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正交试验法优化消旋山莨菪碱片生产工艺

康世伟

关键词:消旋山莨菪碱片, 正交试验, 处方
摘要:目的 优化消旋山莨菪碱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蔗糖的比例对消旋山莨菪碱片的硬度、崩解时限等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 当微晶纤维素、糊精、蔗糖、淀粉的比例为12:5:36:37时,消旋山莨菪碱片的崩解时限、脆碎度可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新处方辅料比例恰当,产品质量稳定,适合批量生产.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135例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制剂的不良反应(ADR)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中药制剂ADR报告并统计分析.结果 中药制剂ADR报告135例,涉及30个药物,共8个不良反应类型,以全身性损害与局部及附件损害为主,疑似药物致死3例.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确保用药有效、安全.

    作者:戴淑萍;陈赛贞;杜有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考察室温(20℃)下8 h内乳酸左氧氟沙星(2 g/L)与替硝唑(4 g/L)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药物的含量.结果 两种药物配伍后8 h内的含量、pH值及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替硝唑注射液可以配伍.

    作者:秦庆芳;林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医院药品的有效期管理

    目的 对医院药品效期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使管理更科学有效.方法 剖析医院药品有效期管理的各个环节.结果 与结论 通过科学管理,使医院药品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费哲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药不良反应增多原因探讨

    目的 促进中药的合.理应用.方法 从不同角度分析中药不良反应增多的原因.结果 其原因多而复杂,以使用范围增加及对中药成分缺乏了解造成的不合理用药为主.结论 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任重而道远.

    作者:张红;杨章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酚磺乙胺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方法验证

    目的 寻找科学、准确、操作简单、污染几率小的酚磺乙胺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方法 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89页中的规范操作,用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对3批酚磺乙胺注射液作无菌检查,并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薄膜过滤法操作简单、污染几率小.结论 薄膜过滤法是酚磺乙胺注射液无菌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肖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感冒解痛散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订感冒解痛散的质量标准.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处方中的苍术、甘草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橙皮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用TLC法能够检出苍术、甘草;含量测定方法中橙皮苷的线性范围为0.2~1.0 μg,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7.9%,RSD=0.61%(n=9).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程民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欧盟的药品风险监督管理体系

    简述欧盟药品风险监督管理概况、管理机构及职能、药品风险决策机制等,为构建和完善我国药品风险监督管理体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王明珠;李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康尔心胶囊的薄层层析研究

    目的 建立康尔心胶囊中三七、人参、何首乌、枸杞子、丹参5种主药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通过改变吸附剂、展开剂、显色剂,筛选出适宜的层析条件.结果 各主药成分分离好,有效成分斑点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 5种主药的薄层鉴别可作为该药品质量控制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汪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170例腹股沟疝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腹股沟疝患者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湘潭市中心医院外科2006年1~12月份腹股沟疝患者出院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0例腹股沟疝患者100%使用了抗菌药物.结论 该院腹股沟疝术后抗茼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宜制订相应措施,提高用药合理性与安全性.

    作者:张爱华;王湘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重视对固体口服药物多晶型的研究

    通过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介绍药物多晶型对制剂的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的影响,以及影响固体药物晶型的主要因素.只有对药物的多晶型进行质量控制,才能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陈莉敏;林友文;蔡荣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 规范门诊退药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对一年中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退药共304例,原因涉及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用药和药物禁忌等9个方面.结论 医师在开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慎重选药,尽量避免退药.

    作者:吕小琴;张相彩;徐颖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在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应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

    阐述了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推行行政问责制的现实意义,提出在食品药品监管中推行行政问责制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赵喜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对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及其应用的探讨

    对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特点和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在药品监管中应用简易程序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应用简易程序的建议.

    作者:罗强;李世波;孙旭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我院抗肿瘤药物ADR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分析

    调查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ADR漏报或不报原因,提出设立重点监测科室、发挥护士在ADR监测中的作用等建议.

    作者:俸小平;官东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补阳还五合剂的薄层定性鉴别

    目的 建立补阳还五合剂各药味定性方法.方法 用薄层色谱(TLC)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在各药味的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药材相应位置上有相同颜色的清晰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定性方法专属性强,可用于补阳还五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志辉;谢和兵;钱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亚甲蓝的化学、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 探讨解毒药亚甲蓝的化学、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亚甲蓝除作为解毒药应用外,在镇痛、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方面也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结论 亚甲蓝作为老药能够在临床应用方面发挥更多的新用途.

    作者:周训蓉;李江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唑类抗真菌药的研究新进展

    近年来三唑类抗真菌药发展很快,有多个广谱、低毒、高效的新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综述了三唑类抗真菌药的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伏立康唑、泊沙康唑、ravaconazole 3个新药物,与其他抗真菌药比较,均显示了其优点.

    作者:蒋正立;朱萍;林建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烟酸微丸离心造粒工艺研究

    目的 制备烟酸微丸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法,以微丸产率、休止角、堆密度、脆碎度等为指标考察影响微丸成型过程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度.结果 成丸的优化处方和工艺参数是,烟酸与微晶纤维素(MCC)的比例为10:1(w/w),黏合剂为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5 mPa·s)的20%乙醇溶液,主机转速为251 r/min,风机转速为476 r/min,喷气压力为0.01~0.04 MPa,喷浆泵频率为5.00~10.00 Hz,供粉机转速为15.00~20.00 r/min.结论 在优化条件下采用离心造粒法可制备出表面光滑、圆整度好的烟酸微丸,18~24目微丸收率可达90.8%,溶出度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要求.

    作者:王甫英;陈文;朱忠欣;肖东;张银玲;彭雪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酚烷胺那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

    目的 探讨氨酚烷胺那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49 nm.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质量浓度在4.009~20.04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3%(n=9).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准确、快捷,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孙大赢;王登旭;张传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胰胆炎合剂中芍药苷含量

    目的 建立胰胆炎合剂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以甲醇-水-磷酸(35:65:0.2)为流动相,色谱柱为C18柱,检测波长为230 nm.结果 芍药苷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108 6~0.977 4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RSD=0.91%(n=5).结论 HPLC法重现性、回收率均良好,可用于胰胆炎合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海宁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