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会厌炎189例治疗分析

赵德敏

关键词:急性会厌炎, 现报道如下, 窒息死亡, 及时治疗, 成人, 常见病, 病死率, 特征, 临床, 急症, 喉科, 国内, 发病, 冬季
摘要:急性会厌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喉科急症之一,以发病急骤、来势凶猛为特征.此病冬季多见,如不及时治疗,可因窒息死亡.国外报道本病小儿多见,成人少见,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国内报道及我科所见正好与之相反,成人多见而小儿少见.我科自1987~1999年收治急性会厌炎189例,现报道如下.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三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三七是治疗各种出血及跌打损伤的重要药物.近几年来,该药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广泛,现对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珍珠粉对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的体内药效学研究

    建立了家兔痤疮丙酸杆菌皮内感染的动物模型,并用其检测了珍珠粉抗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的作用.全珍珠粉高剂量(每天5g/kg)、低剂量(2g/kg)和水溶性珍珠粉高剂量(每天5g/kg)均具有明显抗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的作用(P<0.01~0.05),低剂量水溶性珍珠粉(每天2g/kg)则无明显作用(P>.05).全珍珠粉高剂量抗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的作用与罗红霉素相近(P>0.05),全珍珠粉低剂量和水溶性珍珠粉高剂量均不如罗红霉素(P<0.01~0.05).全珍珠粉高剂量抗痤疮丙酸杆菌感染的作用较水溶性珍珠粉高剂量为强(p<0.05).

    作者:马仙萍;田国祥;丁伟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清暑露主要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

    清暑露为我们研制的纯中药制剂,主要药物组成为金银花、香薷、薄荷、藿香、佩兰、陈皮等,具有清热解毒、芳香化湿、健脾和胃等功效,经临床使用,对夏季暑证有明显疗效.为探讨其作用机理,进行了主要药效学及毒理学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范长启;孙兆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苯那普利进行对比.方法:氯沙坦和苯那普利随机、单盲治疗轻、中度I、Ⅱ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6例,氯沙坦剂量为50mg/d,苯那普利剂量为10mg/d;治疗2周效果不佳者剂量增至氯沙坦100mg/d或苯那普利20mg/d,总疗程6周.观察氯沙坦的疗效、动态血压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氯沙坦与苯那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8%,81.8%,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降压谷峰比值(T/p)均大于60%.氯沙坦组咳嗽发生率低于苯那普利组.结论:氯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副作用少.

    作者:赵瑞英;曾春来;吕干新;吕志美;吕玲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广谱强效抗菌药司帕沙星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AT-4140)是大日本制药公司于1987年合成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1993年在日本首次上市,随后相继在许多国家投放市场.司帕沙星在保持对G-菌强大抗菌活性的基础上,拓展了对G+菌的抗菌范围,具有抗菌谱广、半衰期长、组织转运好、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就司帕沙星的药代动力学、抗菌活性以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郑雪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基层小医院也可积极开展临床药学研究

    临床药学研究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药剂科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大型医院的条件较好,临床药学研究工作能较好地开展,基层小医院由于药师的配备和其他条件的限制,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工作相对较难.但我认为,只要重视临床药学工作,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尤其是电脑网络管理的逐渐普及,基层小医院也应该并且可以积极地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工作.

    作者:邓琴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三黄珍珠软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研制三黄珍珠软膏,用于痔疮、痔瘘、肛裂手术后常规换药.方法:制定三黄珍珠软膏的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刺激性和临床应用.结果:该制剂经不同温度贮存6个月,性状稳定;对皮肤无刺激反应,病员易接受;临床治愈率高.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稳定性良好,疗效肯定,无不良反应,可作为各类医院新制剂开发使用.

    作者:商国美;屠世良;谭维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桃花散中石膏的含量测定研究

    采用络合滴定法测定桃花散中石膏的含量,方法简便可靠,回收率高.

    作者:韩建英;金佩芬;崔波;叶纪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辛伐他汀对Ⅱ型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的影响

    Ⅱ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代谢障碍,当糖代谢紊乱基本控制而血脂质代谢仍未纠正时,提示需用降脂药物进行治疗.通过测定Ⅱ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血脂、体重指数、腰/臀围比率,观察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的影响.

    作者:卢松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注射用双黄连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对策

    研究了近9年246名病人应用注射用双黄连发生的290例次不良反应(ADR)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现双黄连ADR的发生率在年龄上呈梯形分布,以儿童为高.儿童皮肤反应发生率占观察人群的1.67%,占该人群ADR发生率的66.10%.性别上无选择性.ADR发生率以变态反应高,占64.48%,其中皮肤反应、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和药物热分别为45.86%、5.17%、4.14%、3.79%和5.52%,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ADR发生率分别为23.80%、3.79%和4.48%.针对上述特点,提出了避免ADR和降低ADR发生率的对策.

    作者:李东;方世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异丙酚加少量氯胺酮用于人工流产麻醉20例

    异丙酚和氯胺酮均是短效静脉全麻药,其特点是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恢复较迅速,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并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降低药物用量,我院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有长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雌激素治疗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日益受到关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961年WHO对骨质疏松症的定义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的微细结构受损,因而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1].骨量在围绝经期前后开始减少,绝经后10~15年是骨量迅速减少的时期[2].在发生的骨折中,髋部骨折的危害大,死亡率达10%~20%,50%将终生致残.妇女一生中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大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总和[3].因此,骨质疏松症是一个严竣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程小宁;周天杰;王善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阿法骨化醇致药物性肝损害1例

    阿法骨化醇(阿法D3)作为治疗肾性骨营养不良、继发性甲状旁腺亢进的有效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能造成急性肝损害的副作用尚未见报道.我院于1999年7月发现1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文;薄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远志氨茴香合剂分层原因及解决方法

    远志氨茴香合剂用于痰多、痰稠难于咳出者所致的咳嗽.我院原处方配制的远志氨茴香合剂,未出现分层及液面产生白色絮状物现象,但由于医院制剂处方要求规范化,现我院按<广西医院制剂规范>(第一册)中的处方配制,出现了上述现象.通过多次对比实验,解决了上述问题,现将分层原因及解决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石燕来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30%三氯乙酸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近年来,尖锐湿疣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药物尤脱欣疗效虽然较好,但作用缓慢、价格昂贵.自1992~1998年,我院使用的30%三氯乙酸治疗尖锐湿疣3015例,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桂芳;宫忠连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乙醇中毒1 2例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我院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急性乙醇中毒,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丽萍;叶纪沟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13例乌头碱中毒的急救

    1994~1998年我科共收治因口服川乌及草乌中毒而引起恶性心律失常者13例,在治疗中有4例经抢救无效死亡.在应用川乌、草乌时必须向家属或患者详细交待用法及配伍禁忌,以免引起中毒.为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马林;李丛芬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论不同炮制法对诃子质量的影响

    本文以鞣质成分含量为指标,对诃子的不同炮制品进行了比较,认为去核是去质次部分.煨、炒、烫制品鞣质含量增高,增强收涩作用,说明传统炮制法是有道理的,并提出了诃子炮制工艺的改进意见.

    作者:盛书贵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右旋糖酐注射液的结晶沉淀物问题探讨

    右旋糖酐注射液在生产和贮存过程中常会发生片状结晶沉淀,这些沉淀物就是右旋糖酐.在输液生产中采用回收吸附法或二次加热浓配法除去,效果较好.

    作者:薛忠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 无糖型桔红梨口服液澄清工艺研究

    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101澄清剂的澄清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所制口服液澄明度好,保存18个月无沉淀产生.

    作者:龚建平;戴妙庆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