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陈光龙;殷静远;张彧
目的考察甘草酸二铵(GA)注射液分别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K1注射液配伍后在5%葡萄糖注射液(GS)和5%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恒温(25±1)℃条件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配伍液6 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外观、pH值、色谱峰变化.结果GA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配伍后在5%GS中含量随时间推移略有下降,其他配伍液则无明显变化.结论GA注射液分别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K1注射液配伍后在5%木糖醇注射液中6 h内性质稳定;GA注射液与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配伍后在5%GS中6 h内性质稳定,GA注射液与维生素K1注射液配伍后在5%GS内应尽快使用完.
作者:熊汉申;李小石;燕兰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苯酚滴耳液中苯酚含量.方法采用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苯酚线性范围为5.122~51.22μg/mL,r=0.999 8(n=6),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04%(n=9).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苯酚滴耳液的含量测定.
作者:李锦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论述药品检验实验室开展量值溯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量值溯源是实验室开展质量活动的基础和充分必要条件.并详细介绍了药品检验实验室开展量值溯源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张华;罗艳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制备痤疮搽剂并建立痤疮搽剂中各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75%乙醇为溶剂,将水杨酸、氯霉素、甲硝唑制成搽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联立方程组法测定各组分的含量.结果水杨酸浓度线性范围是11.25~33.75μg/mL,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7%,RSD为0.356%;氯霉素浓度线性范围是4.8~16.8μg/mL, 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31%,RSD为0.364%;甲硝唑浓度线性范围是2.677~9.370μg/mL,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38%,RSD为0.331%.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便,含量测定方法准确,质量稳定可控.
作者:张健;郭军;张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综述各种药物在癫痫治疗中的应用,并比较各种药物对不同类型癫痫的疗效.循证医学的相关研究启示,医生在神经疾病的治疗中,应积极进行医学实践,好以研究证据为指导,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敏;黄祖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乳舒片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制备乳舒片并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处方中的丹参、黄芪、当归、夏枯草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采用TLC法进行鉴别,重现性好,检测结果可靠.结论乳舒片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靠.
作者:李华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治疗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患儿36例应用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治疗,疗程(10±3)d,并作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临床有效率为9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分离出21株致病菌,药物总敏感率为81.0%.结论阿莫西林治疗儿童轻、中度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好,症状及体征的改善较快.
作者:陈睿;刘雪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优选理中汤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方法以甘草酸提取率、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佳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入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结论该工艺提取充分,稳定可行.
作者:胡昌江;刘俊达;李兴华;吴平;杨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医药科技的飞速发展,植入剂已成为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剂型.该文介绍了植入剂在眼部给药、抗肿瘤治疗、胰岛素给药、心血管疾病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应用,并提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应用的可能方向.
作者:王馨;黄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冲剂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予以糖尿病教育、合理饮食、常规降血糖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冲剂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下降,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运用益气活血冲剂可显著降低UAE,HbA1c,有效延缓和阻止了疾病的自然进程.
作者:缪亚琴;张金明;陈晓明;陈炜;蒋春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总结和分析当前基层医疗机构制剂室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进一步加强医院制剂的监管、促进医疗机构制剂室的规范和发展提出建议.
作者:韩金华;王广征;李梅;孟庆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进行性退变疾病,其病因目前尚未确定.综述了近年来AD的研究以及AD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胆碱酯酶抑制剂、脑循环改善剂、脑代谢激动剂、钙离子拮抗剂、神经保护剂和中草药等对AD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以胆碱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目前首选.
作者:曾秘;顾克敏;蒋英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9月~2005年12月期间35例胸部SCTA患者,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胸部血管重建图像均满足诊断要求,通过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所得血管影清晰,均无或仅有轻微锯齿状伪影,血管病变的形态、范围以及肺内病变与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显示良好.结论SCTA图像具有对比良好、空间立体感强、解剖关系清楚等优点,能较好地显示正常及异常血管、识别血管腔内外病变和钙化、清楚显示胸部血管性病变及其与血管的关系,对胸部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新玉;徐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倍他乐克,疗程均为30个月.结果治疗组11例患者中,靶目标剂量200 mg/d者5例(占45.5%),倍他乐克剂量≥100 mg/d者8例(占72.7%);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心胸比例与治疗前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小(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倍他乐克治疗CHF安全、有效.
作者:胡蓉;罗开良;兰先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降脂袋泡茶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32例高脂血症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降脂袋泡茶组(治疗组)和血脂康组(对照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83.33%.结论降脂袋泡荼治疗高脂血的疗效确切.
作者:何志春;张康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建立珍珠明目滴眼液中钙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在样品中加入1%硝酸锶、7%硝酸镧溶液等干扰剂及硝酸溶液,导入火焰原子吸收仪中测定钙的含量.结果经该法处理得到的供试品溶液化学成分简单,对钙测定的干扰较少,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8.7%.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作为珍珠明目滴眼液中钙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陈建平;廖和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介绍眼后段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许多眼后段疾病的治疗,全身和传统局部用药很难在眼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植入眼内的药物控释系统可以避开血-眼屏障和角膜屏障的作用,极易使药物在眼内达到有效的治疗浓度,同时减少全身用药的副作用,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作者:张荣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介绍国内外对喜树碱及其衍生物的研究情况,总结CPT结构修饰对溶解性、内酯环稳定性和药物活性的影响.喜树碱的研究目前虽已有很大进展,但仍需要获取更有效的衍生物来克服临床应用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作者:穆海川;刘松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酶标记的链酶卵白素-生物素检测法,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前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上粘附分子配体CD11a,CD11b阳性表达百分率.结果经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后,患者胸腔积液中sICAM-1及外周血CD11a,CD11b表达显著降低(P<0.001),且10例患者胸腔积液完全吸收.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对结核性胸膜炎的免疫调节可能通过影响淋巴细胞上粘附分子的表达及细胞间粘附连接实现,以此抑制结核性胸膜炎的细胞免疫反应,减少胸腔积液渗出,控制患者病情.
作者:蒋幼凡;李敏超;周向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抗感冒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对其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方法随机调查2003年1月~2005年1月杭州师范学院医学院附属余杭医院各科室呈报的ADR报告,对抗感冒类药物的ADR类别、临床症状、转归、合理用药等进行分析,并对ADR因果关系进行初评.结果共收集19种抗感冒药所致ADR 13类86例,其中消化系统32例,神经系统22例,泌尿系统18例,过敏反应10例,血液系统2例,心血管系统2例.结论不同的抗感冒药有不同的适应症,应根据临床表现选择对应药物,避免联合、长期和超剂量用药,否则产生ADR可引起严重器官损害甚至死亡.
作者:洪月懿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