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
患者,男,57岁,因诊断后急性肾盂肾炎而入院.
作者:姜静岩;李红梅;刘顺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一、国外药品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药品电子商务,顾名思义就是电子化的药品商务活动.通过在医药领域推行规范的电子商务这种新的经营模式,能够加快医药流通体制改革、规范购销行为、净化药品市场,这对保证人民用药安全、有效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永平;郭爽;王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介绍依那普利的临床应用进展情况.方法:查阅有关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总结出依那普利的临床应用范围.结论:依那普利在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肺心病、冠状动脉疾病、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心脏肥大及改善左心室功能、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血管内皮、治疗神经心源性晕厥等方面效果显著.
作者:樊惠明;金燕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生自然铜须炮制后方可药用,但既往用的煅淬法既耗设备又耗劳力,且严重影向操作员的身体健康.该文作者经过多次实际操作试验,摸索出了一种较好的方法--煅煮法.该文详细介绍了煅煮法炮制自然铜的操作过程.
作者:喻琴云;徐金华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作者:裴军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作者:齐继成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人体,或更正确地说生物体,其生命的存在必须与其内、外环境相适应.不适应,只能是患病或死亡.生命与环境是对立的统一体.
作者:康白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作者:陈仙霞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作者:华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总结近年来国内有关全蝎的加工炮制研究进展,为全蝎的炮制加工及炮制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李兆梅;顾法尊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及高压氧在脑震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124例脑震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60例)在综合措施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及高压氧治疗,B组(64例)按综合措施治疗,观察治疗1周内患者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消失发生率、头痛缓解及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震荡早期使用尼莫地平及高压氧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清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医院药品实行集中招标采购是医疗机构药剂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目前正处于探索阶段.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对药品招标采购的工作方案提出自己的建议,仅供参考.
作者:程国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颠茄草有效成分莨菪碱的新提取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波技术及渗漉法提取颠茄草有效成分莨菪碱,并制备颠茄干浸膏,比较两法的莨菪碱得率及提取时间.结果:两法莨菪碱得率相当,但超声波法提取时间为20min,比渗漉法大大缩短.结论:超声波技术提取颠茄草有效成分莨菪碱,快捷有效.
作者:黄东亮;黄小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醋氨己酸锌的作用与临床应用方案,供临床应用时参考.方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结果:醋氨己酸锌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与H2受体阻断剂相当,且能改善溃疡愈合质量,使用安全;联合用药时疗效更突出.结论:醋氨己酸锌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宜联合用药.
作者:曾秀冬;王卫东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研究血府逐瘀汤对荷瘤小鼠的免疫抑瘤作用.方法:以S180荷瘤BALB/C小鼠为模型,系统地研究血府逐瘀汤对瘤重和脾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血府逐瘀汤灌胃给药8d能显著抑制S180瘤重,活化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促进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白介素-2(II-2)分泌水平.结论:血府逐瘀汤抑瘤作用与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刘伯阳;姚淑娟;吕丽艳 刊期: 2002年第10期
一、国有医药企业当前市场营销工作存在的问题1.产品落后.我国医药产品升级缓慢,技术含量偏低,且仿制品居多,与国外药品相比差距较大,其内在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作者:鄢连和;刘忠良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目的: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瑞巴派特片含量的方法.方法:以pH=6.8的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剂,在(326±2)nm波长处测定含量.结果:瑞巴派特浓度在9.8~49.2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4%(n=5).结论: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快速、简便,结果准确,适合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朱国峰;徐宏祥;臧芳玲 刊期: 2002年第10期
加入WTO对我国的医药产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关税降低、非关税壁垒措施的削减乃至取消,WTO基本原则的作用,外资进入引发直接投资潮等均会产生一定影响,但对医药产业影响大的应属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作者:沈明;王军明;吴海群 刊期: 2002年第10期
研究鱼油烯康软胶囊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探讨工艺操作、抗氧剂、温度等因素对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影响.
作者:初世龙;时玉静 刊期: 200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