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以泉;王仁忠;曹灵勇
综述近年来治疗口干症的有关药物的研究进展,供临床参考.
作者:李华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草药在欧盟国家的使用有悠久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草药回归热.欧盟议会和理事会在2004年颁布的药品法令中,就包括针对草药注册的2004/24/EC指令.同年,欧盟药品评价署EMEA成立了草药产品委员会,这标志着欧盟草药市场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也给欧盟乃至世界范围内草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带来了新的机遇.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草药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就是中药不断现代化的过程.笔者在此就欧盟草药市场和中草药出口欧盟的现状作一综述,为国内有志于开拓欧盟市场的中药出口企业提供参考.
作者:王道毅;邹文俊;汤依娜;白红艳;刘忠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麻杏石甘汤的药理作用.方法:以高剂量组(4.0mL/kg灌胃)、低剂量组(2.0mL/kg灌胃)和对照组(生理盐水4.0mL/kg灌胃),分别观察对酵母致大鼠发热的解热作用,对巴豆油致小鼠耳壳炎症的抗炎作用,对氨水致小鼠咳嗽的镇咳作用,对肺炎双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抗病毒作用.结果:麻杏石甘汤高、低剂量组均能明显抑制大鼠发热,显著抑制巴豆油致耳壳炎症,显著延长咳嗽潜伏期和减少咳嗽次数,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显著提高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结论:麻杏石甘汤具有较好的解热、抗炎、镇咳、抑菌和抗病毒作用.
作者:马以泉;王仁忠;曹灵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薢瓜方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2: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薢瓜方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使用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血尿酸变化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对照组为93.3%,两组间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用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薢瓜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陈晓凯;万于军;徐玉红;蒋红玉;赖真;何纲;李东;聂中越;孙红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分析当前医院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的现状,阐述开展药学服务的必要性,指出药师素质的提高、临床药学的开展及药学服务环境的改善,是推动医院药学服务工作发展的必要条件.
作者:徐南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白癜精药散的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xbox C18柱(5μm,4.5 mm×250mm);流动相为甲醇-水(47:53);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为35℃;流速为1.0 mL/min.结果:补骨脂素线性范围是0.216~1.08μg,回归方程为Y=1.264×10-7X-7.713×10-4,r=0.999 9(n=5);异补骨脂素线性范围是0.228~1.14μg,回归方程为Y=1.313×10-7X-3.008×10-4,r=0.999 8(n=5).补骨脂素与异补骨脂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与99.1%,RSD分别为1.93%和1.87%(n=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罗瑞雪;徐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考察25℃,37℃下8 h内奥硝唑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液中奥硝唑与利巴韦林在8 h内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外观并测定pH值.结果:在25℃,37℃下8 h内,配伍液的含量、pH值无明显变化;配伍液的外观无变化.结论:在25℃,37℃8 h内,奥硝唑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
作者:徐济萍;刘文兰;杨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质量检验是制药企业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同时检验室实际上也是一个小型的污染源,检验的批次、种类越多,污染越大.国内制药厂的检验室大多数未专门设立废水处理系统,有的检验室的下水道与市政的下水道直接相通,污染物通过下水道形成交叉污染,后流入江河中或者渗入地下,其危害不可低估.环境保护是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因此,对检验室污染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制订方案.
作者:张伟东;卓亚红;王志中;郭玉平;朱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去感热注液对急性呼吸道感染致发热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去感热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柴胡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前和用药后24 h,48 h的体温变化.结果:经治疗,两组体温水平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体温下降更明显.结论:去感热注射液疗效优于柴胡注射液.
作者:彭明;汪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第2代抗组胺药物心脏毒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药代动力学性质和心脏不良反应(延长QT间期、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机理.结果:第2代抗组胺药物有阻断心脏钾离子通道作用.结论:不同药物引起心脏毒性反应的程度也不同,这与药物的亲脂性、分布容积有关.
作者:马满玲;刘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测定中药常通口服液中重金属汞(Hg)的含量.方法: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重金属Hg在4~2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6),平均回收率为98.38%(n=5),RSD为2.41%.常通口服液中重金属Hg的含量符合规定.结论:冷原子吸收光谱法简单、快捷、灵敏.
作者:郭丹;杨西晓;侯连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鸡内金的真伪鉴别较受重视,但其质量优劣问题极少被关注.论述了鸡内金真伪鉴别要点,并结合工作实践经验,提供了健全质量标准的几点设想,供修订标准时参考.
作者:李水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促进饮片现代化.方法:分析中药饮片现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说明实现中药现代化过程中饮片现代化的重要性.结果与结论:只有做好中药饮片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完整意义上的中药现代化.
作者:樊后民;杨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茵陈及射干抗病毒注射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使用Kromasil ODS柱(250 mm×4.6 mm,5 μm),1%醋酸水-甲醇(80:20)为流动相,柱温为30℃,流速为1 mL/min,波长为326 nm.结果:绿原酸在11.2~1 120μg/mL,咖啡酸在4.5~45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在98.8%~100.1%之间.结论:该法准确、灵敏,可用于茵陈药材及射干抗病毒注射液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邓湘昱;孙国祥;刘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论述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就中医药的宣传、加强中药的基础研究和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中药的质量标准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作者:张维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论述如何验证清洁验证中所采用的分析方法.方法:制定验证方案,对方法的专属性、线性和范围、准确度、精密度、定量限等一一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方法验证,确认可适用于清洁验证的分析方法.结论:采用经过验证的分析方法,是保证分析结果真实可靠的前提条件.清洁验证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同样也不能忽略方法验证.
作者:陈雯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建立磷酸伯氨喹的有关物质检查法及鉴定其对映异构体.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常用的硅胶GF254薄层板,以醋酸乙酯-异丙醇-浓氨溶液(43:35:5)为展开剂,以自身对照法检查磷酸伯氨喹原料的有关物质.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Waters 5 μm硅胶柱为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61 nm,流动相为氯仿-正己烷-甲醇-浓氨溶液(45:45:10:0.1),流速为2 mL/min,确认其对映异构体.结果:有关物质均能达到较好分离,低检出限可达0.3μg.薄层色谱中主斑点上方杂质斑点经鉴定为其对映异构体.结论:薄层色谱法较<英国药典>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更简便、快速,灵敏度较高,适用于磷酸伯氨喹的有关物质检查.
作者:龚士学;雷灼雨;吴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论述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战略的客观必然性,并根据我国的实际,从中药现代化的目标、中医药的特色和中西医结合、中医药现代化的实施以及中药的主要市场等几个方面,对目前中药现代化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阐述.
作者:颜学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促进纳米技术在中药学方面的发展,为实现中药现代化作出贡献.方法:查阅相关资料,简要地介绍了纳米中药的特点、制备及给药系统.结果与结论:纳米技术为研究现代中药制剂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应多学科深入地交叉合作,使纳米技术广泛地应用于中药制剂领域,但尚需进一步研究克服纳米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及药效的负面影响.
作者:邱洪;王宝佳;李悦;刘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O/W型乳膏基质维生素E霜的佳制备工艺.方法:工艺优选采用正交法.结果:佳制备工艺组合为A1B2C2,即搅拌方式为变速搅拌(混相成乳时以720 r/min搅拌,继以120 r/min搅拌);成相温度为(70±0.5)℃;油相与水相比为30:70.结论:混相成乳时两相温度差、搅拌方式、油相与水相之比为影响O/W型乳膏基质维生素E霜质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胡云年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