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执行临床用药医嘱情况的调查分析

孙玉刚

关键词:护理, 用药医嘱, 静脉滴注, 执行
摘要:目的 了解护理部门执行临床用药医嘱的情况,促进护理质量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方法 抽查897份出院患者病历医嘱执行护理记录,检查药物每日使用次数、每组药物静脉滴注时间、滴注浓度及滴注过程等相关情况.结果 护理部门执行医嘱较好,但也存在部分连续静脉滴注药物的时间间隔及滴注时间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情况.结论 护理部门执行医嘱的情况关系到医疗质量,应提高护理人员对医嘱的依从性.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2006-2008年镇痛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近年来镇痛药的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药历统计软件对北京天坛医院2006-2008年镇痛药的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数量进行统计.结果 吗啡和芬太尼用药量大,氨酚羟考酮片(泰勒宁)用药量增长迅速.结论 该院镇痛药的使用符合医院特点与镇痛药合理应用原则,用药基本合理.

    作者:王莉文;朱传钧;赵志刚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口服尼美舒利颗粒剂与肌肉注射赖氨匹林的疗效及依从性比较

    目的 观察口服尼美舒利颗粒荆与肌肉注射赖氨匹林对患儿发热的疗效及用药依从性的差异.方法 将80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发热的患儿按随机数字方式均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尼美舒利颗粒刺,对照组40例肌肉注射赖氨匹林针,观察两组患儿体温下降到设定温度的时间,给药4 h和6 h时的体温变化以及患儿的依从性.结果 体温下降到设定温度的时间及给药后4 h体温变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后6 h体温变化及给药的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美舒利颗粒剂在治疗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方面综合性评价比肌肉注射赖氨匹林针好.

    作者:赵慧;田宝成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的释放性能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目的 评价三七总皂苷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体内药物动力学及体内外相关性.方法 以磷酸盐缓冲液为释放介质,考察三七总皂苷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特性.以6只Beagle犬为实验动物,测定口服给予缓释片后血药浓度的变化,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体外累积释放度和体内累积吸收百分率进行回归,考察其体内外相关性.结果 三七总皂苷缓释片体外药物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与普通片相比.在Beagle犬体内的达峰时间延长,峰浓度降低,平均滞留时间延长,也具有明显的缓释特性.结论 制得的三七总皂苷缓释片达到了缓慢释放药物的目的,并且其体内外参数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冯亮;蒋学华;王凌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金葡菌超抗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细胞病理学观察

    目的 观察金葡茵超抗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细胞病理学形态变化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用金葡菌超抗原治疗的51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涂片,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完全缓解(CR)组、部分缓解(PR)组和无变化(NC)组,由1名细胞病理学医生和组织病理学医生独立对比治疗前后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治疗后,CR组的肿瘤细胞出现了显著的退变现象,大多数背景中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有1例患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NC组的肿瘤细胞变化不明显.结论 金葡菌超抗原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时导致的肿瘤细胞形态学变化进一步证实了其良好的疗效.

    作者:龚伟;孙洪鸣;徐少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我院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前后处方对比分析

    目的 了解实施<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质量规范的效果,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门诊处方,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中处方评价表的相关要求,对处方书写、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5月1日实行<处方管理办法>后,书写不规范的处方比例由2007年5月的11.79%下降到2008年12月的2.52%,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比例由2007年5月的5.38%下降到2008年12月的2.16%.结论 <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对规范处方管理及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彭晓燕;姚冰;潘洁;杨波;钟磊;唐秀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Kromasil C18 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检测波长为203 nm,流速1 mL/min,柱温25℃.结果 内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以13年生杜仲高,栓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以30年生杜仲高.仅从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总含量考虑,30年左右为佳采收期.但考虑到30年时间太长,且13,22,30年生杜仲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差别不大,佳采收期可定为13年.结论 所建立的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测定方法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为杜仲皮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杜仲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测定,为确定杜仲的佳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李伟;王丽楠;覃洁萍;杨美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50例体会

    目的 探讨改良的经腹子宫切除术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子宫良性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手术前后各有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与术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大部分子宫体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影响小,可维持盆腔解剖关系,肌瘤复发率小,不增加手术难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红;史慧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影响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因素

    目的 探索影响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国内外现有相关文献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移植器官、肝功能、胃肠道功能、术后时间、饮食、给药方法、药物剂型和质量、合并用药等均可影响CsA的血药浓度.结论 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很多,临床应用CsA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王怡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分析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95例起搏器植入患者抗茵药物使用率为100%,按用药频次高低排序的前3类药物是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类,95例患者中无使用第1代头孢茵素类者.用药时间为术前(切皮前)大于2 h者82例(86.32%),术前0.5~2 h内使用者13例(13.68%),无术后才开始用药者.用药疗程短5 d,长12 d.平均9 d.5个抗茵药物费用档级中使用低档(2000元以下档)抗菌药物者占大多数.结论 该院起搏器植入患者抗茵药物选择很不规范,存在用药档次过高、疗程过长、用药时机欠佳、联合用药不合理、药费比重过大等问题,应加强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宣传和管理. .

    作者:苏广珠;贺坤;陈娴娴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刺五加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的影响因素考察

    目的 考察刺五加注射液含量测定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方法 在显色过程中,设置不同温度、光线强度并在显色后放置不同时间,用比色法在510 nm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值.结果 显色过程中,温度、光线强度、显色后放置时间对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有明显影响,而对对照品溶液的吸光度影响较小.结论 温度、光线强度及显色后放置时间可导致含量测定结果偏低,应予以避免.

    作者:杨瑞瑞;杨海燕;樊宝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益心口服液中人参皂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益心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 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03 nm,进样量20 μL.结果 人参皂苷Rg1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83.5~1 670.0μg/mL,回归方程Y:3 007.4X+1 694.4,r=0.999 7(n=6);人参皂苷Re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88.2~1 764.0 μg/mL,回归方程Y=2 956.6X-3 148.6,r=0.999 9(n=6).人参皂苷Rg1的平均回收率为100.27%,RSD为1.48%(n=9);人参皂苷Re 的平均回收率为100.79%,RSD为1.72%(n=9).结论 HPLC法测定益心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 的含量,准确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快速.

    作者:刘淑花;田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舒芬太尼用于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30例

    目的 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后患者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下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在手术后用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试验组30例在手术后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结果 两组患者在VAS评分、镇静评分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优于芬太尼.

    作者:石小军;王立民;黄佐卿;张天斌;赵砚丽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头孢菌素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茵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头孢菌素酶(AmpC酶)的情况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酶提取物三雏试验方法检测AmpC酶,并检测大肠埃希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120株大肠埃希菌中检出产酶菌株69株,检出率为57.50%,其中单产ESBLs 38株(31.67%),单产AmpC酶17株(14.17%),同时产ESBLs和AmpC酶14株(11.67%);大肠埃希菌产酶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平均水平(除亚胺培南外).结论 尿路感染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生AmpC酶和ESBLs,对产酶菌株临床经验用药时应首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作者:张继付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2例

    目的 观察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导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消化性溃疡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静脉滴注泮托拉唑40 mg,对照组28例静脉滴注雷尼替丁50 mg,均为12 h给药1次,疗程3~5 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96.87%,对照组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

    作者:郑敏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348例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调查和评价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茵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07年医院泌尿外科手术患者348例,对其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的品种、联合用药、用药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抗茵药物总使用率为100%,主要药物种类有头孢茵素类、氨基苷类、喹诺酮类;单用、二联、三联、四联及以上用药率分别为29.89%(104例)、38.22%(133例)、18.68%(65例)、13.21%(46例);平均使用时间为8.75 d.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规范围手术期抗茼药物的使用,对术后抗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王丽华;孙艳;王晓蕾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中药首明降脂宁的调血脂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复方中药首明降脂宁对高脂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饲料诱导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对首明降脂宁的调血脂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大鼠喂饲高脂饲料30 d后,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基础饲料组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首明降脂宁低、中、高3个剂量(3,6,12 g/kg)及血脂康(120mg/kg)灌胃30 d后能显著降低大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1或P<0.05).结论 首明降脂宁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曾明;王金萍;赵钢涛;边佳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介绍近年来中药大黄的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研究证实,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对心血管损伤、缺血性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其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等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张向红;程黎晖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肝康颗粒中甘草酸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肝康颗粒中甘草酸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采用外标一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ODS1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2 mol/L醋酸铵-冰醋酸(67:33:1),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甘草酸进样量在0.510 2~4.082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6422.014X-412.836,r=0.999 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9%,RSD为1.22%(n=6).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测定结果重现性好,可用于肝康颗粒中甘草酸的定量分析.

    作者:刘忠;张洪涛;蔡俊安;王粉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 用薄膜蒸发法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方法 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测定脂质体包封率.以盐酸小檗碱脂质体包封率为指标,考察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因素.结果 制备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佳工艺条件为孵化温度65℃,孵化时间40min;此时包封率高,且随着卵磷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结论 薄膜蒸发法制备的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粒径小、包封率高,条件易掌握,故该法可作为盐酸小檗碱脂质体的常规制备方法.

    作者:苏春梅;杨红;梁翠茵;姚金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临床常见的细菌耐药性问题

    综述了细菌耐药菌株产生的原因及其耐药机制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在抗感染治疗中减少细菌耐药性的策略,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陈开文;谭涌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