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黄明目颗粒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梁学政;吴西西

关键词:地黄明目颗粒, 制备, 弱视,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研究地黄明目颗粒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标准并观察其对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药材按处方比例经水煎醇沉法制备,建立性状、鉴别等质量标准;对156例患者进行对比疗效观察.结果: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质量可靠,疗效确切.结论:该制备工艺简单,临床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奎的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对照观察

    目的:比较国家二类新药奎的平片与利培酮(维思通)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奎的平片200~700 mg/d,对照组(40例)口服维思通片1~6 mg/d,疗程均为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77.5%,对照组为82.5%,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不良反应均较少,但治疗组兴奋、嗜睡发生率则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国产奎的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且安全,与维思通片疗效相似.

    作者:王大开;曹国兴;胡世碧;谭小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萘普生缓释片中萘普生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萘普生缓释片中萘普生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分析柱为HiQ 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pH=3.5)-甲醇-乙腈(3:4:3),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5 nm.结果:萘普生线性范围是26~156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8%,RSD=1.47%(n=9).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用于萘普生缓释片中萘普生的含量测定.

    作者:蒋伟哲;李锦燊;黄仁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β-环糊精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将中药制成环糊精包合物后,可显著改善药物理化性质.环糊精在中药领域已有较普遍的应用和较深入的研究,但其产业化进展较为缓慢.β-环糊精及β-环糊精衍生物在药剂学上的应用对于开发研制中药新剂型、新品种有着良好的前景.

    作者:李军;彭向前;张鉴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快胃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

    目的:建立快胃片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Sino Chrom ODS~BP柱(4.6mm×250mm,5 μm),流动相为用三乙胺调节pH值为7.0的甲醇-0.1%磷酸(65:35)溶液,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延胡索乙素浓度在7.32~43.92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5%,RSD=1.1%.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分离度好,能有效控制快胃片质量.

    作者:戴金玉;赖增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鹿茸的真伪优劣检定

    结合药品市场现状和实际工作经验介绍鹿茸的真伪优劣检定方法,并根据现代中药的发展趋势和现实中的质量问题提出健全质量标准的设想.

    作者:陈锋;李水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保肝药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评价护肝片、葡醛内酯、肝加欣3种保肝药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比较.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予护肝片和葡醛内酯)、B组(予肝加欣和葡醛内酯)、C组(予护肝片和肝加欣),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使用肝加欣和葡醛内酯是佳治疗方案.结论: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可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找出合理的成本-效果处方.

    作者:郑海岚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朱砂的毒性及炮制研究进展

    为综述朱砂的毒性及炮制研究进展,查阅近几年国内有关朱砂研究的文献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朱砂毒性作用的机理主要是可溶性汞盐和游离汞积蓄致汞中毒,采用球磨加水飞法处理朱砂,可以有效地降低其中可溶性汞盐和游离汞的含量,减轻朱砂毒性.故球磨加水飞法在朱砂炮制中值得推广.

    作者:朱新科;张启明;程美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制药企业基于资源共享与互补的战略联盟探析

    提出制药企业是其特有资源的集合体,战略资源是企业持续的竞争力的基础.在资源论的基础上,从资源互补、资源多元化、资源学习几个方面对制药企业战略联盟的形成动因和绩效问题作出了解释和分析.

    作者:丁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例手术病人抗菌药物应用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龙矿集团中心医院手术病人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抽取该院2004年1~7月住院手术病人出院病历200份,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手术病人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8.0%,用药起点高;联合用药占63.3%,其中二联、三联用药比例分别为47.4%,15.8%;术前用药52例,其中前2 h内用药占2.0%,术后≤3 d用药者为13.5%,4~7 d者为54.5%,>7 d者为30.0%;药敏试验标本送检率为2.0%.结论:该院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联合用药缺少明确指征,存在不合理配伍;应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提高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率.

    作者:马风秋;姜巧燕;李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纳米技术在现代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分析我国医疗器械发展现状,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为重点,综述纳米技术在现代医疗器械发展中的应用及研究状况,讨论目前国内外纳米医疗器械的发展热点及存在问题,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作者:林星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03年住院患者麻醉药品处方.结果:收集处方3 708张,常用麻醉药品共计5种,使用频率依次为芬太尼针71.3%,哌替啶针11.3%,美施康定片(硫酸吗啡控释片)9.95%,吗啡针5.6%,可待因片1.87%.芬太尼针、吗啡针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其他3种DuI均<1.结论: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叶伟红;何伟珍;叶筱红;桑雅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001 - 2003年我院消化系统口服用药应用分析

    目的:了解消化系统用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01-2003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系统用药消耗品种、金额、DDDs和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消化系统口服用药近3年来总用量在上升,品种有所增加,其中用药金额和DDDs高的是国产奥美拉唑.结论:该院消化系统用药的品种结构基本合理、稳定.

    作者:张南生;张秀华;李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疗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48例

    目的:观察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冲击疗法治疗的36例患者中,好转31例(86.1%),无效4例(11.1%),死亡1例(2.8%);常规激素治疗的12例患者中,好转7例(58.3%),无效(16.7%),死亡3例(2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大剂量冲击疗法在疗效方面优于常规激素疗法.

    作者:于华;刘璐;刘世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吴官正强调要认真解决食品药品领域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建立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中盐酸赖氨酸与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两点校正内标测定法.结果:盐酸赖氨酸在3.6~8.4 mg/mL、葡萄糖在6.0~14.0 mg/mL范围内分别同其相对内标的响应因子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结论:盐酸赖氨酸葡萄糖注射液定量稀释后可用两点校正内标法测盐酸赖氨酸与葡萄糖的含量.

    作者:孙会永;张志远;栗彩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正交设计法在中药炮制工艺中的应用

    正交设计法的试验分布均衡,代表性强,只需做少数试验就能相当好地反映全面试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便从中选出较好的试验方案.正交试验中的好试验方案虽然不一定是全面试验中的好试验方案,但也往往是相当好的.近年来,运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中药炮制工艺取得了很大进展,该文从软化切制工艺、炒制工艺、炙法工艺、蒸制工艺、煅制工艺、复制工艺等6个方面进行了简介,为中药炮制工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

    作者:武刚毅;陈同坡;刘峙;李小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雷公藤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概况

    介绍近年有关雷公藤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作用机制,其提取物二萜内酯类化合物为主要抗肿瘤活性物质,其中雷公藤内酯醇是抑制肿瘤研究中有前途的单体之一.

    作者:王曙东;费建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我国药品流通领域监管加强、秩序好转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若干内容的商榷

    2005年版<中国药典>(以下简称新版药典)已经出版,即将于2005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笔者对此做了些研究,发现新版药典比前几版药典有了很大提高,但其中仍有些内容值得斟酌,以下是笔者的一些看法,以供商榷.

    作者:刘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楤芪蜜丸对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结核患者化疗中肝功能的药物保护.方法:对比自制楤芪蜜丸组(治疗组)和常规化疗组(对照组)患者转氨酶高值及肝功能损害发生率的差异,每月检测1次血清转氨酶(ALT和AST),以转氨酶指数(TI)≥5作为发生肝功能损害的判断指标.结果:对照组转氨酶高值明显高于治疗组及治疗前基础值;治疗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楤芪蜜丸对原发性肺结核化疗患者的肝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且费用低廉,值得推广.

    作者:张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