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56例

庞洁志;刘玉珍

关键词:小剂量, 酶联, 川芎嗪, 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 现报告如下, 试用, 内科, 疗效, 病人
摘要:对56例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试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川芎嗪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复方桂参合剂中肉桂酸的含量

    目的:寻求测定复方桂参合剂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34%,RSD为1.46%,在5.0~26.0μg/ml之间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n=5),r=0.9999.结论:HPLC法测肉桂酸的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范亚刚;王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榄香烯对荷瘤鼠NK和IL-2活性的影响

    观察了榄香烯对荷瘤小鼠脾细胞NK活性和白介素-2(IL-2)产生能力的影响,研究其抑制肿瘤的免疫调节机制.结果表明:榄香烯能明显提高荷瘤鼠NK活性和IL-2产生能力.揭示榄香烯的抑瘤作用,除直接作用外,还可使宿主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而获得明显的免疫保护效应.

    作者:姚淑娟;刘伯阳;胡芳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咪唑安定硬膜外腔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硬膜外腔注入的镇痛作用.方法:80例妇科盆腔手术病人随机分成4组,于持续硬膜外麻醉手术结束时,在硬膜外腔分别注入咪唑安定3mg、咪唑安定3mg+布比卡因6mg、吗啡3mg、布比卡因6mg各20例,观察术后镇痛强度、平均镇痛时间及副作用.结果:咪唑安定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联用布比卡因有更好的术后镇痛作用,吗啡虽比咪唑安定或/和布比卡因的术后镇痛时间长,效果可靠,但有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明显副作用.结论:咪唑安定+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且无延迟性呼吸抑制,可采用留管分次追加的方法替代吗啡用于术后镇痛.

    作者:李刚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复方氨酚烷胺片中胆酸的TLC法鉴别

    复方氨酚烷胺片是继速效感冒胶囊之后的新一代抗感冒病毒药物.人工牛黄在该片剂的处方中排名第三位,它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根据有关质量标准,片剂是否含有人工牛黄是通过检查胆酸来确定的.但是在检验过程中,我们多次发现用标准中检查胆酸的方法,药品辅料会产生干扰,使胆酸反应不明显,甚至没有反应,从而造成检验结果判断错误.笔者参考有关文献,尝试用TLC法鉴别胆酸,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张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与咳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er,ACEI)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目前已成为抗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随着该类药物的广泛应用,相关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其中为常见的是咳嗽,复习有关文献作一阐述,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作者:丁国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的现状和展望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范围,主要指以健康人血液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在医疗急救、战伤抢救以及某些特定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其它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王克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OTC管理制度对医院药学发展的影响

    处方药(Rx)与非处方药(OTC)分类管理制度的实施是中国医药界跨世纪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我国的医药科研、生产、流通、使用和管理等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医院药学也不例外.本文就此问题谈些初浅看法.

    作者:何荣连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大黄醇提物的药理与临床

    中药大黄治病早在<肘后备急方>、<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惠方>以及<本草纲目>等历代医学著作中都有较详尽的记载.由于大黄炮制工艺的发展和临床药理研究,用乙醇提取大黄成分的系列制剂(片剂、胶囊剂、水剂、糖浆剂、冲剂及散剂)已逐渐应用于临床,并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芝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成药质量标准的运用存在的问题

    中成药品种近年来发展很快,质量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就我所1990~1998年抽验统计的数据表明,中成药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类药品,存在的问题较多,这里就检验中发现的质量标准方面的主要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作者:袁云;刘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医院药学工作改革之思考

    几十年来,医院药学工作一贯是供应任务型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不能适应现代化医院发展的需要、也限制了医院药学自身的发展.本文就当前医院药学管理的改革谈点个人看法.

    作者:朱瑞华;张维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的药物治疗进展

    过敏性紫癜(AP)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全身性小血管炎,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临床上发现不少药物对其有较好疗效.

    作者:年军;李薇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硝苯地平在儿科的应用

    硝苯地平(硝苯吡啶)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个老药,随着其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已被用于治疗其它一些疾病,本文根据近期文献报道对其在儿科领域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高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乌鳖口服液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乌鳖口服液55.0g/kg能加快小鼠血清中异物的清除速度,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促进血清溶血素的生成以及对二硝基氯苯(DNCB)诱导小鼠迟发型超敏(DTH)反应有抑制作用,说明乌鳖口服液具有增强免疫的作用.

    作者:施艳秋;朱萱萱;施荣山;邱召娟;张小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锡类散治疗切口及创口难愈感染16例

    我院近5年来,对一些患者局部使用锡类散,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本院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年龄46岁,其中10例系坏疽性阑尾炎穿孔并发腹膜炎,6例系外伤创口感染.

    作者:陈建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浅析中药疗效不稳定的原因

    中药疗效不稳定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笔者认为其原因有如下几点.1品种混乱,误采误用据<中药大辞典>记载,可供临床应用的中草药达5700多种,而当今常用中药也达800余种.在这众多的药物中,同名异物现象不少,特别在常用中药中这一现象更加普遍,造成了用药的混乱,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何昌国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的病因及预防初探

    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是小婴儿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起病急、进展快,尤易并发颅内出血,病死率高达25%,约50%遗留脑性瘫痪、智力低下和惊厥等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因此,探讨其发病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我院收治本病24例,其中21例并发颅内出血,报告如下.

    作者:胡建邦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进口药品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口药品的品种和数量增加很快.为了加强对进口药品的管理,我国相继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法规,对保证进口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有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陈琴鸣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脉络宁注射液稳定性的动力学研究

    采用初均速法[1]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脉络宁注射液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将实验数据运用Arrhenius指数规律外推室温贮存期.结果表明,脉络宁注射液的热解反应活化能(E)为15.069kCal/mol,推算室温(25℃)贮存期约为5年.

    作者:芦丽;曹蔚云;顾法尊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茶碱缓释制剂的时辰药动学研究

    目的:考察茶碱缓释剂在人体中不同时间给药的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白天和夜间给药组,均于末次给药前2h和给药后0、2、6、8、12h取血测定各时间点的茶碱血药浓度,计算部分药动学参数.结果:白天给药组达峰时间短、血药浓度高,疗效也明显.结论:茶碱的药动学参数有明显的昼夜时间节律性,临床用药应充分考虑.

    作者:陈同坡;石杰;张立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医药零售业应尽快适应药品分类管理

    <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已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第10号局长令颁发,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批非处方药品目录和相应的政策法规也已出台.这是建国以来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它对医药工业、商业企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传统的医药零售业将是一次机遇与挑战.医药零售业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尽早做好准备,尽快适应这种巨大的变革.

    作者:张炳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