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42例

杨向平;吴丽影

关键词:血液流变性, 可溶性粘附分子, 银杏叶注射液,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摘要:目的:评价银杏叶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方法:对42例糖尿病患者给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测定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粘附分子(sAM)指标,并进行对比.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治疗后,全血低切、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细胞间可溶性粘附分子(SICAM-1)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银杏叶注射液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减少可溶性粘附分子.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和进口法莫替丁在3种配伍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比较

    目的:研究国产和进口法莫替丁在3种注射液中的稳定性,为临床提供相应资料.方法:在15℃和25℃温度下,于0,0.5,1,2,4 h考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以及法莫替丁的含量变化.结果:两种法莫替丁在不同注射液中稳定性差异不大,外观无变化;pH值无明显变化.结论:0.5 h内含量变化极小.临床使用可根据病情予以选择.

    作者:李明芬;袁浩宇;俞瑜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研究思路

    目的:探讨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工艺.方法:对中药配方颗粒的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制备工艺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结果:以水为溶媒、煮提方法制备配方颗粒不完全符合中医药特点.汤剂中中药成分间的相互作用是达到增效降毒目的的重要途径之一.结论:为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提供参考.

    作者:陈天朝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含量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柱,流动相为0.02 mol/L醋酸铵缓冲液(用2 mol/L的柠檬酸溶液调pH至2.5)-乙腈(73∶17),检测波长为293 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83%,重复进样RSD=0.31%(n=5);线性范围:19.94~99.71μg/mL,r=0.999 9.结论:HPLC法准确、可靠,能满足质量控制要求.

    作者:蔡先菊;徐小军;蔡先念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滋阴清热药对环核苷酸的影响

    中医滋阴清热方药能有效缓解阴虚发热证候群.西医现代研究表明,阴虚患者常有β-肾上腺素受体-环磷酸腺苷(cAMP)系统功能偏亢,M-胆碱受体-环磷酸鸟苷(cGMP)系统功能偏衰的现象.经滋阴清热治疗,可使cAMP水平降低,cAMP/cGMP比值恢复正常.此项研究从微观上深化了中医理论.

    作者:王淑美;徐晓玉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钙制剂的质量评价及合理应用

    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综合分析不同类型的钙制剂中钙的物理性质、处方组成及在人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情况、不良反应等,客观评价钙制剂的质量及影响因素,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目前国内市场上种类繁多的钙剂中,碳酸钙制剂的市场占有率大且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田华;葛勤;张恩娟;刘同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化学合成麻黄碱原料药获准生产

    作者:葛孝忠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网上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已进入法制轨道,目前全国各省、市级医院药品的采购基本上在其相应的采购中心进行网上交易.由于这种交易方法起步不久,因而采购网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进行了归纳与整理,以便与同行及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商榷.

    作者:张志国;陈维旗;谈发金;何健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31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以1996年12月~2002年3月公开发表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为线索,检索原刊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例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35例次,其中以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为77.1%.结论:对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需加以重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作者:金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山东出台《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

    作者:田洪顺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分散片的处方设计和工艺特点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片剂--分散片.方法: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叙述分散片的性能特点、质量要求、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已开发的品种和发展前景等.结果:分散片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片剂,但目前研究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结论:应加强对分散片尤其是中药分散片的研究,以期更多更好的分散片品种问世.

    作者:卢智玲;刘华栋;汪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穿琥宁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目的:考察室温下穿琥宁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0~8 h内穿琥宁含量的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pH值、外观及穿琥宁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室温下8 h内,穿琥宁注射液与5种输液配伍后pH值、外观及紫外吸收光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穿琥宁注射液可与5种输液配伍应用.

    作者:陈琍;孙国兵;冯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培酮片的含量

    目的: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利培酮片含量.方法:以美国Dikma公司DiamonsilTM C18反相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超纯水(90∶10),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5μL.结果:利培酮与片剂辅料及杂质可完全分离;分析方法的定量测定下限为0.1μg/mL,线性范围为1.0~100.0μg/mL,回归方程为Y=1.08×10-1X-3.02×10-1,r=0.999 6(n=6),平均回收率为99.5%,RSD=0.36%.结论: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利培酮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杨梦心;温预关;刘学军;邱萍英;朱秀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热缓释袋填充剂加入量对比试验

    目的:通过对热缓释袋中填充剂加入量的比较研究,寻求合理、经济、有效的填充剂用量.方法:模拟人体实际应用,通过测定填充剂发热温度和发热时间,比较热效应值及总热效应值,得出佳加入量.结果:填充剂的加入量在1%~2.5%之间所得出的总热效应值,统计学无显著差异,均能达到实验目的.结论:填充剂的佳加入量为1.5%.

    作者:胥林;贺德辉;饶友义;余江平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研究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注射液的制备工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方法:采用正交设计筛选处方,通过相关试验考察工艺的稳定性.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的佳处方为每100mL溶液中添加亚硫酸钠0.1g、盐酸L-半胱氨酸0.05 g,该品在pH为3.5、填充氮气、有光照的低温条件下较稳定.结论:按照筛选出的处方和确定的工艺制备的依达拉奉注射液质量稳定.

    作者:方国民;任军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介入治疗食管曲张出血41例

    目的:探讨奥曲肽和酚妥拉明介入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采用数字减影装置,按Seldingerer法将cobra导管分别置于肠系膜上动脉和肝固有动脉内,输注奥曲肽和酚妥拉明;Ⅱ组:单纯于肠系膜上动脉输注奥曲肽;Ⅲ组:静脉滴注奥典肽.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总有效率Ⅰ组为95.1%,Ⅱ组为75.0%,Ⅲ组为62.9%.Ⅰ组与Ⅱ组、Ⅲ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及P<0.01).结论:奥曲肽联合酚妥拉明介入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奥曲肽肠系膜上动脉介入治疗及奥曲肽静脉滴注治疗.

    作者:师俊萍;张园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宝塔糖外观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改进、提高传统剂型宝塔糖的外观质量.方法:分析影响其外观质量的生产工艺各环节及设备因素,并提出解决方法.结果:粉碎、摇糖、成糖、干燥及包装各工段均可影响其外观质量,其中摇糖工段是关键;设备影响因素较复杂,需仔细分析.结论:必须重视各种影响因素,才能保证外观质量.

    作者:孙绍桐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禁止以注册商标企业名称等形式变相发布处方药广告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药物敏感性情况.方法:对96株临床分离出的阴沟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100%,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奈替米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对氨曲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哌拉西林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治疗阴沟肠杆菌感染,应建立在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梁勇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甲癣涂剂的制备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甲癣涂剂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方法,观察甲癣涂剂的疗效.方法: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制备高浓度的水杨酸溶液,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水杨酸含量.结果:含量测定的平均回收率为100.02%,RSD为0.17%,临床用于治疗甲癣患者8例(共17只病甲),治愈病甲16只.结论:该制剂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疗效较好.

    作者:王劲;杨天燕 刊期: 2003年第07期

  • 银杏叶口服液优工艺条件选择

    目的:优选银杏口服液生产工艺条件.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及比较澄明度.结果:原料不粉碎,浸渍过夜,用85%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为宜.结论:此工艺条件可提高得率.

    作者:王鑫波 刊期: 2003年第07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