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以教育成本核算为杠杆推进高职院校管理改革

白梦清;倪莹

关键词:教育成本核算, 杠杆, 高职院校, 改革
摘要:教育成本核算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教育运行过程中各种费用的发生和成本的形成进行核算,计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耗费于一定人才对象的劳动价值总和.教育成本核算包括2个基本环节,一是按照规定的成本开支范围,对各项费用进行汇集,计算出为培养学生而支付的实际发生额;二是根据成本核算对象,采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出学校教育总成本和生均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核算在高职院校管理中起4个方面的杠杆作用:专业设置和调整的杠杆、人力资源配置的杠杆、教学资源配置的杠杆、合理调整分配制度的杠杆.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HIV感染者/AIDS患者心理研究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主要表现为全身衰竭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的一系列机会性感染,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3种方式传播,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新的致死性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AIDS以极快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以青壮年为主.AIDS的蔓延已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还产生巨大的心理社会影响.

    作者:张素玲;林春雷;蒋大伟;林铁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学职业教育立体式教学结构模式初探

    论述医学职业教育中构建立体式教学课堂结构的必要性,阐述立体式教学结构模式的构成以及立体式教学的实施方法,即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立体化,从而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立体式教学结构模式提倡自主学习,培养创造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作者:丁凤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同阶段医学生安乐死观念的调查

    目的 了解不同阶段医学生的安乐死观念,在教学中加以引导.方法 在实习生(大五)、见习生(大四)及大学二年级学生中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实习生47名,赞成安乐死30人,占63.83%;见习生42名,赞成安乐死32人,占76.19%;大二学生71人,赞成安乐死49人,占69.01%.结论 大部分医学生赞成安乐死,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正确引导.

    作者:梁冬梅;聂大年;尹松梅;谢双锋;李益清;王秀菊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五步教学法在眼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眼科护理学教学采用五步教学法:启发讲解,系统评估;布置预习,明确目标;解题自学,初拟措施;学导讨论,确定计划;巩固达标,阶段提高.医德教育贯穿于五步教学法的每个环节.实践证明此教学法可有效提高眼科护理学教学质量.

    作者:赵世红;柳林;丁衍;赵春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时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面对当代大学生以及高校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及高校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班主任应及时改变滞后的教育观念,增加新的教育内容,改变简单的工作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培育合格人才.

    作者:杨秋林;廖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校教师慢性咽喉炎的预防与治疗

    多年来,笔者对高校教师慢性咽喉炎进行了一些分析,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就其发病原因、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韩文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除高校扩招等大的环境因素外,与大学生就业方法、技巧、态度等主观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些个人原因,并提出指导大学生有效就业的方法与技巧.

    作者:伍兴阶;李存茂;陈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诊断学技能考核的体会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接触病人,如何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如何正确运用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的方法发现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而学会分析和鉴别生理表现或病理表现,从中得到诊断疾病的某些线索或提出可能发生的疾病.因此,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体格检查等技能.

    作者:刘丽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护生学习静脉输液的担心及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护生在学习静脉输液过程中的担心及需求,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消除学生的担心,满足其需求,使学生尽快掌握静脉输液操作.方法 在学习静脉输液前后,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涉及作为护士时的担心、作为病人时的担心、对教师的需求、对同学的需求4个方面.所得数据采用χ2检验.结果 学生操作前担心及需求涉及面广,担心把血管扎穿等8项内容,学习后与学习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教师详细讲解、示教要看清楚等18项对教师及同学的需求内容方面,学习后与学习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教师要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教学环节的调控;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利用角色互换,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和爱伤观念;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加强自信心的培养.

    作者:张功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课堂教学节奏刍议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中心环节.课堂教学节奏是课堂教学艺术之一,良好、恰当的教学节奏是一种教学美,能给师生以美的享受.

    作者:陈润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用邻苯法三酚测定大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目的 比较市售大蒜、紫皮独头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让学生参与科研,使之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方法 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普通大蒜、紫皮独头蒜的酶粗液进行SOD活性测定.结果 紫皮独头蒜与普通大蒜酶活性不同.紫皮独头蒜酶活性高于普通大蒜酶活性.结论 在实验教学中选用食用大蒜为材料可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作者:张中林;陈立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炎衣原体的培养及对RAW264.7细胞的感染

    目的 研究肺炎衣原体(Cpn)的培养及对RAW264.7细胞(人喉癌细胞)的感染.方法 应用低速离心法在Hep-2细胞(小鼠巨噬细胞株)内培养Cpn,光镜及电镜下观察Cpn在Hep-2细胞内增殖情况.提取的Cpn感染RAW264.7细胞,Giemsa染色检测RAW264.7内Cpn感染情况.结果 Cpn能在Hep-2细胞内增殖,提取的Cpn可感染RAW264.7细胞,并在RAW264.7细胞内形成包涵体.结论 在Hep-2细胞内成功培养了Cpn;Cpn能感染RAW264.7细胞.

    作者:张艳平;刘录山;丁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谈由医学生向医学专业教师转变的几点体会

    从我国医学生的培养情况及职业医学院校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实现由医学生向职业学校医学专业教师转变.

    作者:宋新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浅析医学Powerpoint电子教案授课中存在的几个误区

    着重对Powerpoint电子教案在医学类课堂演示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几个误区进行分析,并就电子教案授课与传统授课方式、备课与授课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作者:尹立红;浦跃朴;李云晖;梁戈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化疗对晚期中央型肺鳞癌治疗的临床研究

    近年来,我国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而失去手术治疗机会[1].为提高晚期肺鳞癌的治疗效果,我院自1999年1月开始,在全身化疗基础上应用纤维支气管镜(FB)局部化疗,治疗晚期中央型肺鳞癌,取得一定效果.

    作者:张东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护理本科健康评估课间见习的方法与体会

    健康评估是护理程序的首要环节,完整、全面、正确的评估是保证高质量护理的先决条件[1].而护理本科教育探索中学生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已成为护理教育者的共识,因此我校在五年制护理本科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设立了课间见习,使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临床实践三位一体.这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护理意识和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深受学生欢迎,现具体介绍如下.

    作者:张勇;安津平;贾力品;成冉冉;王雪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尿糖测定标本制作方法的探讨

    进行生化实验教学的尿糖测定时,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动手操作,需要大量不同程度的阳性标本,如果只依赖于去医院寻找很困难,我们对此标本的制作方法作了一些探讨,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王桂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化妆品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从认识原料做基础实验、按照配方做成功实验、用替代原料做模拟实验、检查知识做考核实验4个方面探讨化妆品化学实验教学.

    作者:郑桂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解剖学实验课时与教学效果的相关性观察

    目的 观察解剖学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在教学中所占比例.方法 将我校近3年来临床医学专业及高等护理专业12个班共534名学生设为6个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进行相同理论课时和不同实验课时的教学,对其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 当实验组的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0.8∶1时,实验组的平均成绩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解剖学的教学安排应使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之比保持在0.8∶1以上.

    作者:凌惠华;杜建华;郭继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3例女性精神病病人的外逃分析及护理对策

    通过对23例女性精神病病人外逃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并给予相应的防范及护理对策.

    作者: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科教司;甘肃省卫生厅

主办: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