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护理程序实行本科护生实习管理的思考

赵若华;陈少岚;许嫦娇

关键词:护理程序, 护理本科实习生, 实习管理
摘要:为培养高层次合格护理人才,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本科护生临床实习管理中,通过评估护生,重点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培训,制订教学实习目标和计划,落实带教措施,评价实习效果等来增强带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业务素质,巩固护生的专业思想,激发护生刻苦学习专业技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对低水平的C反应蛋白(CRP)的精确测定;是一种在急性炎症患者血液中出现的可结合肺炎链球菌荚膜C-多糖的蛋白质,由5个多肽链亚基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形成的盘形多聚体;是在炎症、组织损伤或感染时由肝脏产生的急性蛋白;是血液中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hs-CRP是独立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危险.我们测定了正常人群、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AMI)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AMI恢复期)患者血中CRP和hs-CRP含量的变化,并进行观察用作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进凡;黄仕君;柳渊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与HBVDNA、HBeAg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时的对比性分析

    目的分析前S1(Pre-S1)蛋白在诊断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1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肝活组织检查证实.检测其Pre-S1蛋白、HBV标志物及HBVDNA.结果HBsAg、HBeAg、抗-HBc阳性者31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达96.8%;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者69例,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分别为84.1%和75.4%;HBsAg和抗-HBc阳性者10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90.0%、80.0%,说明部分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阴性的患者仍存在病毒复制.以HBVDNA定量>103拷贝/ml为诊断标准,HBVDNA阳性患者HBeAg、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33.0%(33/100)、81.0%(81/100),2者与HBVDNA的总符合率分别为40.9%(47/115)、73.0%(84/115).HBVDNA与HBeAg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x2=53.399,P<0.001);HBVDNA与Pre-S1蛋白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re-S1蛋白较HBeAg更敏感地反映了HBV复制的情况.

    作者:张俊;李亚琴;胡永芳;庞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班级评价机制的构建策略

    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效益是实现学校管理整体效益的基础.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效益直接的表现是班级学生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和班级组织的进一步成熟,这正是学校管理育人的基本追求.班级的发展是贯穿学生在校受教育的与时俱进的过程.它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现就构建班级的评价机制作些分析.

    作者:奚树良;欧阳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应用护理程序实行本科护生实习管理的思考

    为培养高层次合格护理人才,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提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本科护生临床实习管理中,通过评估护生,重点加强护生专业思想教育和临床实践的培训,制订教学实习目标和计划,落实带教措施,评价实习效果等来增强带教教师的教学观念,业务素质,巩固护生的专业思想,激发护生刻苦学习专业技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作者:赵若华;陈少岚;许嫦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抗体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兰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梅毒感染及分布情况,为招募安全血源提供帮助,有利于安全输血.方法对该地区2005年34 964位无偿献血者按其职业、学历、性别、婚姻及居住时间进行梅毒抗体筛查,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处理分析.结果34 964位无偿献血者血清不合格率为0.7%,不合格情况与职业有一定相关性,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不合格率较高,已婚者比未婚者的不合格率高,与性别及居住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加强梅毒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在招募献血员时应适当考虑本地区人群结构分布特点,保障输血安全.

    作者:罗蓉;杨勇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内科护理学中应用的调查

    在内科护理学引入循证护理的教学方法,并对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循证护理的应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与循证实践能力.

    作者:张晓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对新形势下做好临床医学教育工作的探讨

    针对近年来医学的迅速发展、医学知识获得的快捷与便利、医学教育模式的改变和医疗市场的变化等新形势下的临床医学教育背景,结合丽江的实际情况,初步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临床医学教育工作.

    作者:杨文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氯乙烯在头颈部血管铸型标本制作中的应用

    目的充分显示头颈部动、静脉血管,并增强其柔韧性和实用性.方法从双侧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插管,逐一结扎椎动脉及肉眼可见的细小动、静脉,同时用棉花加压填塞椎管断端,再灌注不同颜色的填充剂.结果经此法制作的标本,动、静脉干铸型饱满,末梢细微,色泽艳丽,特别是静脉铸型更加完美.结论采用此法行头颈部血管铸型,不但使头颈部动、静脉成型精细美观、柔韧性好、支撑力强,而且大大地提高了人体解剖学教学标本的利用率和临床指导的实用率.

    作者:夏佳华;王湘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5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辨证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53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中药辨证治疗,对照组用西药吗丁啉、普瑞博思片治疗.结果治疗组胃部胀满不适、恶心、呕吐、嗳气、乏力、消瘦等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仅为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性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胃肠植物神经病变常见的症状.临床表现为慢性胃炎、胃弛缓与胃潴留.典型症状为腹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症状通常在餐后较为严重.体检可见胃区胀满,可闻及振水音.X线检查显示胃肠蠕动减慢、减弱,胃扩张或弛缓,排空延迟,幽门开放等征象.用中药辨证治疗,对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胃排空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叶军;郭进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病理学多媒体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及其评价

    病理学是医学的一门形态学课程,多媒体技术可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从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在病理学多媒体教学中应做好师生的互动: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将教学导向深入;进行换位思考,师生共同研讨;以双向反馈实现师生的交流与和谐;借助多媒体电脑网络,实现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突破,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闵静;张晶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赭朴九味润燥颗粒的稳定性研究

    目的考察赭朴九味润燥颗粒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光加速试验,分别对性状、粒度、干燥失重、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5个检测项目进行比较.结果在试验期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但光加速试验大黄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赭朴九味润燥颗粒的稳定性良好,但应采用密封遮光包装.

    作者:陈惠玲;贺殿;贾忠;杨建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现状与策略探讨

    要适应高职图书馆发展目标及发展策略,就要适应形势,与时俱进,培养一批专业型、实用型、技能型人才,这不仅是全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

    作者:苏庆伟;杜江;康大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时期学生厌学情绪分析

    少年时期正值人的生理、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但自制力较弱.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商品经济的发展,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受到商品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更受到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并且就业的不公平使学生认为学习无用,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厌学情绪.

    作者:刘玉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肿瘤患者疗效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的研究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近20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居第2位.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术、放疗、化疗及生物治疗的广泛开展,肿瘤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量的临床实践及研究证明,治疗效果如何不在于某种治疗手段本身,还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精神、心理反应、疼痛、疲乏、知识缺乏等.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医学-社会模式转变,肿瘤学应从以癌细胞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临床治疗在关注瘤体变化的同时,更应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期.

    作者:宁一娟;顾风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对艾滋病(AIDS)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探索在该人群中开展AIDS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的措施和方法,为兰州市AIDS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观看VCD、提供安全套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干预前后使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将干预前后预防AIDS知识回答正确率进行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不能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对自身的感染风险认识不足,安全套的使用率仅为13.68%.结论在性病门诊开展AIDS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效果明显,这对控制AIDS的蔓延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莉;李志远;李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中专护理教育改革的经验--剖析角色扮演在基础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任何角色的扮演都有它的重要性,基础护理教学中角色的扮演也不例外,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本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近年来,笔者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对某些内容采取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美风;郭蔚;刘节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对基层医院继续教育工作评估体系指标进行初步探讨,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效4个方面构建其指标体系,目的是通过评估反映基层医院卫生技术干部的培养现状,及时发现问题,使基层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快速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培养出一支过硬的卫勤保障队伍.

    作者:武兵;章娟;侯冠成;叶成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甘肃省肿瘤登记工作现状及管理对策探讨

    恶性肿瘤是一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从世界范围来看,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世界卫生组织预测21世纪恶性肿瘤将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质量和期望寿命,造成人力和社会资源的损耗,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

    作者:刘玉琴;宋仲玉;王晓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教好思想品德修养课做好大学新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通过教学活动,使大学新生尽快消除想像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带来的失落感;使其尽快做好角色的转变,积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使其尽快培养生活自立能力,积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使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以积极的心态与他人交往.

    作者:白玉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创新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分析当前国内护理教育的状况及面临的形势,结合学校实际,提出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指导思想.通过构建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人文精神为重点的课程体系,实现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人文素养、实践技能强、国内外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积极探索适合国内外卫生市场需求的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宋国华;王建国;陈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