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秋;朱红旗;刘莉
目的 关注硫普罗宁所致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对1994-2006年4月间国内外公开发行的60种医药期刊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硫普罗宁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颌下腺肿大、腮腺肿大、过敏性药疹、药物热、呼吸困难为常见,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硫普罗宁引起过敏性休克多,临床上应用时应高度重视.
作者:官东秀;冯祚臻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工作和在配置过程中的审核工作,将有效减少医疗给药错误,促进合理用药;同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也为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治疗、开展临床药学提供了工作平台,使药师的职能从单纯的收药发药转向为临床提供药学服务.
作者:杨菁;陈新峰;邱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替硝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74例分为两组,试验组用复方替硝唑栓,对照组用米可定阴道泡腾片,均治疗1个疗程,于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两组显效+痊愈率分别为89.40%和77.78%,经秩和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1),均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 复方替硝唑栓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较米可定阴道泡腾片更显著且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卢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利胆合剂中龙胆苦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Shimpack C18色谱柱(150 mm×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3:7),检测波长为258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方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5.6%,RSD=1.3%(n=5),龙胆苦苷进样量在0.125~1.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利胆合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翁德新;戴其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根据临床需要,研究开发间苯三酚氯化钠注射液,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拟订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制备中试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间苯三酚含量,用容量法测定氯化钠含量,并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该注射液的稳定性.结果 按照优化出来的佳处方及工艺制备的3批中试样品,其质量均合格.结论 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产品稳定性良好,质量可控.
作者:李健和;黎银波;彭六保;郭恒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对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介绍了甾体类化合物非那雄胺的临床应用.非那雄胺用于治疗男性型秃发,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血尿,BPH相关症状等均有较好效果,且不良反应少,还可用于前列腺癌的预防,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敬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改进醒脑静注射乳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将冰片直接溶入油相,对提取液进行油水分离,分别加入油相和水相,以磷脂和泊洛沙姆为乳化剂制成乳剂.结果 所得乳剂性能良好.结论 改进后的方法更合理.
作者:梁荣才;范本杰;孙考祥;王爱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更崩宁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鹿茸、蒲黄、丹参、枸杞子、白术进行鉴别.结果 斑点显色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 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可用于更崩宁颗粒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洪;易美彤;刘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美罗培南治疗中、重度细菌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平行试验设计,对重症监护病房(ICU)158例中、重度细菌感染患者给予美罗培南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美罗培南组79例,临床有效率为83.5%;亚胺培南组79例,临床有效率为84.8%.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各种中、重度细菌感染的疗效与亚胺培南相似.
作者:何盛琴;熊建琼;邓朝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封闭体系中药复方成分溶出动力学数学模型,并对六味地黄汤中有效成分梓醇的提取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将数学建模方法应用于中药提取过程的研究中,根据提取原理、Fick定律建立中药提取过程的数学模型,对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和参数分析,可求得函数表达式,运用该模型研究六味地黄汤中梓醇的动力学参数.结果 建立了包含三项e的指数形式的成分溶出浓度解析及各参数分析方法.结论 封闭可溶中药复方扩散体系的成分溶出符合线性动力学数学模型,各参数可根据溶出浓度表达式关系计算得到.
作者:刘红宇;贺福元;罗杰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痔可平胶囊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方中的大黄、槐花、黄芪、白芍进行鉴别.结果 薄层色谱上均鉴别出制剂和各种药材的特征斑点,空白对照色谱中无此斑点.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参考.
作者:蒋学文;张恩娟;卢来春;黄林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依诺沙星(ENX)的药理特点与临床用途.方法 查阅有关文献综述.结果与结论 ENX口服吸收迅速,通过氢键或范德华力与血清蛋白紧密牢固结合,易于储运和分布,且代谢物少.ENX由过渡金属离子(Fe3+或Cu2+)中介作用于细菌细胞DNA螺旋酶A亚单位,抑制DNA合成和复制而杀菌.ENX抗菌谱广、高效、安全,无交叉耐药性,对泌尿生殖系统、呼吸道、胃肠道、骨和关节、中耳、副鼻窦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4.6%~10.0%,应注意与茶碱、咖啡因及使胃酸减少的药物相互作用.
作者:王玉秋;朱红旗;刘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全面控制和管理船形聚丙烯(PP)袋输液的质量,正确使用船形PP袋输液.方法 通过生产实践和对船形PP袋输液的质量监控,摸索加强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提出合理使用的注意事项.结果 船形PP袋输液质量可靠,使用方便,其质量控制不同于其他容器装输液,临床应用也有鲜明的特点.结论 对船形PP袋输液不但要加强各通常环节的控制,而且要加强灌装、消毒灭菌等方面的质量控制,这样才能确保产品的质量.
作者:叶良君;黄帮华;李超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垂盆草胶囊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为370 nm.结果 槲皮素进样量在0.041 52~0.415 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101.9%,RSD为2.5%(n=6).结论 该法简单、快速,可为垂盆草胶囊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杨帆;邓开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中蒙医院2001-2005年间收集到的128份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老年患者居多(占53.9%);涉及药物有5大类21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多(占75%);ADR发生频率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较严重的ADR有9例.结论 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对高敏体质患者和老年患者应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安全、合理应用.
作者:严绥平;王月梅;于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对医院自制伊柔系列美白霜的保温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模拟皮肤结构,采用体外称重法对自制美白霜的保湿性能进行测试,并与外购的几种同类产品进行比较.结果 医院自制美白霜有良好的保湿性能.结论 体外称重法不仅能方便简捷地测试出各霜膏的保湿性能,而且可用于医院霜膏制剂保湿性能的评价.
作者:杨征;陈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蒲公英颗粒中咖啡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C18柱,以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钠1.56 g,加水使溶解成1 000 mL,再加1%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3.8~4.0,即得)-甲醇(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3 nm,柱温为40℃,流速为1.0 mL/min.结果 咖啡酸质量浓度在19.54~58.6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75%,RSD为1.0%.结论 该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有效地控制蒲公英颗粒的质量.
作者:曾秋华;刘文京;唐晓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1次/d,40 mL/次,15 d为1个疗程),并于治疗前后进行血气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 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细胞比容,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能够改善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小惠;周雨田;肖邦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检索2000年1月~2006年4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学期刊中有关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67篇,对数据较完整的107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性休克,其次为全身反应,少见鼻出血、腹痛,罕见血尿;年龄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结论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引起的过敏性休克、血尿应是临床关注的重点.
作者:郑火珺;叶建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综述牡丹皮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文献,进行全面阐述.结果 牡丹皮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抗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免疫调节、保肝、降血糖、抗心失常等多种药理作用,有良好的开发前景.结论 通过国内外专家的不断探索研究,牡丹皮药材将会得到更好的利用.
作者:龙世林;陈雅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