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宁;苏诚玉;郭秀荣
在药理学教学中围绕护理程序主线,使学生对药物的特性有一个全面的、立体的了解,通过模拟训练、角色扮演等课堂教学形式,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药理学的兴趣,能把所学的药理学知识更好地运用于护理实践中.
作者:梁翠茵;聂珍贵;高春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权配置是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一环.在财务治理框架下,明确董事会应分享的财权,主要包括:重大财务决策权、财务监督权及财务执行权3项权能.通过分析财权行使缺陷的原因,提出完善董事会财权配置的机制.
作者:杨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教育的产品是教育服务,以专业为品种,以学历为规格,以专门化为款式,建立学校与学生的契约关系,并接受社会评价.教育质量是教育服务的核心,通过配套完善教学计划、教材体系、教学设施,优化教师队伍,改革管理机制,保证教育服务质量;学校要妥善处理好人才供求矛盾,从社会需求规模与学校培养能力、用人规格与教育规格、专业要求与专业教育、招生规模与办学能力、就业与毕业、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等矛盾中,发现和利用隐含的发展机遇,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作者:郑乃党;刘振义;郑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市场已成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护理教育应顺应形势的发展,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是摆在每一位护理教育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作者:郑美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病理学是医学的一门形态学课程,多媒体技术可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病理学多媒体教学中应做好师生的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将教学导向深入;进行换位思考,师生共同研讨;以双向反馈实现师生的交流与和谐;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实现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突破,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闵静;张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少年时期正值人的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但自制力较弱.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更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并且就业的不公平使学生认为学习无用,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
作者:刘玉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学习这种方式逐渐为大多数人所接受,但是学习效果却不同.基于此,笔者从学习者个体特征和设计者教学设计这2方面出发,简单分析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
作者:柴小燕;温逸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第一课,对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起到启发和导向作用.如何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安排,是引导中职生树立信心、完善人格、勤奋学习、争做合格中职生的关键.重点结合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阐述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些做法和观点.
作者:王少六;张晓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检测其Pre-S1蛋白、HBV标志物及HBVDNA.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31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达96.8%;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69例,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分别为84.1%和75.4%;HBsAg和抗-HBc阳性者10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90.0%、80.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以HBVDNA定量>103拷贝/ml为诊断标准,HBVDNA阳性患者HBeAg、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3.0%(33/100)、81.0%(81/100),2者与HBV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0.9%(47/115)、73.0%(84/11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53.399,P<0.001);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作者:张俊;李亚琴;胡永芳;庞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近20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居第2位.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广泛开展,肿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证明,治疗效果如何不在于某种治疗手段本身,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精神、心理反应、疼痛、疲乏、知识缺乏等.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社会模式转变,肿瘤学应从以癌细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临床治疗在关注瘤体变化的同时,更应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期.
作者:宁一娟;顾风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如何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切实提高高职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关注的中心.淮阴卫生学校不断探索,建立并完善包括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教学质量监控制度、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和教学行为激励与约束系统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史亚明;季苏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从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角度,围绕高职学制改革的趋势、护理人才的需求及重新整合护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学制缩短为2年的可行性.
作者:杨玲;强玲;才秀颖;秦勇;苏建华;单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学检验专业由过去的中专教育发展到目前的专科、本科及研究生教育,在层次上移的同时,培养目标和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只有正确理解教育层次的差别,才能培养出相同专业不同层次各具教育特色的各级各类医学检验人才.
作者:赵锡兰;梁金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与血清钠、钙浓度的关系.方法对14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血清钠、钙浓度测定.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钠、钙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热性惊厥的复发可能与血清钠、钙浓度降低有关,故对热性惊厥患儿需常规检测血清钠、钙浓度,如发现血清钠、钙浓度下降应及时补充,可预防热性惊厥复发,从而减少或避免惊厥造成的脑器质性损害.
作者:柳颐龄;赵晓艳;孙书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要适应高职图书馆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就要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培养一批专业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不仅是全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作者:苏庆伟;杜江;康大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从世界范围来看,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恶性肿瘤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造成人力和社会资源的损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
作者:刘玉琴;宋仲玉;王晓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为培养高层次合格护理人才,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本科护生临床实习管理中,通过评估护生,重点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培训,制订教学实习目标和计划,落实带教措施,评价实习效果等来增强带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业务素质,巩固护生的专业思想,激发护生刻苦学习专业技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赵若华;陈少岚;许嫦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分析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及分布情况,为招募安全血源提供帮助,有利于安全输血.方法对该地区2005年34 964位无偿献血者按其职业、学历、性别、婚姻及居住时间进行梅毒抗体筛查,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分析.结果34 964位无偿献血者血清不合格率为0.7%,不合格情况与职业有一定相关性,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不合格率较高,已婚者比未婚者的不合格率高,与性别及居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在招募献血员时应适当考虑本地区人群结构分布特点,保障输血安全.
作者:罗蓉;杨勇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优质课教学是每位教师努力追求的高层次的教学境界.进行优质课评选,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措施,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就我校2001年和2003年连续2次在教师中开展优质课的评选情况,谈谈对优质课评选的认识.笔者认为,通过优质课的评选活动能有效地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尤康;吴文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审美教育寓于基础护理教学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把学校2004级345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作对比研究.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即课堂讲授护理理论后,在实验室按演示→练习→指导程序练习技能操作;实验组采用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每一个环节制订教学目标并融入护理审美教育.结果经u检验,2组学生基础护理理论成绩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技能操作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表现为个人准备、物品准备与整理、动作规范、熟练流畅、沟通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把护理审美教育寓于基础护理教学中能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操作水平,尤其对培养护士良好职业素质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滑卉坤;周燕;郭丽霞;孙健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