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北省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于承良;梅清海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 择业取向, 影响因素
摘要:只有充分了解大学毕业生择业取向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指导毕业生择业.结合河北省大学毕业生问卷调查,就当前影响大学生择业取向的主要因素进行全面、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教好卫生职业院校的体育理论课

    教好体育理论课为体育实践课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以后的教学、训练、课外活动等的开展,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但目前的状况是,卫生职业院校的学生对体育理论课普遍缺乏兴趣.学生之所以对体育理论课产生厌倦情绪,关键在体育教师的讲解.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进行调查研究,抓不住学生心理活动特点,让学生自己看书或者上自习,就是上课也是照本宣科,这是学生对体育理论课失去兴趣的根本原因.实践告诉我们,学生进入职业院校后,身心都产生了质的飞跃,但活泼、好动的特点没有变,而且视野越来越宽,求知欲越来越强烈.体育理论课要多讲些既含知识,又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内容,多联系实际讲解.笔者经过十几年的体育理论课教学,课堂教学秩序非常好,学生特别爱上体育理论课.

    作者:周绍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发挥学生主动性科学设计教学过程

    从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角度对当今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作较为详尽的论述、分析.以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提高知识、锻炼能力的双重效果.

    作者:何周林;刘玉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浅谈开设音乐必修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通过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艺术课开设情况的了解,指出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开设艺术必修课或选修课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音乐必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作者:邱卫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浅谈在铺床法教学中对高等护理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

    在进行铺床法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铺床法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接触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稳定专业思想,培养思想道德素质.

    作者:孟利敏;许瑞;陆梅;杨玲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浅析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与心理辅导结合的问题

    进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更新给中职生带来很大冲击.针对中职生在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的困惑,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如何针对现状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辅导.

    作者:项元乐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选择佳考试题型客观反映学习效果

    考试是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当的考试题型,对于准确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真实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3种不同类型考试题型的比较,选择混合题型可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

    作者:王武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新的高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医学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以应用及能力培养为中心,针对乡村和社区医疗,培养具备医学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医疗、预防、保健、社区卫生服务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作者:蔡雅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巧编顺口溜助教解剖学

    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发现,把解剖学中的知识巧妙地编成顺口溜来帮助教学,比较适合学生的记忆习惯.学生反映易于接受,容易牢记,而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成绩.现摘要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阳冠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浅谈脑血管铸型的显示法

    脑血管铸型一般是在头颈部血管铸型的基础上进行.制作不同显示的脑血管铸型标本,对配合颅内外动脉搭桥及显微外科的临床研究具有很高的应用参考价值.根据研究目的和临床术式的要求,我们制作了一批高质量的脑血管铸型标本,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黄海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医学教学多媒体素材库的建设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对教学的优化作用越来越明显,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实施多媒体教学已成为医学院校教师实践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教师对多媒体素材的需求成为医学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内容.通过分析图书馆开展医学教学多媒体素材库建设的3方面优势,从做好调研工作、拓宽素材来源和管理等方面,对素材库的建设提出建议.

    作者:余逸君;周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助产专业试验课教学体会

    助产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学生相比,学习妇产科学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动手能力要强.而要提高助产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仅靠临床见习和看录像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临床见习,患者往往对见习学生有抵触情绪,在诸如分娩、人流、妇检时常要求见习学生离开诊室,更谈不上动手操作.再者,由于缺乏动手能力,医院对见习学生的教学也不够重视.因此,加强助产专业试验课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丽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追求卓越铸辉煌--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办学经验介绍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是公立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位于南通市青年东路68号.其前身为南通卫生学校,创办于1951年,是江苏省8所老卫校之一.1991年,在省、市人民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台胞姜体臣先生捐资120万美元的基础上,征地新建校舍,原南通第二卫校、启东卫校并入.1993年学校更名为南通体臣卫生学校.学校现占地88 173m2,建筑总面积为51 034m2,分区明确,功能齐全,环境恬静,优美怡人.

    作者:黄立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以人为本增强办学实力开创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新局面

    从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育人为本,依托综合性大学发展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改革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开展课程建设、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反映升格院校快速提升办学实力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张海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医学教学管理水平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教学各环节在有序、高质量的监控下运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可极大地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和医学教育管理水平.

    作者:董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打破传统模式塑造新型人才

    面对新世纪、新形势,打破传统模式,培养既懂专业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针对高校发展新情况提出自我管理的新模式,注重能力培养的新观念.

    作者:刘克;王海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手术监控系统在临床教学中的运用

    手术示教,是医学院校进行临床教学的必要手段.过去,由于受许多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完整地观看手术操作过程.我院自行设计、安装的手术示教闭路电视系统,可将手术实况经电教中心的控制台切换后输入教学闭路电视网,使学生在教室内就可以观看到许多手术方法、操作与规则.这既减少手术室内交叉感染,又保障了手术室内无菌要求,同时也扩大了手术示教的范围.手术示教闭路电视系统,由于能直观、清晰地将手术操作准确显示在彩色电视机屏幕上,从而开拓了见习空间,使教师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评价手术的实际结果,因此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

    作者:郭四清;龚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自从加入WTO,我国又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变更和发展时期,社会知识信息激增,社会需求变化,教育客体的思维更新,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都使传统教育面临巨大的挑战.新的时代和学生都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作为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如何适应这一需求,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已成为每个高校教师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作者:乌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胎膜早破合并早产9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原因,分析胎膜早破对母儿的危害,寻找终止妊娠的时机.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膜早破合并早产占分娩总数的3%,其中流产引产史、阴道炎症、臀住、双胎为主要原因.在处理上,积极保胎,尽可能让妊娠延续到35周以上,并争取促胎肺成熟治疗,减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一旦出现感染征象,不论胎龄高低均应终止妊娠.结论做好产前保健,积极预防和治疗生殖道炎症,恰当处理胎膜早破,防治早产,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作者:陶慧芳;李晓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做好个人计划加强自我管理

    从中学到大学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学生的独立性增强了,自由度加大了,由此必须加强自我管理.制定个人计划是加强自我管理重要、基础的工作.就个人计划的作用、要点和实施综合几点浅见.

    作者:张国雄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需要层次理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学生管理工作具有相同的对象;青年学生从物质到精神的各种追求都能够归纳在马氏理论的5个层次中;需要层次理论对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意义的借鉴作用;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层次.做好相宜的交流、沟通、引导工作,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杨均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