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美西律片的含量

许竹梅;赵学燕

关键词:盐酸美西律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美西律片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0.01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甲醇(55:4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1 nm.结果:盐酸美西律在0.7~1.6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97%,RSD为0.78%(n=6).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盐酸美西律片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肺科医院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肺科医院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收集重庆市肺科医院2002-2004年临床报告的ADR病例资料83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高的是过敏反应(39例,47%),其次是药物性肝损害(29例,34.9%);药物主要有异烟肼(21例次)、利福平胶囊(19例次)、吡嗪酰胺(15例次)、保肝药(13例次),还有抗菌药(8例次)、中药注射剂(2例次)、硫酸链霉素(5例次)和其他类(11例次).结论:加强对ADR的认识和监测,预防其发生,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曹亚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治疗甲真菌病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甲真菌病的经济效果.方法:根据文献数据,对75例甲真菌病患者分别采用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治疗、伊曲康唑冲击治疗和特比萘芬连续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3组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序贯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案相比,明显降低了医疗费用,具有药物经济学意义.结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序贯疗法是治疗甲真菌病的佳治疗方案.

    作者:祝永明;王亚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瑞巴匹特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瑞巴匹特在促进黏膜组织再生修复、减轻组织炎症反应、增强黏膜屏障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反应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而且临床应用也不再限于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炎的治疗.

    作者:刘永军;梅浙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呋喃妥因片释放度测定方法

    目的:建立呋喃妥因片的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按200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释放度测定法[附录XD第二法(2)],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二法装置,在酸中,以0.1 mol/mL盐酸溶液为溶剂;在缓冲盐中,以磷酸盐缓中液(pH=7.2)为溶剂;转速150 r/min;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测定波长为375 nm.结果:呋喃妥因片的浓度在1.041~10.41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100.9%,RSD=0.77%(n=9).结论:所用方法简单、准确,能有效的控制呋喃妥因片的质量.

    作者:江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不同产地白术多糖含量测定

    目的:分析测定平江、怀化、浙江三地白术的多糖含量.方法:用水回流煮沸和乙醇回流提取三地白术多糖,于493.6 nm波长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溶性糖和还原性糖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102.5%,RSD为2.1%.平江与浙江白术含糖量相当,怀化次之,其中水溶性糖含量平江白术高于浙江白术,还原性糖含量浙江白术高于平江白术.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不同产地白术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作者:邱细敏;卢岳华;沈品;刘爱霞;张毅;李丽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麻杏石甘汤药理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的药理作用.方法:以高剂量组(4.0mL/kg灌胃)、低剂量组(2.0mL/kg灌胃)和对照组(生理盐水4.0mL/kg灌胃),分别观察对酵母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壳炎症的抗炎作用,对氨水致小鼠咳嗽的镇咳作用,对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抗病毒作用.结果:麻杏石甘汤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大鼠发热,显著抑制巴豆油致耳壳炎症,显著延长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显著提高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结论:麻杏石甘汤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镇咳、抑菌和抗病毒作用.

    作者:马以泉;王仁忠;曹灵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二甲双胍致低血糖昏迷1例

    患者男,74岁,因反复突发头昏、汗出、昏迷10 h入院.入院前2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高为7.5 mmol/L,餐后2 h血糖为12 mmol/L.确诊后一直自服二甲双胍片0.5 g/次,3次/d,未监测血糖.入院前10 h,突然头昏,汗出,随即昏迷,数分钟后清醒,未引起重视;5 h后再次出现头昏、大汗,面色苍白,渐致神志不清,昏迷,在送入医院途中,查血糖为0.8 mmol/L,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40mL后,意识逐渐恢复,诉乏力.病前未饮酒.到医院后查血糖为1.6 mmol/L,血尿常规、电解质、肝肾功均正常,心电图提示心肌损害,予1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再次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0.5 h后血糖为1.8 mmol/L,1 h后为5.1 mmol/L,3 h后为7.1 mmol/L,鼓励患者进食,减慢液体速度.6 h后血糖又降至1.4 mmol/L,但神志清楚,仅感乏力,无心慌、汗出等症.再次予以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静脉注射,加快液体速度,并嘱患者进食,血糖波动在12.8~8.7 mmol/L.1 d后血糖基本稳定,停止输液,患者一般情况好,未诉不适,3 d后出院.嘱其进行饮食控制,暂停一切降糖药物,定期随访血糖.

    作者:李萍;冯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研究

    目的:探讨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溶出度测定及其鉴定.方法:用超声法制备丹皮酚-β-环糊精包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累积溶出百分率.结果:经紫外扫描、差示扫描量热法和X-衍射法鉴定,丹皮酚与β-环糊精在此制备工艺条件下形成包合物,包合物含药量为(11.35±0.31)%,包合物溶出度符合2000年版<中国药典>固体制剂溶出度规定.结论:丹皮酚与β-环糊精可缮形成稳定的包合物.

    作者:文宗河;李萍;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注射用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比较注射用氧氟沙星与氧氟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加速试验的方法,试验条件为温度(40±2)℃、相对湿度(RH)为(75±5)%.分别考察0,1,2,3,6个月末的外观、含量、有关物质、颜色、澄明度等变化.结果:在试验期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但两者含量及有关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存在显著变异.结论:注射用氧氟沙星稳定性明显强于氧氟沙星注射液.

    作者:秦序锋;王开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1-2004年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用药分析

    目的:了解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2001-2004年抗肿瘤药物的用药金额、药理分类、用药排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占该院药品年消耗总金额的33.06%~48.17%,4年间其用药金额年增长率为8.52%,25.56%和12.25%,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的消耗金额占抗肿瘤药品的41.00%,康菜特用药金额大.结论:该院目前抗肿瘤药物的用药现状和趋向基本符合我国当前药品消耗总趋势,抗肿瘤植物药及其衍生物、其他抗肿瘤药及辅助治疗药、抗代谢药和抗肿瘤抗生素是该院目前肿瘤治疗的主要用药方向.

    作者:郑滢;蔡广密;朱辉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清洁验证中的分析方法验证

    目的:论述如何验证清洁验证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方法:制定验证方案,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定量限等一一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方法验证,确认可适用于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结论:采用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是保证分析结果真实可靠的前提条件.清洁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同样也不能忽略方法验证.

    作者:陈雯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关于医院发展药学服务工作的思考

    分析当前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现状,阐述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指出药师素质的提高、临床药学的开展及药学服务环境的改善,是推动医院药学服务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徐南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常通口服液中重金属汞的含量

    目的:测定中药常通口服液中重金属汞(Hg)的含量.方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重金属Hg在4~2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6),平均回收率为98.38%(n=5),RSD为2.41%.常通口服液中重金属Hg的含量符合规定.结论: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简单、快捷、灵敏.

    作者:郭丹;杨西晓;侯连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康复消炎颗粒治疗输卵管梗阻91例

    目的:探讨自制康复消炎颗粒治疗输卵管梗阻的疗效.方法:将127例输卵管因素所致不孕患者,分为治疗组91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治疗后的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康复消炎颗粒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率及好转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康复消炎颗粒是治疗输卵管梗阻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彬;王缤;孙永国;杨永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头孢唑林过敏致急性肝衰竭1例

    患者女,30岁,务农,因全身皮疹、皮肤瘙痒2 d,乏力、纳差、厌油、黄疸3 d入院.入院前5 d患者因咽部疼痛在当地卫生院静脉滴注头孢唑林钠4 g,回家后出现全身皮疹及皮肤轻度瘙痒,次日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和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 mL后稍有好转,入院前第3天出现乏力、纳差、厌油、黄疸,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患者既往体健,无病毒性肝炎及其他肝病史.入院时一般情况差,神清合作,全身皮肤黏膜重度黄染,可见广泛皮疹和多处抓痕,颜面及四肢剥脱性皮炎,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腹平,无腹壁静脉怒张,右上腹及中上腹轻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ALT)1 853 U/L,谷草转氨酶(AST)957 U/L,总胆红素(Tbil)520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42 μmol/L,碱性磷酸酶(ALP)181 U/L,γ-谷氨转肽酶(GGT)68 U/L,总蛋白(TP)68 g/L,白蛋白(ALB)38 g/L,凝血酶原时间(PT)24 s,肝炎病毒指标阴性.入院诊断为药物性肝炎(重型),给予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及对症治疗.入院后4h进入肝性脑病Ⅱ期,18h进入Ⅳ期,复查肝功能示:ALT1 231U/L,AST860U/L,Tbil740μmol/L,Dbil490μmol/L,PT30 s,入院后24 h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李泽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致双下肢无力1例

    患者男,45岁,因咳嗽、胸闷、憋气10年余,加重4 d,于2004年6月20日就诊.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神清,精神差,口唇轻度紫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较多干性罗音,心率76次/min,律齐,无病理性杂音,查血常规正常,胸片示双肺野纹理增粗,诊断为喘息型支气管炎.给予环丙沙星0.2 g(静脉滴注,2次/d)及二羟丙茶碱(喘定)0.5g、地塞米松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静脉滴注5 d,咳嗽、胸闷减轻,均无不良反应.第6天清晨患者自觉双下肢无力,持续约1 h,进食后又自行缓解.询问病史,患者诉以前使用地塞米松后曾出现过双下肢无力(约10 min后缓解),未加以注意(地塞米松剂量10 mg/d),体格检查示双下肢肌力3~4级,膝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继续抗感染治疗,将地塞米松减至5 mg,10%氯化钾5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3 d后未再出现类似情况.

    作者:丁红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健脾理肠片抗炎作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健脾理肠片对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临床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健脾理肠片对肠黏膜充血、水肿、颗粒性炎变消失率均为86.14%,肠黏膜溃疡愈合率为85.15%,大便镜检白细胞消失率为95.01%;药理作用研究表明,对巴豆油引起的耳肿胀和棉球肉芽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健脾理肠片治疗脾虚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抗炎作用而达治疗作用.

    作者:周燕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对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几个问题的探讨

    具有行政规章性质的GSP从2000年发布以来对健全药品经营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经营药品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现行GSP版本毕竟发布于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之前,更在<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之前,笔者根据近几年实施GSP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就GSP认证现场检查项目中部分条款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作一探讨.

    作者:张李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鸡内金的真伪优劣问题亟待重视

    鸡内金的真伪鉴别较受重视,但其质量优劣问题极少被关注.论述了鸡内金真伪鉴别要点,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提供了健全质量标准的几点设想,供修订标准时参考.

    作者:李水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环孢菌素A血药浓度监测的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提高环孢菌素A血药浓度监测的室内及室间质量控制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环孢菌素A血药浓度监测的质控结果,进行佳条件下变异(OCV)、已知值质控血清常规条件下变异(RCVK)、质量控制图、室间质量评价(EQA)实验.结果:OCV和RCVK的RSD均小于10%;2003年质控结果均处于靶值的±15%范围内,但上半年质量控制图中有连续7个点的质控结果处于150mg/L靶值线下方,经分析发现与试剂挥发有关,更换新试剂后,该现象消失;EQA得分均大于90%.结论:通过佳条件下变异、已知值质控血清常规条件下变异、质量控制图、室间质量评价等方法,可较系统的对监测质量进行控制,其中质量控制图较为直观,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作者:朱曼;郭代红;石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