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吕小琴;张相彩;徐颖颖

关键词:门诊, 药品, 退药, 统计
摘要:目的 规范门诊退药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对一年中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退药共304例,原因涉及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用药和药物禁忌等9个方面.结论 医师在开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慎重选药,尽量避免退药.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卫生室中药饮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针对基层卫生室中药饮片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管措施和建议.

    作者:王振鲁;陈福喜;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我院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分析

    目的 规范门诊退药行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法 对一年中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退药共304例,原因涉及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用药和药物禁忌等9个方面.结论 医师在开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和过敏史,慎重选药,尽量避免退药.

    作者:吕小琴;张相彩;徐颖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正交试验法优化消旋山莨菪碱片生产工艺

    目的 优化消旋山莨菪碱片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淀粉、糊精、微晶纤维素、蔗糖的比例对消旋山莨菪碱片的硬度、崩解时限等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 当微晶纤维素、糊精、蔗糖、淀粉的比例为12:5:36:37时,消旋山莨菪碱片的崩解时限、脆碎度可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新处方辅料比例恰当,产品质量稳定,适合批量生产.

    作者:康世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贝诺酯片剂处方的优化

    目的 优化贝诺酯片的处方,提高其可压性和溶出度.方法 用D.O.E Fusion ProTM软件对贝诺酯片的处方进行优化,并考察各种因素对处方的影响.结果 通过优化设计给出了预测的处方,重复试验的结果与预测值非常接近.结论 D.O.E Fusion ProTM软件给出的优化结果基本准确,且分析过程简单、直观.

    作者:程宁;于海春;朱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酚磺乙胺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方法验证

    目的 寻找科学、准确、操作简单、污染几率小的酚磺乙胺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方法 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附录89页中的规范操作,用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对3批酚磺乙胺注射液作无菌检查,并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薄膜过滤法操作简单、污染几率小.结论 薄膜过滤法是酚磺乙胺注射液无菌检查的首选方法.

    作者:肖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欧盟的药品风险监督管理体系

    简述欧盟药品风险监督管理概况、管理机构及职能、药品风险决策机制等,为构建和完善我国药品风险监督管理体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王明珠;李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头孢地嗪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地嗪钠与4种常用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地嗪钠与4种输液配伍后不同时间的含量及吸收曲线变化情况,用酸度计测定配伍后pH值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结果 配伍0~6 h内4种混合液的外观澄明,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未见其他吸收峰产生,pH值、主成分头孢地嗪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头孢地嗪钠与4种输液的配伍液在6h内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田静;王钦晖;李良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增溶剂的增溶原理及其在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增溶剂在制剂中的增溶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介绍亲水疏水平衡值(HLB值)为15~18的表面活性剂(增溶剂)在制剂中的应用,分析增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增溶剂的选择对其制剂有很大的影响.结论 正确合理的选择增溶剂可极大提高制剂的澄明度和稳定性.

    作者:刘春兰;许月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中医药开发非洲市场的非市场策略

    目的 研究我国中医药产品打开非洲市场的非市场策略.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对非洲的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进行分析.结果 和结论 我国中医药企业应从社会、法律和政治角度采用非市场活动打开非洲市场.

    作者:严明;黄泰康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坚持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向不能动摇——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医药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宪法研究员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自2001年在国内实施以来,一直争议不断,不乏有人呼吁停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作者:李玉衡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慢性低血压的营养治疗及调理

    目的 探讨营养治疗低血压的方法及原理,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实践和文献总结低血压的临床特征及控制、干预措施.结果 与结论 营养治疗可纠正慢性低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增强体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谢翠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酚烷胺那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含量

    目的 探讨氨酚烷胺那敏胶囊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49 nm.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质量浓度在4.009~20.044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3%(n=9).结论 HPLC法操作简便、准确、快捷,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

    作者:孙大赢;王登旭;张传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烟酸微丸离心造粒工艺研究

    目的 制备烟酸微丸并考察其溶出度.方法 采用离心造粒法,以微丸产率、休止角、堆密度、脆碎度等为指标考察影响微丸成型过程的处方因素和工艺因素,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溶出度.结果 成丸的优化处方和工艺参数是,烟酸与微晶纤维素(MCC)的比例为10:1(w/w),黏合剂为3%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5 mPa·s)的20%乙醇溶液,主机转速为251 r/min,风机转速为476 r/min,喷气压力为0.01~0.04 MPa,喷浆泵频率为5.00~10.00 Hz,供粉机转速为15.00~20.00 r/min.结论 在优化条件下采用离心造粒法可制备出表面光滑、圆整度好的烟酸微丸,18~24目微丸收率可达90.8%,溶出度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要求.

    作者:王甫英;陈文;朱忠欣;肖东;张银玲;彭雪芹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亚甲蓝的化学、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目的 探讨解毒药亚甲蓝的化学、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亚甲蓝除作为解毒药应用外,在镇痛、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方面也具有明确的治疗作用.结论 亚甲蓝作为老药能够在临床应用方面发挥更多的新用途.

    作者:周训蓉;李江萍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康尔心胶囊的薄层层析研究

    目的 建立康尔心胶囊中三七、人参、何首乌、枸杞子、丹参5种主药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 通过改变吸附剂、展开剂、显色剂,筛选出适宜的层析条件.结果 各主药成分分离好,有效成分斑点清晰,阴性样品无干扰.结论 5种主药的薄层鉴别可作为该药品质量控制的定性鉴别方法.

    作者:汪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天麻素提取物注射液在7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 考察天麻素提取物注射液在7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麻素提取物注射液与不同输液配伍12 h内天麻素含量及光谱变化,同时考察配伍液的外观和pH值.结果 天麻素提取物注射液在7种输液中12 h内的含量均在98%以上,外观、pH值、吸收光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可与7种输液配伍使用.

    作者:卢文胜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洛汀烟酸缓释片中两组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 建立复方洛汀烟酸缓释片中洛伐他汀和烟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色谱柱为ODS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四丁基氢氧化铵(80.5:18:1.5);检测波长为263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20μL.结果 洛伐他汀和烟酸的质量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25~150 μg/mL和25~250 μ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1%和99.22%,RSD分别为1.5%和1.37%.结论 HPLC法准确可靠,简单可行,可用于复方洛汀烟酸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吕凌;刘羽;李珠婧;陆忠祥;孙备;费勤志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对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及其应用的探讨

    对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简易程序的特点和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在药品监管中应用简易程序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应用简易程序的建议.

    作者:罗强;李世波;孙旭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三唑类抗真菌药的研究新进展

    近年来三唑类抗真菌药发展很快,有多个广谱、低毒、高效的新化合物进入临床研究.综述了三唑类抗真菌药的新研究进展,介绍了伏立康唑、泊沙康唑、ravaconazole 3个新药物,与其他抗真菌药比较,均显示了其优点.

    作者:蒋正立;朱萍;林建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 头孢泊肟酯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研究

    目的 确定可行的头孢泊肟酯胶囊微生物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与薄膜过滤联合法对头孢泊肟酯胶囊试验菌回收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 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的试验细菌回收率均低于70%,离心与薄膜过滤联合法的试验细菌回收率高于70%,培养基稀释法的试验真菌回收率均高于70%.结论 采用离心与薄膜过滤联合法测定细菌数和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测定霉菌及酵母菌数,可有效除去头孢泊肟酯胶囊中的抑菌成分,使检验结果更准确、可靠.

    作者:吴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