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小医院也可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

邓琴

关键词:基层, 小医院, 临床药学研究, 临床药学工作, 医院药剂科, 医院工作, 网络管理, 工作改革, 普及, 配备, 电脑
摘要:临床药学研究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药剂科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大型医院的条件较好,临床药学研究工作能较好地开展,基层小医院由于药师的配备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工作相对较难.但我认为,只要重视临床药学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尤其是电脑网络管理的逐渐普及,基层小医院也应该并且可以积极地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工作.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报道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与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3小时内两药配伍后外观无明显变化,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含量变化明显,不宜配伍使用.

    作者:江寅生;李煜东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急性会厌炎189例治疗分析

    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喉科急症之一,以发病急骤、来势凶猛为特征.此病冬季多见,如不及时治疗,可因窒息死亡.国外报道本病小儿多见,成人少见,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国内报道及我科所见正好与之相反,成人多见而小儿少见.我科自1987~1999年收治急性会厌炎189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德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复方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中硫酸阿托品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复方硫酸阿托品滴眼液中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阿托品的含量,检测波长420nm.结果:硫酸阿托品在2.5~20μg/ml浓度范围内与吸收值呈线性关系(γ=0.9980),平均回收率为99.6%(RSD=0.91%,n=5).结论:该法不受pH值变化及处方中其它成分的影响,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邓朝晖;刘银生;葛碧谨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β-内酰胺抗生素与常用输液的合理配伍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抗生素有两大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国内外临床一致认为它是疗效高、毒性小的抗生素,低浓度抑菌、高浓度杀菌.当β-内酰胺抗生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合理使用的问题,现概述如下:

    作者:郝国洲;高培平;程敏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13例乌头碱中毒的急救

    1994~1998年我科共收治因口服川乌及草乌中毒而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者13例,在治疗中有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在应用川乌、草乌时必须向家属或患者详细交待用法及配伍禁忌,以免引起中毒.为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林;李丛芬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乙醇中毒1 2例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急性乙醇中毒,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丽萍;叶纪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成人肾性贫血的几点建议

    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是利用DNA重组技术人工合成的激素,它的产生,标志着贫血治疗的新阶段,目前rHuEPO已成为治疗肾性贫血的首选药物和标准替代疗法.根据文献报道,结合临床经验,我们对如何应用rHuEPO治疗成人肾性贫血提出以下建议.

    作者:雷建蓉;李青;唐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阿莫西林钠与五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阿莫西林钠的含量并考察其与五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注射用阿莫西林钠与生理盐水,5%及10%葡萄糖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在室温下6小时内配伍稳定.

    作者:魏宇峰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桃花散中石膏的含量测定研究

    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桃花散中石膏的含量,方法简便可靠,回收率高.

    作者:韩建英;金佩芬;崔波;叶纪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天葵子与其混伪品灰绿黄堇的鉴别

    对天葵子与其混伪品灰绿黄堇进行了性状、理化性状、薄层色谱等方面的鉴别研究.

    作者:胡莉;张莉;刘纬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远志氨茴香合剂分层原因及解决方法

    远志氨茴香合剂用于痰多、痰稠难于咳出者所致的咳嗽.我院原处方配制的远志氨茴香合剂,未出现分层及液面产生白色絮状物现象,但由于医院制剂处方要求规范化,现我院按<广西医院制剂规范>(第一册)中的处方配制,出现了上述现象.通过多次对比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现将分层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石燕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40例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静脉滴注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对4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应用PGE1100μg/d静脉滴注,疗程7d.于治疗前后同步检测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清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症状体征变化,并与对照组(不用PGE1)的40例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患者及20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D-二聚体、FDP显著高于健康组(P<0.001);治疗组治疗后D-二聚体及FD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01),症状体征显著改善(P<0.05~0.001);治疗后PaO2两组均显著增高(P<0.001),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PaCO2两组均降低,但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01).结论:PGE1对老年慢性肺心病急性期有较好疗效.

    作者:黄灿成;徐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论不同炮制法对诃子质量的影响

    本文以鞣质成分含量为指标,对诃子的不同炮制品进行了比较,认为去核是去质次部分.煨、炒、烫制品鞣质含量增高,增强收涩作用,说明传统炮制法是有道理的,并提出了诃子炮制工艺的改进意见.

    作者:盛书贵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滴眼剂现状与存在问题浅析

    滴眼剂与片剂、注射剂比较虽是一种小制剂,但它却是治疗眼科疾病的主要药物制剂,它直接与极易受感染的眼组织接触,因此它的质量好坏也直接影响临床的治疗效果.现就我国滴眼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做一分析.

    作者:崔小平;彭卫欣;马振君;王云霞;刘风琴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炎20例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2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罗仁翠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清暑露主要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

    清暑露为我们研制的纯中药制剂,主要药物组成为金银花、香薷、薄荷、藿香、佩兰、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毒、芳香化湿、健脾和胃等功效,经临床使用,对夏季暑证有明显疗效.为探讨其作用机理,进行了主要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范长启;孙兆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利分能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25例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后遗症严重的虫媒传染病,目前治疗该病的抗病毒药物疗效不确切,现将我院1998年7月~1999年9月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25例使用利分能(IFN-α,重组人干扰素α-2b,100万IU)治疗的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许红梅;刘作义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注射用双黄连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对策

    研究了近9年246名病人应用注射用双黄连发生的290例次不良反应(ADR)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现双黄连ADR的发生率在年龄上呈梯形分布,以儿童为高.儿童皮肤反应发生率占观察人群的1.67%,占该人群ADR发生率的66.10%.性别上无选择性.ADR发生率以变态反应高,占64.48%,其中皮肤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药物热分别为45.86%、5.17%、4.14%、3.79%和5.52%,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ADR发生率分别为23.80%、3.79%和4.48%.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避免ADR和降低ADR发生率的对策.

    作者:李东;方世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右旋糖酐注射液的结晶沉淀物问题探讨

    右旋糖酐注射液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常会发生片状结晶沉淀,这些沉淀物就是右旋糖酐.在输液生产中采用回收吸附法或二次加热浓配法除去,效果较好.

    作者:薛忠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广谱强效抗菌药司帕沙星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AT-4140)是大日本制药公司于1987年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1993年在日本首次上市,随后相继在许多国家投放市场.司帕沙星在保持对G-菌强大抗菌活性的基础上,拓展了对G+菌的抗菌范围,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组织转运好、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司帕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抗菌活性以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