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明铃;付桂英;高振梅;付聪;陈珊珊
目的 测定阿奇霉素含量.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5批阿奇霉素片进行含量测定,并与法定方法比较.结果 5批阿奇霉素片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高效液相色谱法与微生物检定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方便、有效、准确.
作者:张晔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麻醉性镇痛药的临床应用情况并进行趋势预测,为临床合理用药、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用药频度(DDDs)排序及金额排序对医院2003-2005年麻醉性镇痛药的主要品种、用药金额、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麻醉性镇痛药的常用品种有7种,剂型有2种,使用量呈增长趋势.其中盐酸哌替啶的用量居高不下,而吗啡用量明显不足.结论 癌症患者镇痛用药结构不合理,临床合理用药有待规范、提高.
作者:申玉清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洛伐他汀含量.方法 采用Nova-Pak C18柱为色谱柱(150 mm×3.9 mm,4μm),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 nm,流速为1 mL/min.结果 洛伐他汀浓度在0.039 5~0.197 5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为0.49%.结论 HPLC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
作者:陈锡强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分析制药企业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药品污染的来源,分别从空气、人员、物料和设备、厂房等方面提出全面有效控制药品污染的措施,为制药企业降低药品污染风险、保证药品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丁静;梁毅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测定天麻中天麻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Shimpack CLC-ODS柱(150 mm×6.0 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93:7),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21 nm.结果 天麻素进样量线性范围是0.063 5~0.718 5 μg(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2%,RSD为1.33%.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实用,可用于控制天麻药材的质量.
作者:李德勋;陈桂;肖顺经;李辅碧;马玉铭;马跃新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建立蒲地蓝消炎片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黄芩苷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黄芩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44%.结论 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排除其他成分的干扰,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作者:魏尊喜 刊期: 2006年第17期
剖析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机制,从医药企业、市场准入、鼓励创新、商务模式、定价规则、信用体系、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整治药品生产流通秩序的对策建议.
作者:曹军伟;顾海 刊期: 2006年第17期
介绍美国Hatch-Waxman法案的立法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我国当前药品注册中专利保护的现状,并通过比较中美两国专利保护方法,对我国专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性建议.
作者:朱向珺;邵蓉 刊期: 2006年第17期
近年来,印度制药业从原料药非专利药到品牌药物生产的悄然崛起,以及在吸引外资、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研究印度药业的发展之路,对中国药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作者:李方林;李新荣;刘晖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06例ADR进行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和过敏体质患者是ADR的主要发生群体;抗生素引起ADR的比例高,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神经系统类药物;临床ADR以寒战、发抖等全身不适和皮肤损害为多见.结论 临床应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重视中药注射剂的ADR,加强对老年患者和过敏体质的安全用药监测.
作者:毛小红;祁金文;郑水莲;俞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据《医药经济报》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惠鲁生近在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系统治理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正处于查摆问题逐步深入、查处案件稳步进行、长效机制抓紧研究建立的重要时段,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大局,增强抓好治贿工作的自觉性;要坚持正确指导原则,加强政策和工作方法研究;要结合实际整体推进,确保治贿专项工作取得实效.
作者:《中国药业》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确定藻酸双酯钠注射液的佳制备工艺,提高该注射液临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同一厂家提供的注射用原料,用传统浓稀配制备工艺、大分子筛分制备工艺和挥发-深层吸附制备工艺分别制备注射液,对有关质量指标进行对比,并作动物过敏反应试验和对临床使用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 传统浓稀配工艺制备的成品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0%,大分子筛分工艺制备的成品为8.0%,挥发-深层吸附工艺制备的成品为3.3%.结论 挥发-深层吸附工艺为藻酸双酯钠注射液的佳工业制备工艺.
作者:侯玉嵩;陈旋;冯玉秋;梅雁芬;荆爱芹;唐艳林 刊期: 2006年第17期
从品牌的定位与设计、维护、扩展进行分析,提出中国制药企业在品牌战略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纪维;陈晶;赵艳菊 刊期: 2006年第17期
介绍指纹图谱在中药方面的发展背景、分类和研究进展.该技术可运用于中药研究、生产的各个阶段,能很好地解决中药现代化的质量标准问题.
作者:孙彩华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灵芝的易混品种多为树舌、层叠树舌、红缘层孔、肉色栓菌、松杉灵芝等外形与灵芝相似的灵芝科植物或多孔菌科植物,但不能当作灵芝使用,因易混品种在性状上与灵芝有较大区别,该文就从性状方面鉴别灵芝及其易混品种.
作者:罗欣 刊期: 2006年第17期
隧道式微波干燥灭菌生产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加工等生产领域的干燥设备.微波能干燥以其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等优点已经在各个领域获得广泛认可,包括微波干燥设备应用于中药丸剂干燥工艺.
作者:孔宪辉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改进胎盘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比较原含量测定方法、改进方法一、改进方法二的测定结果.结果 原含量测定方法测定结果不稳定,RSD为1.21%;改进方法一测定结果稳定但偏低,RSD为0.19%;改进方法二不仅测定结果稳定,RSD为0.25%,而且测定结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 改进方法二操作简便,测定结果更为准确可靠,能更好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薛朝金;陈昆先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医药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方法 分析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意义,探讨医药企业可行的差异化战略措施.结果与结论 差异化战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医药企业可行的差异化措施包括产品差异化、形象差异化以及市场差异化等.
作者:唐玲;邱家学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影响中药合剂性状的因素.方法 通过对医院中药合剂生产经验的总结及合剂成品性状的分析,寻找影响中药合剂性状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结论 原药材是影响中药合剂性状的主要因素,另外如辅料和工艺及生产季节也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何晓波;芦柏震;周佳佳 刊期: 2006年第17期
目的 通过对吡拉西坦片剂及注射液作红外光谱扫描,快速鉴别该药的真伪.方法 根据吡拉西坦的溶解性,用无水乙醇对上述两种剂型中所含的吡拉西坦进行提取和重结晶,并将其红外光谱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结果 红外光谱鉴别结果表明,两剂型的红外光谱均与吡拉西坦标准图谱一致.结论 红外光谱鉴别法简便可靠、快速准确.
作者:郄冰冰;郭瑞锋 刊期: 2006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