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滴鼻用安乃近溶液片的稳定性考察

王曰升;陈霞

关键词:滴鼻, 安乃近, 盐溶液,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缓冲液, 粘膜保护剂, 吸收促进剂, 粘膜给药, 退热效果, 特殊剂型, 四类新药, 解热镇痛, 降解产物, 含量测定, 给药途径, 有效期, 婴幼儿, 稳定性, 组成
摘要:滴鼻用安乃近溶液片是国内新型小儿解热镇痛制剂,由安乃近溶液片和缓冲液组成,缓冲液为pH值5.0~6.5的磷酸盐溶液,并含有吸收促进剂及鼻粘膜保护剂等成分,是国家四类新药.该药的给药途径为鼻粘膜给药,具有给药方便、用量小、安全、婴幼儿易接受、吸收迅速、起效快、退热效果确切等特点.为考查这一特殊剂型药品在有效期内的稳定性,我们于1998~2000年对三个批号的滴鼻用安乃近溶液片进行了室温留样考察.含量测定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降解产物检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1-3].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双波长与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联用测定新脚气水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

    新脚气水中含苯甲酸和水杨酸.河南省药品标准[1]采用比色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用中和法同时测定两组份的总含量,后者减去前者得苯甲酸的含量.上法测定结果误差较大.本文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苯甲酸的含量,用一阶导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的含量,不需预先分离即可分别测定二者含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较为满意.

    作者:付小六;董书敏;朱发欣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远志氨茴香合剂分层原因及解决方法

    远志氨茴香合剂用于痰多、痰稠难于咳出者所致的咳嗽.我院原处方配制的远志氨茴香合剂,未出现分层及液面产生白色絮状物现象,但由于医院制剂处方要求规范化,现我院按<广西医院制剂规范>(第一册)中的处方配制,出现了上述现象.通过多次对比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现将分层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石燕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制霉菌素泡腾阴道片合用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阴道炎30例

    我院应用制霉菌素泡腾阴道片(商品名为米可定泡腾阴道片)合用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阴道炎3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孔秋芹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乙醇中毒1 2例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急性乙醇中毒,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丽萍;叶纪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中成药致药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近年来,由中成药所致的药源性疾病不断上升,能致药源性疾病的中成药很多,且多为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如双黄连针剂、板蓝根制剂、牛黄解毒片等,应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作者:陶金凤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中药汤剂的煎服方法与其功效的研究

    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传统剂型,具有制备简便、配伍灵活、吸收迅速、疗效确切等特点[1].科学煎煮、正确服用,是发挥其佳功效的关键.现代中药剂型不管怎样改革,但大多仍用煎煮法提取其有效成分,用口服法给药.笔者就此作了些探讨,现报告如下,与同仁们磋商.

    作者:相龙民;孙瑞华;李以元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舒它西林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评价

    舒它西林是氨苄青霉素与舒巴坦的混合物,后者是一种竞争性不可逆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使用能获得良好的协同作用,具有广泛抗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的活力[1].近年来舒它西林广泛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但对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报道甚少,我科1997年5月~1999年4月用舒它西林治疗40例老年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焦桂萍;李雯;赖异;续华;张良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40例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静脉滴注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对4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应用PGE1100μg/d静脉滴注,疗程7d.于治疗前后同步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症状体征变化,并与对照组(不用PGE1)的4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D-二聚体、FDP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治疗组治疗后D-二聚体及FD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症状体征显著改善(P<0.05~0.001);治疗后PaO2两组均显著增高(P<0.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PaCO2两组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01).结论:PGE1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灿成;徐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阿莫西林钠与五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的含量并考察其与五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与生理盐水,5%及10%葡萄糖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在室温下6小时内配伍稳定.

    作者:魏宇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成人肾性贫血的几点建议

    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利用DNA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激素,它的产生,标志着贫血治疗的新阶段,目前rHuEPO已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和标准替代疗法.根据文献报道,结合临床经验,我们对如何应用rHuEPO治疗成人肾性贫血提出以下建议.

    作者:雷建蓉;李青;唐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新型乳化剂、凝胶剂MALIG EL305的应用实验

    MALIGEL305是一种优异的乳化剂,其特殊功效在霜剂中应用,所得霜剂有极佳的外观和稳定性.

    作者:王茂林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注射用双黄连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对策

    研究了近9年246名病人应用注射用双黄连发生的290例次不良反应(ADR)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现双黄连ADR的发生率在年龄上呈梯形分布,以儿童为高.儿童皮肤反应发生率占观察人群的1.67%,占该人群ADR发生率的66.10%.性别上无选择性.ADR发生率以变态反应高,占64.48%,其中皮肤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药物热分别为45.86%、5.17%、4.14%、3.79%和5.52%,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ADR发生率分别为23.80%、3.79%和4.48%.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避免ADR和降低ADR发生率的对策.

    作者:李东;方世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冬令膏的煎制

    膏剂是中药传统剂型之一,需求量每年增加.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对煎膏中水、药、时间、火候,收膏等程序作了系列摸索,为使这古老剂型在临床上发挥更大作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作者:丰素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三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三七是治疗各种出血及跌打损伤的重要药物.近几年来,该药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现对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13例乌头碱中毒的急救

    1994~1998年我科共收治因口服川乌及草乌中毒而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者13例,在治疗中有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在应用川乌、草乌时必须向家属或患者详细交待用法及配伍禁忌,以免引起中毒.为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林;李丛芬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的含量

    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的含量.测定波长为424nm,其浓度在25~85μg/ml时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6668+0.01462C r=0.9994,回收率为99.83%,RSD=1.12%.此方法简便,快速,不受其它成分干扰,适用于医院制剂的分析.

    作者:于进彩;王少华;殷秀贞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包装材料对制剂稳定性影响考察

    考察了不同制剂包装材料对产品的物理和生物稳定性的影响,为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作依据.

    作者:戚建中;顾文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硫酸亚铁糖浆配制的改进

    缺铁性贫血在我国较为普遍,铁剂是治疗的有效药物,特别是硫酸亚铁,由于为二价铁离子,吸收率高,不良反应小,故为常用.但硫酸亚铁片剂对胃刺激较大,病人不易接受.而硫酸亚铁在水中的不稳定性又影响了其液体制剂的疗效.为此,笔者改进了硫酸亚铁糖浆的配方,经使用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明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雌激素治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日益受到关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961年WHO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受损,因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1].骨量在围绝经期前后开始减少,绝经后10~15年是骨量迅速减少的时期[2].在发生的骨折中,髋部骨折的危害大,死亡率达10%~20%,50%将终生致残.妇女一生中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大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3].因此,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严竣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程小宁;周天杰;王善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硬胶囊灌装液体技术的研究

    充填液体的硬胶囊作为一种新的便捷的给药方式,已在药品生产领域,包括在强效药物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易被病人所接受外,还具有提高药品的稳定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等特点.通过液体充填硬胶囊的配方和生产工艺的研究与发展,充填硬胶囊的液体已经远远地超出了脂溶性液体药物范围,而扩展到非脂溶性液体药物,包括充填单种液体、乳剂及由非水溶液、悬浮剂及固体分散剂组成的混合液状物.这类胶囊制剂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1],不同的配方和潜在的用途正在得到人们充分的认识,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并引起制药工业的极大兴趣.

    作者:孙海胜;刘秀霞;戴军平;刘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