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雄;刘军;向海燕;兰国斌;朱建勋
目的 建立测定玫芦消痤膏中苦参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对样品的提取条件和色谱条件进行方法学研究,采用氨基键合柱,流动相为乙腈-甲醇-3%磷酸(81∶14∶5),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苦参碱进样量在0.2059~1.235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2.0%,RSD为0.8%(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作者:茅向军;许乾丽;童红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小儿肠胃康颗粒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Prodigy ODS3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5℃,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4%磷酸,0.7%三乙胺)溶液(25∶75),测定波长为350 nm,以外标法定量.结果 盐酸小檗碱质量浓度在4.01-200.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γ=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45%,RSD=0.81%(n=6).结论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儿肠胃康颗粒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覃建明;韦建乔;覃忠于;石天松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比较不同型号卡波姆的流变学性质.方法 测定不同条件下卡波姆凝胶的流变学性质及卡波姆的热分析性质.结果 两个型号的卡波姆凝胶均为假塑型流体,卡波姆凝胶934的黏度比卡波姆1342凝胶的黏度更易受金属离子及有机溶剂的影响.结论 不同型号的卡波姆凝胶具有不同的流变学性质,在制剂应用中应合理选用.
作者:梁荣财;范本杰;孙考祥;王爱萍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医院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石家庄市不良反应中心2006年和2007年收集的176份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的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98例,女78例;60岁以上患者较多(67例),其次为40~59岁的患者(57例);抗微生物药所致不良反应居多,共76例,其次为中药制剂,共46例;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多,共142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常见,共49例;严重不良反应有8例.结论 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应注意对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报告不良反应.
作者:王华新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测定当归中丁烯苯酞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 样品用甲醇超声提取,外标法定量,色谱柱为Zorbax SB-C18柱(1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5%异丙醇水溶液(60∶40),检测波长为230 nm,流速为1 mL/min,柱温25℃.结果 丁烯苯酞进样量在0.1~1.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3%,RSD=1.8%(n=6).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当归中丁烯苯酞的含量测定.
作者:赵映兰;林彩;邓莉;胡斌;贺红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了解近年来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和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趋势,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集355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标本进行培养,对培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55份痰标本中共分离出菌株143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71.33%,主要是大肠埃希菌(16.78%)、肺炎克雷伯菌(13.99%)、铜绿假单胞菌(9.79%)、鲍曼不动杆菌(5.59%),它们对亚胺培南均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但对常用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均较高,且有逐年升高趋势.结论 近年来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且耐药菌株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杜继宇;赵荣香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制备葛根芩连胶囊剂,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水煎煮法和渗漉法提取药液,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中药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的葛根素含量.结果 葛根素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10.5~84.0 μg/mL,平均回收率为100.17%,RSD为0.52%(n=6).结论 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标准可行.
作者:王志朝;覃贝;刘祖雄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蜂房丸的定性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蜂房丸中主要药材进行鉴别.结果 蜂房丸中的青皮、柴胡、甘草、苦甘草等4味药材可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特异性鉴别.结论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可有效地控制蜂房丸的质量.
作者:谷福根;孟根达来;王毅;冬颖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含葡萄糖等单糖注射液分解产物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的影响因素,以提高含糖类注射液的质量.方法 检测不同pH、灭菌条件及制备工艺对5-HMF含量的影响.结果 灭菌温度及时间、制备方法及过程中受热时间均是影响5-HMF含量的因素.结论 选择合适的灭菌温度和时间,采用合适的配制方法,可以将含糖类注射液的5-HMF含量控制在低限度.
作者:周福富;廖爱国;刘风景;罗叶森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石杉碱甲胶囊联合复方麝香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予石杉碱甲胶囊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2例静脉滴注灯盏花素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06%,对照组为75.8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由治疗前的(25±5.34)分降为治疗后的(13±7.54)分,对照组由治疗前的(26±6.79)分降为治疗后的(14±8.37)分.结论 石杉碱甲胶囊联合复方麝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蔡少雄;刘军;向海燕;兰国斌;朱建勋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糖尿病早期肾病(DN)的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60例血脂正常的DN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0例予常规治疗外加用辛伐他汀20 mg口服,每晚1次,对照组20例仅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治疗组24 h尿白蛋白(Ualb)总量、Ualb/肌酐(Cr)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后24 h UAIb总量,Ualb/Cr,TC,TG,LDL-C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而Ccr则明显下降(P<0.05).结论 他汀类药物不但能调节血脂,而且还能降低尿蛋白,延缓肾脏血清肌酐清除率下降的速度,具有非血脂依赖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刘云;周向东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胸腺蛋白口服溶液(欣洛维)灌肠治疗结肠渍疡的疗效.方法 将结肠溃疡患者3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子欣洛维6 mL(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灌肠,对照组18例予柳氮磺胺吡啶2.0 g(研成粉末)加入生理盐水100 mL灌肠,均2次/d,疗程2周;疗程结束后3 d内行肠镜复查.结果 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73.68%,总有效率为84.21%;对照组溃疡愈合率为77.78%,有效率为83.34%.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欣洛维治疗结肠溃疡有效、安全,且不良反应较柳氮磺胺吡啶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爱军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60Coγ-射线辐照灭菌使活血通脉胶囊的微生物限度达到药典标准.方法 用5个剂量的60Coγ-射线对活血通脉胶囊进行辐照灭菌试验,并以抗凝活性为指标,采用凝血酶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比较辐照前后药物抗凝活性的变化.结果60Coγ-射线辐照活血通脉胶囊进行灭菌,微生物限度可达到药典标准,剂量达到10 kGy时可完全灭活,且抗凝活性成分水蛭素含量在辐照前后无差异.结论 60Coγ-射线辐照活血通脉胶囊灭菌效果显著,且对药物的抗凝活性无影响,是一种有效可行的灭菌方法.
作者:李金兰;张勇;赖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制备复方曲安奈德樟脑乳膏I,建立其质量标准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以醋酸曲安奈德、樟脑、尿素制备复方曲安奈德樟脑乳膏I;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主药含量.结果 醋酸曲安奈德质量浓度在6.8~108.8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γ=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1.45%,RSD=0.50%(n=9),临床总有效率为93%.结论 该制刺疗效显著,制备方法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作者:梁晓美;刘丽仙;叶伟霞;赵洁 刊期: 2008年第19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率、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除吸烟、化学因素、空气污染等因素外,感染是COPD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原因,无论在COPD的急性加重期或稳定期,细菌感染都起着主要作用.COPD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尚有争议,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在重度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是有益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COPD稳定期治疗有效.
作者:邝植雄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与厄贝沙坦单用及联用对2型糖尿痛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其对尿白蛋白(Alb)排泄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3组,A组口服氨氯地平5 mg,B组口服厄贝沙坦150 mg,C组口服氨氯地平5 mg及厄贝沙坦150 m异,均1次/d.疗程均为10周.结果 3组治疗后血压均显著降低,尿Alb排泄量A组变化不明显,B组和C组明显降低.C组血压及尿Alb排泄量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而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氟地平、厄贝沙坦联用时降压作用及改善蛋白尿作用比单用时更好.
作者:林光勇;路黎;胡伟;王增寿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制备紫草膏并建立其质量标准.方法 以白凡士林为基质提取紫草色素并制成膏剂,以95%乙醇为溶剂提取紫草膏中的紫草色素,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左旋紫草素的含量.结果 紫草膏中左旋紫草素的质量分数大于0.080%.结论 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含量测定方法准确,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陈茂霞;张林辉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通过临床药学服务工作的开展,使患者获得细致、周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用药指导.方法 对医院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开展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以来,处方书写合格率由以前的80%上升到98%以上,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 不断完善工作内容和流程,有效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可以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黄纯友;张成贵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痤疮净搽剂中氯霉素和甲硝唑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乙腈-水(30∶15∶55)为流动相,DAD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氯霉素为311 nm,甲硝唑为273 nm.结果 氯霉素和甲硝唑质量浓度在20~10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γ=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9.7%,RSD分别为0.34%和0.18%(n=6).结论 RP-HPLC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罗世英;吴怡;吴铁 刊期: 2008年第19期
目的 探讨湿性愈合疗法与干性愈合疗法在下肢静脉性溃疡处理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两种疗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采用湿性愈合疗法对下肢静脉性溃疡处理,疗效满意,患者康复时间缩短1/3,费用较干性愈合疗法明显减少.结论 湿性愈合疗法优于传统的干性愈合疗法,值得推广.
作者:程克林;温大翠 刊期: 200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