.06%,5.56%,4.35%.结论 大肠癌、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是下消化道出血常见的三大病因,病因与年龄有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下消化道出血病因的线索;结肠镜是诊断下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祖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不合理使用精神药物可产生许多问题,常见的有药物成瘾和药物滥用.近年来,导致药物成瘾和药物滥用的常见精神药物有阿片类药物、苯二氮革类药物、苯丙胺、苯环己哌啶、氯胺酮、γ-羟基丁酸盐.该文对这6种精神药物成瘾及滥用的诊断与中毒救治进行了分析,对于临床合理应用精神药物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作者:吕晶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注射用转化糖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Intersil氨基柱(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85:15)为流动相,示差折光检测器.结果 葡萄糖和果糖质量浓度在0.8~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果糖和葡萄糖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19%和99.00%,RSD分别为0.60%和0.72%(n=9).结论 HPLC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且便捷,可以很好地控制产品质量.
作者:赫晓军;张毅;周建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索影响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移植器官、肝功能、胃肠道功能、术后时间、饮食、给药方法、药物剂型和质量、合并用药等均可影响CsA的血药浓度.结论 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很多,临床应用CsA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王怡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综述了细菌耐药菌株产生的原因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抗感染治疗中减少细菌耐药性的策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开文;谭涌 刊期: 2009年第21期
患者,女,50岁,因全身散在松弛性大疱伴发热3 d入院.患者1年前因反复头痛多次间歇服用氨酚咖匹林片,4 d前再次服用4片后出现散在的多形红斑.并迅速遍及全身,扩大融合成大片,形成松弛性大疱,伴高热及局部疼痛.
作者:朱学义;肖卉;尉佳林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质量规范的效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门诊处方,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评价表的相关要求,对处方书写、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5月1日实行<处方管理办法>后,书写不规范的处方比例由2007年5月的11.79%下降到2008年12月的2.52%,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比例由2007年5月的5.38%下降到2008年12月的2.16%.结论 <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对规范处方管理及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晓燕;姚冰;潘洁;杨波;钟磊;唐秀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评价医院近年来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药历统计软件对北京天坛医院2006-2008年镇痛药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数量进行统计.结果 吗啡和芬太尼用药量大,氨酚羟考酮片(泰勒宁)用药量增长迅速.结论 该院镇痛药的使用符合医院特点与镇痛药合理应用原则,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王莉文;朱传钧;赵志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了解护理部门执行临床用药医嘱的情况,促进护理质量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方法 抽查897份出院患者病历医嘱执行护理记录,检查药物每日使用次数、每组药物静脉滴注时间、滴注浓度及滴注过程等相关情况.结果 护理部门执行医嘱较好,但也存在部分连续静脉滴注药物的时间间隔及滴注时间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结论 护理部门执行医嘱的情况关系到医疗质量,应提高护理人员对医嘱的依从性.
作者:孙玉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测定愈风宁心分散片溶出度的紫外分光光度(UV)法.方法 采用桨法,以水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用UV法测定愈风宁心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波长为249.5 nm.结果 葛根素质量浓度在4~12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n=5),平均回收率为94.96%,RSD=1.65%(n=9).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快捷、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愈风宁心分散片的溶出度测定.
作者:郭敬兰;熊敬献;王希敏;赵晓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临床用药时发现注射用奥硝唑与阿洛西林钠存在配伍禁忌.照临床应用浓度配制混合溶液,两种药液混合后立即出现白色混浊、絮状物,证明两药确实存在配伍禁忌,不能接瓶输入.
作者:张瑞珍;高新萍;高伟;张畅达;鲁桦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平消胶囊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8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应用平消胶囊联合化学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化学治疗.客观疗效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生活质量根据Karnofsky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17%和42.50%;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67.39%和50.00%;主要不艮反应为骨髓抑制,Ⅲ度和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5.22%和32.50%;Ⅲ度和Ⅳ度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4.35%和17.50%.结论 平消胶囊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单用化学治疗有提高,虽未见统计学差异,但可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耿传信;姚娟;王晓璐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改良的经腹子宫切除术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可维持盆腔解剖关系,肌瘤复发率小,不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红;史慧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用薄膜蒸发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方法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为指标,考察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佳工艺条件为孵化温度65℃,孵化时间40min;此时包封率高,且随着卵磷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结论 薄膜蒸发法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条件易掌握,故该法可作为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
作者:苏春梅;杨红;梁翠茵;姚金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目的 建立大蓟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Dikma Kroma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12:88),检测波长326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0 μL.结果 绿原酸进样量在0.12~1.2μg范国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3%,RSD为1.23%(n=6),大蓟中绿原酸的平均含量为1.360 9 mg/g.结论 HPLC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可作为大蓟中绿原酸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张潇;李蓉 刊期: 2009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